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007851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及其职业素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从广义上讲, 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 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 是教书育人。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界定:教师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 民族素质的使命。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

2、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1994年实施的教师 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学生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是在学习、接受人类经验,消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社会化 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教师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 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 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二)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1. 非职业化阶段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出现在学校出现之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的萌芽一 “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我国奴隶制社会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 官

3、府、以吏为师”,所以夏商时期的庠、序、校等都是官办的“国学”,教师都由官吏兼任, 官师一体。西方社会的教师大多由僧侣兼任。2. 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如我国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中影响和规 模最大的是儒、墨两家。古希腊的智者也以专门教授人们知识为生。这时,私学教师逐渐形 成一种职业。不过,这时虽有专门的教师,但教师职业基本上还不具备专门化水平,私学教 师没有形成从教的专业技能。3. 专门化阶段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 构诞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 资训练学校,这是

4、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 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的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外院则是师范院的附属小 学。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4. 专业化阶段这一阶段,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于是, 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逐渐并人文理学院,教师的培养改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 担,这被称为“教师教育大学化”。这样,教师职业开始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1966年 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 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

5、一种专业。后来,“师范教育”概念逐渐被扩充为“教师教育”。(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1. “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除了社会 一般道德、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 “为业之道” “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 示范的责任。2. “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 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

6、给年轻一代, 并帮助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3. 示范者角色(榜样)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 育学生。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处世态度等都会对 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榜样。4.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1)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有序进行,给教学提供好 的环境,使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要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就要 求教师全面把握教学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要素。(2)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即

7、教师在教学资源分配(包括时间分配、内容安排、 学生分组)和教学活动展开等方面是具体的实施者。通过科学地分配活动时间,采取合理的 活动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协调学生的关系,激发集体学习的动力。(3)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教师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 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 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5. “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教师是儿童继父母之后所遇到的另一个社会权威,家长的代理人。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作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而高年级学生则往往愿意把教

8、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 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 分享欢乐与幸福。6. “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 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 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的研究,不仅是对科 学知识的研究,更有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研究,对教师和学生交往的研究等等,这都需要教 师终身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使教育教学建立在更宽广的知识背景之上,适应学 生

9、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还被认为是智者的化身,作为 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三、教师劳动的特点(一)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2)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 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3)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 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

10、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2.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 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2)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 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创新。(3) 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

11、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 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 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理解教育机智的内涵,需要分析它所强调的三个关键词:一是教学的 “复杂性”,二是教学的“情境性”,三是教学的“实践性”。教育情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不断面临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教育者 和被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却远离目的的提问,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断教育活动的 纪律事件等。总之,这些挑战造成的干扰往往会形成尴尬局面,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

12、能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动作或活动排解开,就会变不利为有利, 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良好的教育机智对学生的人品、思想都有较大影响,有的甚至会 留下终身影响。从教育机智的动因与情境来分析,教育机智主要是由于出乎教师意料的情境而产生的, 这一情况大都是由学生引起的。正是从这一教学机智的生成因素出发,华东师大陈桂生教授 把教育机智分为如下类型:学生的怪问题,学生的怪答案,学生的怪动作,学生的怪要求, 个别学生的差错或迟钝,教师的差错或疏忽,突发事件或情况等。教师该如何应对课堂上发 生的这些意外情况呢?陈桂生教授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转移话题,转移看问题的视角, 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冷处理,让学生歪打正

13、着,对学生的异常言论或动作进行化解,把尴尬 事化作善意的笑谈,在发现疏忽或失误后脑筋急转弯等。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教师应从三 个方面去努力:其一,理解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内涵;其二,重视教师的实践缄默知识;其三, 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具体来说有三点: 加强教育理论修养,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 注重实践锻炼,获得对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和教育经验,积累在不同教育情境下的恰当行为模式。 教师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在有意营造的教育情境中,自觉地整理从事实中产生的并且由于事实而得到升华的思想。(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1.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

14、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这个特点是由教师 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 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2 教师劳动的广延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 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个特点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学生的成长不仅受 学校的影响,还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 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便形成教育合力。(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1.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

15、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 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教师的 某些影响对学生终身都会发生作用。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2.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教 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教师劳动的结 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1.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对于教师来说,首 先,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

16、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再者,教师劳 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教师劳动主体性的表现。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教材,也必须为教师自己 所掌握,成为教师自己的东西,才能向学生传授。2.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 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同时,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也 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 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个教师,不管 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因此,教师必须 以身作则、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