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中国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035406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爱的中国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可爱的中国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可爱的中国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可爱的中国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可爱的中国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爱的中国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爱的中国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爱的中国教案 为方便教学,小编整理了可爱的中国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沛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起来学习下!教学目标:1、给课文分局部,归纳中心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方志敏对祖国的满腔热情,感受他要改变凄凉现实的急迫心情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坚决信心。3、学习方志敏的品质并思考如何为社会效劳、报效祖国。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给课文分局部,归纳中心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方志敏对祖国的满腔热情,感受他要改变凄凉现实的急迫心情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坚决信心。教学难点:学习方志敏的品质并思考如

2、何为社会效劳、报效祖国。跟老师一起学1、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我们的祖国,你会用什么(伟大、骄傲、繁荣兴盛)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方志敏烈士就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母亲,那就是可爱,为何他会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可爱的中国。2、自由读文,了解大意。3、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进行重点指导。无济于事 装饰 蹂躏 屈辱 生吞活剥 恶魔所济能事 刻不容缓 国弊民穷 崩溃 瘟疫 愚昧可憎 明媚 凄凉 震撼人心 无愧(1)读准字音:无济于事 生吞活剥 可憎(2)记住字形:“躏:形声字;高低结构,通“蔺“憎:高低

3、结构,形近字有:增、赠“溃:左右结构,形近字有:馈、聩(3)理解词义: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辽远:很远,边远。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开展很快。4、再读课文,整体感受,并思考:?可爱的中国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1935年,作者不幸被俘,在狱中受尽折磨,但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叙述了方志敏对祖国的满腔热情,要改变凄凉现实的急迫心情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坚决信心。)5、默读课文,划分段落。第一段:开篇点题,我们的祖国母亲是可爱的。第二段:讲述母亲的哭诉,我们的内疚。第三段:号召人们起来,为了祖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

4、第四段:教学设计文章高潮:描述祖国现在和未来的景象,叙述自己对祖国明天的美好希望。第五段:叙述了作者无比的信心。6、作者为何会对祖国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我们初读了?可爱的中国这篇课文,文中的哪一局部内容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1)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用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作者运用了拟人、排比的句式叙述了自己对同胞们不知团结、不知救国于危难之中的愤慨

5、,排比句式使语气更强烈,把作者的情感表露无遗。)(2)我想,欲救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绝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斗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惟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惟一办法,你们说对不对呢(告诉同胞救国的办法只有:整个民族团结起来,拿起武器,一致对外,与侵略者决一雌雄。惟有这样,才能扬眉吐气。结尾一句,引起读者共鸣。)(3)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作者论述了中国的现状,但还是叙述自己报效祖国、希望祖国早日

6、富强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祖国充斥无限的决心。)8、作者描述的中国处于怎样的现实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国家(作者当时描述的中国国弊民穷,侵略者欺侮中国,外忧内患,并且局部同胞麻木不仁,没有救国救民的意识和责任,作者之所以用母亲来形容祖国,表明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冀望,冀望祖国早日强大和富强。)9、如果让你叙述对祖国的感情,你会如何抒发呢10、带领对祖国的无限冀望和祝福,深情地朗读文中的第四节。(尝试背诵)11、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也不应例外,让我们把对老师的爱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来回报祖国。【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一、给加粗的字注音。岷江( ) 都江堰( ) 雪冤

7、( )挽成( ) 头晕眼花( ) 逮捕( )二、辨字组词。澜( ) 砂( ) 堤( ) 拆( )斓( ) 沙( ) 提( ) 坼( )三、分别指出与以下各组词不同类的一项,将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1)A. 容许 B. 答谢 C. 答案 D. 回答 ( )(2)A. 明确 B. 明白 C. 明天 D. 明智 ( )(3)A. 探望 B. 展望 C. 盼望 D. 愿望 ( )(4)A. 红旗 B. 红布 C. 红透 D. 红星 ( )四、请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A、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坐索桥,叫做“安澜桥。( )B、幸好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干。( )C、过了顶盖下面,桥身又往

8、下邪。( )D、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有漏缝。( )五、填空1、?索桥的故事是作家_写的一篇散文。他是中国现代_。作品主要有_、_、_、_、_。2、文中提到的索桥,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_。六、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但凡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桥身微微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象在往前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得厉害了。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突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子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我连忙走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我刚走到一半路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我起初看不出

9、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项目。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

10、的心一样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开工修建了。1、说说“鱼嘴的作用是什么2、说说“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课文说“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猜猜石头说了些什么4、本文写索桥,为什么要写都江堰项目【试题答案】一、二、三、四、五:答案略六、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但凡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桥身微微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象在往前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得厉害了。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突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子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我连忙走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我刚走到一半路

11、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项目。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

12、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开工修建了。1、说说“鱼嘴的作用是什么答: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2、说说“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含义:作者由眼前的项目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是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此伟大的项目,作者更联想到了这些人们为民造福,无私贡献的精神。3、课文说“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猜猜石头说了些什么答:开放题,大意对即可(说当年人们建造此项目的艰辛,)4、本文写索桥,为什么要写都江堰项目答: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项目,二者相照应,深化主题。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可爱的中国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忙,请继续支持查字典,并提出您的珍贵倡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