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阳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036402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阳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成都市阳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成都市阳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成都市阳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成都市阳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阳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阳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研究 文章来源:【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13-04-28】 成都市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研究2003年以来,成都市围绕解决“人往哪里去”和“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和社会结构,努力消除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社保城乡差异,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改革发展,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完善政策制度,到2011年末,全市城乡一体的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险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充分就业、全民社会保险的目标基本实现,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一、改革思路(一)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思路。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 改善民生

2、的头等大事,坚持“政策制度城乡统一,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就业机会城乡均等”,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积极就业政策长效体系,完善城乡就业促进体 系,建立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统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城乡充分就业。(二)统筹城乡社保工作思路。把人人享有社会保险作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坚持“制度构架城乡统筹,待遇标准城乡衔接,机构设置城乡统一,经办操作城乡一致”,按照“先分类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城乡 全覆盖,然后逐步消除社会保险制度碎片、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步骤,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统筹解决城乡群众“老有所养、病有

3、所医”问题,实现全民社 会保险。(三)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思路。把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基础工程,坚持“规章制度城乡统一,管理体制城乡一体,运行机制城乡衔接”,创新城乡就业社保权益保障机制,健全劳动保障维权体系,统筹保障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把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 社保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统筹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服务项目向下延伸,服务规范全市统一,服务标准城乡一致”,探索建立覆盖城 乡、便捷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解决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城乡分割问题,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

4、务均等化。二、主要举措(一)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就业促进机制,大力推进充分就业。1.构建“三大制度”“六大体系”。2005-2008年,围绕逐步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目标,将积极就业政策向农村延伸并覆盖农民,保障城乡劳动力享有平等的就业待遇和就业机会。一方面,建立实施统筹城乡就业“三大制度”。一是就业普惠制度。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和青年见习补贴。二是就业扶持制度。为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地震灾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因灾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村劳动者等12类人群纳入各项就业政策扶持范围,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自谋职业和个人创业

5、减免税费。三是就业督查制度。在全国首开先河,先后组建20个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督导组、正局级城乡就业督察专员办公室,对区(市)县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履行促进就业职能情况进行“分片定责入户”式督查,“实施问题管理”,实现了城乡就业督察督导长效化。另一方面,健全完善统筹城乡就业“六大体系”。一是城乡一体的积极就业政策体 系。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对全市统筹城乡就业作出刚性制度安排,将积极就业政策向农村延伸,并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二是统一开 放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导,以专业人力资源市场、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及远程见工系统为补充,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保障,发挥市场机制

6、配 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监测制度,按季度发布人力资源供求分析报告,形成了覆盖所有街道(乡镇)、社区(村)的人力资源市场体 系,全市建成多功能、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市场23个。三是城乡一体的就业技能培训体系。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四大类免费培训。按照“1+10”模式,新建成都市技师学院及10个分院,形成了集技工教育、就业训练、公共实训功能三位一体的西部地区设施最完善、规模最大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四是覆盖

7、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体系。以援助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4050”下岗失业人员、农民集中居住区劳动者、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实现就业为重点,在全国率先建立就业援助应急服务网络,保障就业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享受更加优惠的就业扶持和社保援助政策,并通过就业援助962110服 务热线“一对一”工作机制托底安置就业。五是服务到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将公共就 业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农民。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一体的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使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及各项政策切实落实到城乡劳动者。六是各级政府促进实现充分 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在全国率先提出以核

8、心目标、保障目标、辅助目标为主要内容的“二层三类”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具体目标,将实现城乡充分就业纳入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目标和试验区建设主要目标,并确定为各级政府的约束性目标,落实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2.构建“大就业”“大创业”格局。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09年, 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工作安排”,在全国率先提出将城镇新增就业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数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就业投入,改善就业环境,创造就业条件;将资金筹措、体系建设、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创业就业、政策宣传等21项 具体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区(市)县政府及

9、市级相关部门,形成促进和扩大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城乡一体的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做到安排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 目有就业岗位增加的内容,项目实施方案有扩大就业的具体安排,项目启动时同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开工时同步安置就业人员,使“就业优先”真正体现到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实现了“就业优先”目标任务刚性化。二是实施“系列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2009年,全面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筑农民工、工业职业技能、旅游服务、服务外包行业、家政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转失业人员8项“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根据各行业人才需要定向培训全面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尽快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在此基础上,2010年

10、和2011年又分别实施退役士兵(预备役人员)、残疾人员和网吧管理从业人员、地震重灾区4项“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全市系列“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达到12项,城乡劳动者参加培训结业后就业率达到86%。三是实施“五大创业工程”。2009年, 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实施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 创业、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城镇失业人员自立创业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自强创业“五大工程”,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到2011年末,全市先后建成青年(大学生)创业园15个,园区面积23.3万平方米,入园项目1350个,注册公司

11、953家,实现产值11.3亿元;建立创业孵化基地77个、孵化项目2598个,5.66万人成功创业;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基本达到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标准。四是实施就业培训券制度。2009年,在全国率先面向有培训就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新增就业转失业人员、参与灾后重建的建筑农民工、持求职登记证明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和退役士兵共6类人群,每人免费发放500元就业培训券,鼓励其自主安排时间、选择适应自身需要的项目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和职业转换能力。从2010年起,将就业培训券发放范围由6类人群扩大到有培训就业愿望的所有城乡劳动者,将发放标准由5

12、00元提高到500-2000元,实现“新增劳动力初学免费,待业转岗提升补助”,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人力资源需求。3.健全完善就业保障机制。一是健全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机制。经争取省政府同意,2009年,在全国率先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拓展到参保单位及个人按促进就业政策享受的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职介补贴、创业补贴、培训补贴、鉴定补贴,使失业保险功能由预防失业和稳定就业2项,扩大到保障失业人员生活、资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刺激失业人员消费、促进经济发展4项。二是建立特殊情况紧急就业援助长效机制。2010年, 出台关于做好特殊情况下紧急就业援助工作的意见,明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

13、事件,导致社会就业群体大量下岗失业、城镇登记失业 率大幅上升或出现成规模群体性失业等特殊情况下的紧急就业援助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特殊情况下开展紧急就业援助工作的长效机制。三是构建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调控机制。2011年, 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和就业援助制度体系,统一失业保险待遇标准,将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在农村没有土地承包经营 权和林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已转让的,处于无业状态的本市居民,统一纳入全市失业登记管理服务范围;将失业保险参保范围、缴费标准和待 遇水平“三统一”;将市委市政府对就业困难群众“不挑不选,两个工作日帮助

14、就业”的社会承诺扩大到全市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所有城乡劳动者,结束了就业失业 登记和就业援助扶持只管城镇居民、不管农村居民的历史,实现了全市城乡劳动者同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平等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四是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联动机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从2006年起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实行目标管理,强化绩效考核。不断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率先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就(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大力推进自主创业,在全国率先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

15、“一村两名大学生计划”和“农村中小学特设教师岗位计划”等7个 专项计划,实现大学生志愿者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领域全覆盖,同时在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和参公管理单位工作人员中,积极向有基层工作经历 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政策倾斜,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多元化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力度,成都人才网、中国成都大学生就业网与在蓉42所高校全部实现链接,近三年全市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年均超过88%,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保持100%实现就业。(二)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实现全民社保。1.分类推进,加快弥补社会保险制度缺失。一是全域实施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制度。2003年1月,按照“低费率

16、、广覆盖、多保障”原则,全面实施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通过不断调整完善政策,从2008年5月起,参保农民工在缴费标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保险待遇扩大到老年补贴、工伤补偿、住院医保和门诊、生育、失业补贴6项。截至2011年3月末,全市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参保突破140万人。二是全域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2004年3月,按照“先保后征,应保尽保”原则,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对199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的已征地农民实施“退费进社保、政府给补贴”政策,对2004年1月1日以后的新征地农民实施“鼓励就业、土地换保障”政策。通过完善制度,2005年实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2009年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轨。三是全域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2007年1月,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原则,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08年1月和9月,按照本人自愿原则,分别解决未纳入养老保险制度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