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一中届寒假训练理综(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七)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9000555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仁一中届寒假训练理综(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铜仁一中届寒假训练理综(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铜仁一中届寒假训练理综(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铜仁一中届寒假训练理综(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仁一中届寒假训练理综(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七)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仁一中2020届寒假训练理综(生物)模拟考试试题(七)答案1.【答案】B【解析】A、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便于直接观察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A正确;B、跳蝻属于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通常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B错误;C、种群的年龄组成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D、当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一致,D正确。故选B。2.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0t4范围内种群数量增长,在t4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t4t6时种群数量降低,所以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正确;0t4范围内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

2、减小,在t4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故0t4范围内该种群呈“S”型增长,B正确;t1与t3时增长速率相同,即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C正确;t2t5时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t4t6时种群数量一直减少,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和t4与t6时的差值不相等,D错误。3.答案:B解析: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草本和灌木的丰富度变化一致,与乔木丰富度的变化不同,C错误;在针叶林群落中的优势种是针叶乔木,D错误。4.【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平腹小蜂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所以能从中获取能量,A正确。荔枝椿象在生态系统中应属于初级消费者,B错误。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存在着

3、反馈调节的过程,C正确。平腹小蜂因为能取食荔枝椿象的卵液,而荔枝椿象能吸食荔枝,所以能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D正确。5.【答案】C 【解析】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具有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有机汞浓度越高。由图可知,C 、E的浓度大体相当,应处于同一营养级。所以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应为C。6.【答案】A【解析】图1中A为生产者,图2中A为生产者,图3中E为生产者,A错误;图1中C为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图2中A为生产者,C为无机环境,E为分解者,B、D为消费者,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C正确;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

4、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D正确。7.【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识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和保护措施,掌握种群密度调查的两种方法,能够根据公式和表格数据估算该区域朱鹮的数量并分析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导致的结果。由题干信息可知,朱鹮曾一度濒临灭绝,需要对其进行保护。野生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缩小等;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此外还可把濒危物种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称为易地保护。(1)在没有天敌、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下,朱鹮种群的增长率一直不变,种群呈“J”型增长;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有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缩小等,对其

5、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2)调查朱鹮和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需要使用标志重捕法,种群总数=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所以该区域朱鹮大约有46426=322只,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会偏大。(3)已知该种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且该细菌初始数量为N0,则3小时一共繁殖了60203=9次,因此3小时后该细菌数量用数学模型可表示为N9=N029。【答案】(1)“J”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缩小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2)322偏大(3)N9=N0298.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图中第二营养级中的甲的能

6、量可以流向第三营养级丙、丁,图中遗漏的能量流动途径是水草甲丁。(2)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丙、丁。(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初级消费者(乙)的能量有三个去向,一是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二是流向下一营养级(丙和丁),三是被分解者分解利用。(4)第二营养级包括甲和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甲乙)/2 500,甲同化的能量未知,乙同化的能量为1 900,故第一、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大于7.6%(1 900/25 000100%)。(5)被生物富集的农药在最高营养级中的含量最高,即丁中农药含量最高。(6)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其自我调节能力

7、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河流的污染物超过生态系统能自我调节的范围时,就会造成河流水质恶化。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水草甲丁(1分)(2)丙和丁(1分)捕食和竞争(1分)(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4)大于(5)丁(1分)(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9.【解析】(1)荒废的大型渔场经过多年的变化,逐渐形成天然湖泊,湖泊的形成是群落次生演替的结果。除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量不能再填写),这样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该湖泊中的生物会出现分层现象,通常静水层的密度最大,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以及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3)照射到地面的光能,绝大部分能量未被固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在对该湖泊进行捕鱼时,通常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答案】(1)次生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不可写“能量”)(2)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3)热能(4)增长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