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第9课兰亭集序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98579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第9课兰亭集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整理版第9课兰亭集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整理版第9课兰亭集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整理版第9课兰亭集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整理版第9课兰亭集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版第9课兰亭集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第9课兰亭集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第9课 兰亭集序【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1.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诸怀抱 之于B.趣舍万殊 趋向,进取系之 随着,附着期于尽 期望 【解析】选D。期:期限。【解析】选A。A项,均为介词,对于。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动词,得到。C项,动词,成为;动词,作为。D项,代词,他们;代词,曲水。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项 其次品类之盛C.感慨系之矣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解析】选C。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A项,古义:它曲水的旁边;今义:第

2、二,次要的地位。B项,古义:指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D项,古义:比喻很短的时间;今义:低头抬头,泛指一举一动。4.以下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项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所遇【解析】选A。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5.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为哪项 A.这一局部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B.选段中第一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认了在当时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

3、结,有无穷意趣。【解析】选D。“以旷达的话作结错,与“悲相矛盾。二、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刘亮程的散文对一朵花微笑,请你点评一下该段文字是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的。要求语言精练,150字左右。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似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那么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节选自刘亮程对一朵

4、花微笑点评:_答案: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这样才能更好地借助景物抒发感情。作者写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花草,竟然通过拟人的手法,把花草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活泼,犹如一群可爱的少女。在这种生动的描写中,作者悠然自得、闲适雅致的情怀展露无遗,作者的情感就像泉水一样自然汩汩涌出。【素能综合检测】一、积累运用1.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为哪项 A.崇山峻岭 高 与 交往致一也 意见D.暂得于己 暂时【解析】选C。致:到达,最后所到达的结果。“一作数词用的一项为哪项 【解析】选B。A项,名词,一样;C项,副词,多么;D项,动词,看作一样。3.翻译以下句子。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5、之娱,信可乐也。译文:_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_答案:借以放开眼界,开阔胸怀,可以尽情地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4.名句填空。_,_,亦足以畅叙幽情。仰观宇宙之大,_。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_ _。答案: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俯察品类之盛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5.请仿照下面例如,就王羲之写一段评论,要求内容要符合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例如:狂放不羁酒中仙李白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

6、“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答:_【解析】把握人物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一定要把人物的鲜明特点作为评论的重点。答案例如:一代书圣王羲之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书法的伟大!6.请根据例句仿写,写出对一个等式的理解,句式不强求相同。例:口十口+口=品,看到这个等式,我不禁想起茶要一口一口地品,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1人+人+人=众,看到这个等式,我不禁_。2木+木+木=森,看到这个等式,我不禁_。答案例如:1想起人多势众,众人拾柴火焰高2想起万木成

7、林,森林能改变气候7.将上面的诗与兰亭集序进行比拟,其中的自然之景是怎样对应的?1诗中的“仰望碧天际对应序中_2诗中的“俯磐绿水滨对应序中_答案:1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2俯察品类之盛清流激湍8.诗中的自然之景很美,它们只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答:_答案:这些景物并非单纯客观存在之景,而是灌注了诗人主观心性的、情感化了的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异,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9.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陈简策 陈:陈述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解析】选C。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在文中含

8、义的理解。C项,从语境看,该句是曾国藩批评“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中“辞多俪语的不良文风。根据与前句的结构分析,可知本句与前句中的“缀当同属动词,此处可译为“间杂“夹杂“穿插等,如初中课文口技中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用法。11.以下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为哪项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C.假设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解析】选D。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先要准确理解各句的意思,并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进行判断选择。题目要求选出“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

9、项,而A、B、C三项都来自文中第2段,都是为了论证本段首句的论点,只有D项选自第3段,意在强调湖南文化的源流,说明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之文所推崇,故其不符合题目要求。12.以下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身的缺乏,并非尽善尽美。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周敦颐所开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解析】选D。此题是针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理解文意、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三方面。D项对文意的概括有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之学应是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主观原因,而非客观原因。 1奚足以语文事?译文:_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译文:_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译文:_答案:1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呢?2但它的弊病常常是词藻华美而缺少实际内容。3这部文集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有十分之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