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8999593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震设防烈度6、7度地区A级高度剪力墙构造设计要点一、整体规定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构造最大适用高度:全部落地剪力墙6度、7度抗震时,分别为140、120m局部框支剪力墙6度、7度抗震时,分别为120、100m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构造最大适用高度:6度、7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应符合上述要求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构造的最大高宽比;6和7度抗震时,分别为6、5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构造,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

2、响,构造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形状: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图1,L/B宜符合表的要求;平面突出局部的长度l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图1),l/Bma*、l/b宜符合表1的要求;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图2图1 建筑平面示意表1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设防烈度L/Bl/Bma*l/b6、7度8、9度6.O5.O0.350.302.O1.5图2 角部重叠和细腰形平面示意扭转:1、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高规第

3、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0.4/1000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2、构造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高规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楼板:1、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或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2、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3、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

4、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以图3所示平面为例,L2不宜小于0.5L1,a1与a2之和不宜小于0.5L2且不宜小于5m,a1和a2均不应小于2m,开洞面积不宜大于楼面面积的30%。图3 楼板净宽度要求示意竖向规则检查,需满足:局部收进挑出:抗震设计时,当构造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H1与房屋高度H之比大于0.2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B1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B的75%(图4 a、b);当上部构造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上部楼层水平尺寸B1不宜大于下部楼层的水平尺寸B的1.1倍,且水平外挑尺寸a不宜大于4m图4 c、d。图4 构造竖

5、向收进和外挑示意侧向刚度:楼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以上抗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2可按式(1)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构造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以上高规 (1)楼层承载力: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构造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说明:楼层抗侧力构造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剪力墙、斜撑的受剪承载力之和。竖向

6、连续:构造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穿。楼层质量: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1.5倍。水平位移验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1/1000;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构造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1/120。舒适度要求:楼盖构造应具有适宜的舒适度。楼盖构造的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不应超过表2的限值。楼盖构造竖向振动加速度可按高规附录A计算。表2 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人员活动环境峰值加速度限值(m/s2)竖向自振频率不大于2Hz竖向自振频率不小于4Hz住宅、办公0.070.05商场及室内连廊0.220.15注:楼盖构造竖向自振频率为2Hz4Hz时,峰

7、值加速度限值可按线性插值选取。伸缩缝1、最大间距:现浇45m,装配65m。抗震设计时,伸缩缝的宽度均应符合下文中关于防震缝宽度的要求。2、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构造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位于气候枯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构造,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3、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构造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

8、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天后浇筑;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参加适宜的外加剂;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局部预应力构造。防震缝l、最小宽度:按框架构造的50%取用,但不应小于100mm。框架构造防震缝最小宽度规定为: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超过15m时,6度、7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宜加宽20mm。2、防震缝两侧构造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构造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可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3、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根底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4、当相邻构造的根底存在较大

9、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5、构造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不宜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否则应采取可靠措施。二、墙体布置剪力墙构造应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剪力墙构造是以剪力墙及因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连梁组成的构造,其变形特点为弯曲型变形。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宜沿两个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仅单向有墙的构造布置。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防止刚度突变。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防止造成墙肢宽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一、二、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上下洞口不对齐的错洞墙,全高均不宜采用洞口局部重叠的叠合错洞墙。

10、剪力墙不宜过长,较长剪力墙宜设置跨高比较大的连梁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假设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度与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构造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布置短肢剪力墙,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构造。当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构造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大于构造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2,房屋适用高度应比本文一、中规定的剪力墙构造的最大适用高度适当降低,7度不应大于100m。注;1,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

11、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2,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构造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构造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的剪力墙构造。应防止楼面梁垂直支承在无翼墙的剪力墙的端部审查要点6。楼面梁不宜支承在剪力墙的连梁上。当剪力墙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或在墙内设置暗柱,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设置沿楼面梁轴线方向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时,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梁的截面宽度;2,设置扶壁柱时,其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其截面高度可计入墙厚;3,墙内设置暗柱时,暗柱的截面高度可取墙的厚度,暗柱的截面宽度可取梁宽加2倍墙厚

12、;4,应通过计算确定暗柱或扶壁柱的纵向钢筋或型钢,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不宜小于表3的规定。表3 暗柱、扶壁柱纵向钢筋的构造配筋率设计状况抗震设计非抗震设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配筋率(%)0.90.70.60.50.5注:采用400MPa、335MPa级钢筋时,表中数值宜分别增加0.05和0.10。5,楼面梁的水平钢筋应伸入剪力墙或扶壁柱,伸入长度应符合钢筋锚固要求。钢筋锚固段的水平投影长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0.4lab,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0.4labE;当锚固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将楼面梁伸出墙面形成梁头,梁的纵筋伸人梁头后弯折锚固图5,也可采取其他可靠的锚固措施。6,暗柱或扶壁柱应设

13、置箍筋,箍筋直径,一、二、三级时不应小于8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小于6mm,且均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箍筋间距,一、二、三级时不应大于150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大于200mm。图5 楼面梁伸出墙面形成梁头1-楼面梁;2-剪力墙;3-楼面梁钢筋锚固水平投影长度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2,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局部框支剪力墙构造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宜小于房屋高度的1/10。3,当构造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

14、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三、截面设计竖向构件截面长边、短边厚度比值大于4时,宜按墙的要求进展设计。砼规当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4时,宜按框架柱进展截面设计。抗震设计的双肢剪力墙,其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当任一墙肢为偏心受拉时,另一墙肢的弯矩设计值及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说明:剪力墙墙肢不同受力状态的延性优劣:大偏压【优】小偏压大偏拉小偏拉【劣】剪力墙应进展平面内的斜截面受剪、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平面外轴心受压承载力验算。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墙内无暗柱时还应进展局都受压承载力验算。一级抗震时,墙体的水平施工缝处应进展抗滑移验算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符合高规附录

15、D的墙体稳定验算要求。2,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8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3,三、四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尚不应小于18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4,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5,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6、截面尺寸还应符合受剪计算要求。剪压比:无地震作用组合时:0.25;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