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怎样读懂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995289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怎样读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怎样读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怎样读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怎样读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怎样读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怎样读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阅读怎样读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懂论述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考点透视论述类文本包括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 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考查特点:1、文体特征:有论有述,以论为主。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主张、意见, 或认识、见解等。 2属于信息类文章3考查的文章往往只有一个观点,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议论。 4两种倾向:江苏卷为代

2、表的偏于“逻辑思维”的论述文,其他省份偏于“介绍说明”的 论述文。三、学生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答题现状: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模拟考学生答题情况和试题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指向都是 基本一致的(其实这些问题也是直接指向几个基本考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 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较弱 如信息遗漏、筛选的信息不当等,辨别不出什么是主要信息,什么是次要信息;什么是观点句,什么是材料句,也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快速准确地指向相应的答题区域,找准相应的 信息点。因此,怎样在短时间内基本把握观点和材料,迅速筛选出信息并进行准确辨析整合, 是贯穿整个论述文备考的重要问题。2. 归纳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目

3、前很多学生都停留在摘抄原句的层面上,没有归纳概括的意识或不会进行归纳概括,许多时候在归纳概括过程中就会明显出现概括不当的问题,尤其是在概括时常常会删去重要 的修饰语,以致回答不明确或不到位,这与学生没有真正读懂文本、题目,没有准确概括、 规范答题的意识有关。3. 把握观点、理解分析能力较弱 近几年的高考题都涉及概念理解、观点把握,尤其是近两年的高考,还要求结合文章观点对新材料进行分析,即运用文本的原理解释分析现象。初接触这种题目学生常常会找不到 抓手和方向,就是想摘抄几个句子争取点分,也不知往什么方向抄,更不要说还要扣题展开 分析了。4. 限时读懂(读懂内容、把握思路)的能力有待提高 说到底,

4、前面所讲的三个问题,都共同指向一个大问题:怎样整体把握,读懂文本。而且,还要在考场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其实,学生真正最害怕的、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备考最 难的,就是“读懂”的问题。5. 精准答题,准确转述的能力有待提高 考场上,学生答非所问、答不规范(如“答题笼统,不会分点,不按题目指向表述”等 情形比比皆是,转述后出现明显错误的情形更是五花八门。这些问题的存在,少数是态度不 佳造成的,但绝大多数是答题能力不高造成的。综上所述,学生的问题就集中在九个字上:“读不懂、不懂答、答不准”。四、读懂的方法:读懂文章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行家里手的方法:用论述类文本的思路来读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思

5、维规范:论说文贵在一步一步把所论问题说清楚,所以要重视对文童思路的理解。其次要注意 论点的阐发与论据的运用以及论证的过程。另外文中有关信息的提取、重要语句和词语的 领悟,也要引起注意。【阅读原则】1、以“整体阅读”为基本,遵循“局部整体局部”的阅读程序,从抓关键词、段 落、句群等入手理清结构和思路。2、重点读岀: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了什么材料(论据来证明观点,论证 结构有什么特点。3、在有限的时间(10 分钟内)最有效地读懂论述类文本,关键在于一个“精”字,所 谓“精”,并不是一味“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何谓“精明”地读? 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可不读的,置之不理,弃

6、得坚决。应该读的是重要信 息,对重要信息要抓紧,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对次要信息要舍弃,要置之不 理。重要信息是考查的实质,次要信息是干扰的假象。【阅读流程】1. 第一遍阅读:局部读 诵读全文,做好标记(5分钟)(1)看标题,定文体,预想内容。标题是话题还是观点?正文会写什么,怎么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果我 写,打算写什么,怎么写。(2)标岀自然段序号,标记重要词语句子。标志性词语: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主要 基本)程度词(可能 也许)重要句子:首尾句,过渡句,前后呼应句标点: “:”“;”(3)简要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内容。2. 第二遍阅读:整体读 抓关键,作连

7、线,理清思路,归纳观点(5分钟)(1).抓关键,作连线,理清思路: 画岀各段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没有的简要概括段意)后, 画岀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 画岀画龙点晴的句子。将这些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2).归纳概括,确定观点明确:观点是什么?如何提出观点? 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怎样?(是先观点后材料, 还是先材料分析后观点)行文中论证部分的结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递式?)。3. 第三遍阅读:局部精读对照文题,精读答题区间答题(10分钟)五、知识储备: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学生熟记)(一)、议论文的特点1、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

8、度表明观点或主张; 以充分的材料证实其观点或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2、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准确严密。以理服人、以情 动人。(二)、议论文的分类: 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可分为政治论文和学术论文。通常所说的议论文,主要指的是政治 论文。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在论证中逐步树立自己的 论点。驳论:在论证中以反驳对方观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三)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1、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A、论点有中央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 分论点均有。要区别中心论

9、点和分论点。B、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是一个概括力很强的句子。C、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 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D、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 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E、另外,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 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

10、我们 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 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A、事实论据:a有代表性的具体的事例,b.概括可靠的事实,c.确凿的统计数字,d.亲身经历、感 受。如果运用了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同时就是使用了举例论证方法。B、道理论据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注意,有的时候道理论据也指作者的推理。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 证明”的问题。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11、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因果 论证、演绎法、归纳法、反证法(四)、议论文的结构。1、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2、总分结构: “总一分”式,反映作者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从几个 方面进行论证。 “分一总”式,反映作者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 剖析,再顺理成章地归纳总结出结论。 “总一分一总”式,它反映作者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先总出 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形成结论。相对于前两种结构形式来说,这种 结构形式的引论、本论、结论都较齐全,

12、比较常见。3、并列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行文在几个 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 看”、“从上分析”等形式,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共 同联合起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同的分论点有时常常是并列的关系。不难看出例1 中的几个段 都是“如果”开头构成排比关系,答案就是并列式。4、递进式(层进式):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 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段与段之间常常 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5、对比式:

13、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 照另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比式。一般这样的文章都是有分论点,分论点的意思有比较鲜 明的对立点,或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五)驳论文 驳论是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 侧重于驳论 的议论文是驳论文。1 、批驳的方法直接批驳 驳论点:抓住敌论点中的错误进行批驳 例:不求甚解“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曲解了不求甚解的含义 驳论据:指出敌论中论据的虚伪、错误而证明其论点的荒谬性。 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 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

14、从论据中推出。例:他有每天晨跑的习惯,所以他是个学习刻苦的人。间接批驳高考题训练:(2011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捧与挖鲁迅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 者将他捧起来。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 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 “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 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 东西。既然十之九不

15、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 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 道。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 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 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 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 在。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 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 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 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 “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 为决不至于这样。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