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共3课时-附板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9057343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共3课时-附板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共3课时-附板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共3课时-附板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共3课时-附板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共3课时-附板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共3课时-附板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共3课时-附板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学时一、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二、教学难点:初步感知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的精神。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给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菜畦( ) 桑椹 ( )珊瑚 ( ) 攒 ( ) 敛 ( ) 脑髓( )秕谷( )宿儒( ) 蝉蜕( ) 人迹罕至( )2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和作品。 【目的展示】通读课文,初步理解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新知研习】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金色年华”单元,看到了贾里的伟人筹划的逐渐破灭,懂得了沈复的物外之趣和想象之乐,见识了于漪教师的依依往事。每个人的

2、童年均有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看她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板书课题)二、简介作者和作品:学生简介鲁迅及其作品,其她同窗补充。教师展示有关图片。 鲁迅(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故事、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2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背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书。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在烦扰的生活中,心情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写的 ,鲁迅借旧时的美好事物

3、,来排除目前的苦闷。 “朝花”,即清晨带露水、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后来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离奇和芜杂”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挖苦,论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三、整体感知解题:根据题目,可以懂得“我” 的活动范畴在哪里?“从到”表白文章重要是以如何的顺序记叙的?(师展示有关图片,激趣)明确:空间顺序默读文本,思考:文章可以提成几种部分?每个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明确:两部分。第一部分(-节)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第二部分(-24节)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4、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齐读第小节,概括课文第一节的重要内容。明确:百草园是我的乐园。2设问:既然是乐园,那么有何乐趣呢?(学生速读课文第一部分归纳总结)有趣的事物百草园景物、动物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3思考:“似乎”和“确凿”与否矛盾?(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启发)明确:貌似矛盾,其实是作者用词精确之处。“似乎” 是由于时间已经相隔了七八年,对下面“确凿”的断定有些踌躇;“确凿”是写作此文时,作者用成人的眼光断定的。【归纳总结】1.以空间变换为顺序记叙事件。写景、叙事无不流露出对百草园的爱慕怀念之情。【巩固拓展】1 给下列景物选择合适的修饰词语光滑 高大 碧绿 紫红 的菜畦,

5、的石井栏, 的桑葚, 的皂荚树。2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某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与否矛盾?为什么?【预习指引】1.预习课文描写百草园的部分。2背诵课文第二节。四、板书设计百草园(从) 空间顺序三味书屋(到) 五、教学反思第二学时 一、教学重点:进一步感受作者百草园生活的无穷乐趣。二、教学难点:学习用简洁生动精确传神的语言写景。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填充( )黄蜂 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 向云霄里去了。抽查背诵第二段(35人)【目的展示】进一步感受作者百草园生活的无穷乐趣。【新知研习】一、检查导入 复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二、朗读第二段

6、,思考:1.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从书上划出)2这一节写了哪几种季节的景物?(春夏秋)3.划出能精确体现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引导学生分析。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用“轻捷”、“窜”体现了鸟儿的轻灵和童年“我”的羡慕之情。又如,用“碧绿”形容“菜畦”,用“紫红”形容“桑椹”,都体现了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性,用词精确生动。4本段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思考:作者写景时按照如何的顺序来写的?(分组讨论)明确:本段采用了由整体到局部,由静到动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

7、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5.“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用“单是”突出哪里的景物?体现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明确:突出了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体现了百草园景色美好,趣味无穷,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三、 默读36节,规定学生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美女蛇故事。思考:作者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个故事是带有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结局是美女蛇被制服了。听讲这个故事,符合小朋友爱慕惊险故事的心理,是儿时的一种乐趣。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四、指名朗读课文第7节,划出文中描写捕鸟的一连串动词。体会动词使用的精确性。(鼓励

8、学生模拟这些动作,深化印象)明确: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一连串动词,精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这项活动中写出了小朋友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五、提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用哪段话过渡的?这段话体现了作者当时如何的心情?明确:第九节。这儿用了三个“也许是由于”的排比句,从小朋友的角度,以疑问、猜想和无可奈何的语调对离开百草园的因素进行推测,体现了“我”对百草园的深刻眷念和被迫离开它时依依惜别的心情。【归纳总结】1 文章通过写百草园中的景、百草园中的事、有关百草园的故事体现百草园的无穷乐趣。2 写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顺序,多角度描写。层次井然。3 用词用语鲜活

9、而传神。【巩固拓展】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1 这段文字写景详写什么?略写什么?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种例句。从视觉角度写景:从视听角度写景:从视味角度写景:3试以文通校园景物为素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造句。【预习指引】阅读课文思考:1、我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吗?为什么?2、我喜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先生?为什么?四、板书设计 有趣的景物(欣赏) 百草园 迷人的传说(新颖) 欢乐而有趣 捕鸟的乐趣(惊喜)五、 教学反思 第三学时一、教学重点: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二、教学难点:感悟鲁迅先生但愿小朋友健康成长的情怀。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提问:你喜

10、欢百草园的生活还是喜欢三味书屋的生活?那位先生给你留下如何的映像? 【目的展示】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感悟鲁迅先生但愿小朋友健康成长的情怀。【新知研习】一、导入回忆上两节课内容二、分析第二部分:.阅读(012)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三味书屋的陈设是如何的?与百草园相比三味书屋给人如何的感觉?明确: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一扇黑油的竹门”,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三味书屋”,下面有“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这些呆板的陈设给人以单调、沉闷的感觉。这种环境正好与百草园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2默读1224节,归纳:课文写了有关“我”读书生活的哪些事?明确:读书生活片段一:提问

11、怪哉一虫的事。读书生活片段二:到三味书屋的后园里自寻乐趣。读书生活片段三:写师生读书的场面。读书生活片段四:写学生在先生读书入神时做游戏画画。3归纳分析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学习环境:呆板、沉闷(黑油竹门,匾,画)学习生活:枯燥、无味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只读书、习字、对课,并且内容陈腐艰深,脱离小朋友实际 ;教学措施死板,发问遭严禁,有打戒尺,罚跪之规定。侧面描写:用偷偷“折花、寻蝉蜕、喂蚂蚁、做游戏、画画儿”反衬读书生活的单调与无味。4.分析对先生外貌的描写:我对先生的印象如何?明确:“她是一种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先生态度“和蔼”,且又据说“她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

12、学的人”,因此,“我”对先生的态度“很恭敬”。写出我对先生的敬意,先生是一位宿儒形象。.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她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并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如何评价这位先生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明确:提问本是鲁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映,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规定严格,她也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存的态度,因而鲁迅始终对

13、她保持深深的敬意。6.文章采用了什么手法来体现主题?(学生思考讨论)明确:对比。课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枯燥学习生活的比照,体现了小朋友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反映了封建旧式教育束缚小朋友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体现了鲁迅先生愿小朋友健康成长的情怀。【归纳总结】1文章多处运用对比,体现文章主题。2.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种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互相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步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巩固拓展】1.再读课文中有关对寿镜吾老先生读书入神时的描写,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某位教师上课的神态、语言、动作。完毕作业纸。【预习指引】预习月迹规定:1.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月迹的句子结合早读晚练理解作者及作品3.解决文中字词(见早读晚练基本识记部分)四、板书设计 百草园 欢乐有趣 对比 三味书屋 枯燥无味五、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