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8993985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4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一)先秦两汉文学(占 35%)中国文学的源头 1.文学的起源的几种观点学界代表观点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和劳动说四种。人类基于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乃是文学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 2.上古神话的种类、代表、特质和影响种类: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地、烛龙始祖神话 女娲补天洪水神话 大禹治水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英雄神话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发明创造神话 黄帝发明车、乐、铜器,仓颉造字特质:精神特质:凸显人的作为、主观力量和主动精神神话人物被赋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思维特征: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的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3.书面作品

2、的雏形代表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完整、纯粹的记事散文,描写刻画传神,富有诗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卦爻辞的地位与影响 客观地保存了上古时期部分歌谣,或某些语言片断,成为中国文学史绚烂多彩的珍贵资料。 寓意于象。诗经的兴象,正是它的直接延伸:理论上,意象派、境界说等,都与它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从卜辞通向诗经、尚书、乃至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桥梁,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诗经4. 诗经名篇背诵:关雎、蒹葭、采薇(节选)关 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

3、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授课:XXX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 周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 小雅 5.诗经的内容及代表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的政治、 经

4、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祭祀颂诗和周族史诗祭祀诗:如商颂那、周颂清庙之什等。五首古老的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勾画出周民族发祥、创业、建国和兴盛的光辉史迹。农事诗 : 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七月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全诗以时令为序,顺应农事活动的季节性,把风俗景物和农夫生活结合起来,全面深刻、生动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 客观反映出农夫生活和贵族生活的悬殊差别,在对当时农业生产、农夫生活的平铺直叙中抒发了哀怨和不满。宴飨诗 :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就

5、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宴会宾客。 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怨刺诗 :西周中叶以后,周室衰微,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主要在“二雅”和国风中,如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战争徭役诗: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自豪乐观大雅江汉小雅六月;秦风无衣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小雅采薇往往和思妇哀歌相关。卫风伯兮授课:XXX婚恋诗: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数量多, 内容丰富: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婚嫁场面, 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

6、痛苦的弃妇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关雎蒹葭汉广6.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诗经的艺术特色艺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比其音律”统一润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艺术上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抒写现实人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写实大雅中生民、公刘等周族史诗,国风中郑风溱洧,颂中鲁颂閟宫、商颂长发等 抒情言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豳风东山是东征戍卒在班师归途中的歌唱,诗章却幻化出妻子在家“洒扫穹窒”迎接丈夫归来的忙碌身影,这也是思妇合乎情理的一种表现。 周南关雎作为一首表思慕和追求心理活动的爱情歌曲,前三章是“求之不得”而“辗转反侧”、夜不能眠的难耐,后二章却出现了

7、“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两情相悦。不乏想象之境。 赋、比、兴的运用 :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比、兴 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 章法和句式特色: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先秦散文 7.先秦散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在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出现了“以历史为文”、“以学术为文”的文学形态,因此,在谈论先秦散文时,一般把它们划分为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8、代表作品: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8.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左传的文学成就丰富的叙述手法:保证历史事件的整体性及对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充分展示和交代。 倒叙:“宣公三年”先写郑穆公兰之死,再回顾其出生和命名等。 预叙:预先叙出将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结果。 如秦晋崤之战蹇叔在秦出师伐郑时,已预知了必然失败的结果:“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秦师经周都洛阳北门,王孙满又预言:“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插叙、补叙:常用“初”字领起授课:XXX叙事最突出的成就:描写战争, 记录大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战争描述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写

9、战争不限于过程,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醖酿过程及后果。 如城濮之战,先交待大战爆发背景和直接起因, 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胜楚败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心。而楚方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结果全面: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及战争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 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完整叙事散文,发展春秋笔法,直接议论形式:记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传奇色彩和生活化内容,通过具体、生动、曲折的叙述描写,追求扣人心弦、引人人胜的审美效果。 如宣公二年记晋灵公与赵盾的尖锐冲突,接连记述“晋灵公不君”、“鉏麑

10、触槐”、“提弥明搏獒”,一个场面接一个场面,一场虚惊接一场虚惊,惊心动魄,令人嗟叹; 下文关于首阳山翳桑饿人的插叙、赵盾脱险的过程、“赵穿攻灵公于桃园”以及太史书“赵盾弑其君”等,叙事波澜起伏,一环紧扣一环人物刻画细致鲜明生动:细节刻画:记楚国白公之乱、叶公子高平叛,未着重写叶公的重大军政措施,而就其是否该戴头盔这一细节反复渲染, 突出国人对叶公的爱戴及叶公急于争取国人的心理;语言上:行人辞令之美:简而有味、柔中有刚,极耐诵读。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生活化、情绪化、口语化,语气逼真,极富于表现力: 如闵公二年记述“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11、结果当狄人伐卫、卫国国人将战时,受甲者皆日:“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语言省简、准确 如“晋楚邲之战”,描写晋军在战斗打响后因号令不一盲目撤退,土卒们争相乘舟济河,于是“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一句话即把晋军的混乱以及战败后的惨烈场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9.了解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善进言:善于攻下防线,使对方听进说理和分析。 触龙说赵太后: 迂回战术,面对赵太后的决绝态度和的备战状态,触龙始终不提“为质”之事,而是嘘寒问暖,谈儿论女,使赵太后由“盛气”到“色少解”到“笑日”,最后痛快承诺“恣君之所使之”。微言相感: 充分揣摩对象特殊心理,以漫不经意之语,点到要害,让对方自忖自悟。

12、 如孟尝君在薛记荆人攻薛,齐不急救,淳于髡应孟尝君之请劝齐王出兵,话语间只漫不经意提到“薛不量其力,而为先王立清庙”,齐王不管薛是否量其力,却不能不在意“先君之庙在焉”,于是不待淳于髡提出兵相救,自己已迫不及待“疾兴兵救之”。近取譬:随机用身边事、眼前物作比, 说理自然、贴切、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用自己“现身说法” 魏牟谏阻赵王宠幸建信君,取譬案上用来为冠的“尺帛”,出口惊人:王能重王之国若此尺帛,则王之国大治矣。尺帛要待工,治国更须待贤,而建信君不堪重任。授课:XXX巧用故事:季梁:“南辕北辙”说魏王攻邯郸离王天下愈远 苏秦:“马价十倍”请淳于髡先为引荐以见齐王 陈轸:“画蛇

13、添足”止昭阳攻齐 郭隗:“千金市骨”劝燕昭王求贤 苏秦:“桃梗和土偶”谏孟尝君入秦10. 了解论语格言化的语言特点论语语言简洁凝练,深入浅出,具格言化的特点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溫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智者乐水,仁者乐 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雍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述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人无远虑,必

14、有近忧。 【卫灵公】 11.了解孟子长于论辩的手段和技巧善设机巧,引人入彀反守为攻巧换概念与角度12.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庄子“寓言十九”的特点寓型寓言:借他人之口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庄子关于“心斋”“坐忘”的思想竟由孔子师徒来演绎: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人间世】象征型寓言:庖丁解牛:全真保性的道理 佝偻承蜩:忘物凝神的境界故事型寓言:虚与委蛇。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

15、者殆乎霸。” 桓公冁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达生】13.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庄子的文学特色运用丰富的想象,赋予万事万物以鲜活生命,创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非现实世界。 动物: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 植物:栎树语匠石;河伯羡海神若 髑髅语庄子 庄子与鲋鱼言授课:XXX极尽夸张变形之能事,把人和事做极度夸大或缩小的描写,以产生惊警动人的强烈效果。 逍遥游写鱼鸟之大:“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写年寿之长:“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描写往往登峰造极,奇绝浪漫,令人叹为观止。运用寓言时,各种形象纷至沓来,形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