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理论探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983787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理论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理论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理论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理论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理论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理论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理论探讨(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理论探讨 沈阳市第六十三中学 姜绍强本文是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探讨,归纳了很多专家视点和实验区实验研究工作的理论探讨,不是定论。因此,仅供参考,我们将随着我区“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研究课题的逐步确立和实验研究工作的深入,逐步完善、深化我们的认识,并不断修正。第一部分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背景从社会层面讲,整个社会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政府目标层面讲,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求人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教育的现代化。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教

2、育体系的基本框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而上海提出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系列的现代化将是一个历史的进程,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进程。在转化中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最终还是要依靠一所一所学校的现代化,学校现代化依靠教育体制改革,制度是教育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现代化学校的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构建现代学校制度逐步提上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一、国际背景:近十余年教育领域的几大改革 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下列内容为主的教育改革思潮、运动或实践:全民教育运动;教育成为国家行为;在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的推进过程中,重新

3、思考、研究如何选择教育服务以及如何给教育定位。同时,教育行政机构向学校放权、校本管理、学习型学校建设、学校效能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上述教育改革思潮、运动或实践,构成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这种大的背景,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将继续产生影响。 二、国内社会背景:社会变革与三大文明建设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逐渐进入了社会变革期,经济、文化、教育、政治诸方面的体制开始变革,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先后被提上议事日程。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到十六大召开之前,我国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经济上“脱贫奔小康”,实际上是一种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不全面的

4、、不均衡的小康社会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综合发展等具体目标在内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五统筹”的基本思想,并要求政治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进、整体实施。2004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三大文明建设并列,写进了总纲。这说明,协调进行三个文明建设,已经由执政党的意志转化成了国家意志。 按照党中央制定的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计划,到2020年前后,要把我国基本上建成学习之邦;到2050年前后,要瞄准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更高的水平上全面建成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要想达成上述目标,把我国全面建成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就

5、必须形成与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相配套的上层建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用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完成对于现行学校制度的改造,形成与知识时代、信息时代、全球一体化时代基本相适应、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三、国内教育背景:现行学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复杂性和我国地域、学校的巨大差异性及其它原因,使得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学校制度方面出现了一些前进中的问题。比如:(1)教育行政机关的负责同志类似于“大校长”。公办中小学类似于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分支机构,学校的主体地位不明,在人、财、物、课程及其它教学业务方面政府对学校统得过死,校本

6、管理远未形成,依法自主管理难以实现。(2)现行学校制度特别是现行学校评价制度有一些负面引导作用,导致了现代教育观难以贯穿、指导教育教学全过程,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的目标难以全面实现。(3)公办中小学应获得的公共教育经费难以及时、足额到位,校长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筹集经费,难以把精力集中于学校的教学管理、课程管理,用来规范政府应承担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共教育经费责任的有关制度不能落实。(4)部分“国有办学体制改革试验校”的办学体制改革,在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的筹集及管理、生源、与母体校的关系等方面,出现了制度层面的一些亟需研究的问题。(5)大部分学

7、校的产权制度不完善。资产的数量、比例构成、归属、流转等不够清晰,国有资产流失或减值比较严重。(6)制度因素导致部分学校的人力资源、货币资源、设备设施资源、信息资源、无形资产资源以及学校所在社区中的一些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学校效能相对较低。(7)部分学校校长缺乏民主意识,个人专断作风比较严重,经验化、非制度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现行学校制度中缺少对校长的有效的制衡、监督机制,教职工难以有效地介入学校管理工作。(8)制度的分割作用,导致部分学校不能与社区、家庭沟通,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参与、配合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学校也很少介入社区的文化建设。 这一切,都与学校制度的相对落后、现代学校制度尚

8、未系统建立有一定的关系。制度障碍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较大的障碍之一。 四、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发展沿革1 早在中国入世前的1998年就在全国的基础教育领域率先将教育定位于服务,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现了与时俱进、发展的精神。2 教育部领导同志自2002年夏季以来多次指示,要求开展现代学校制度的实验研究。3 2003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上海举办了“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研讨会”,与会代表集中探讨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4 “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列入“十五规划”的国家重点课题。由此说明,国家已正式开始从上向下推

9、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2003年11月18日,基础教育司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召集“十五”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理论与时间研究”大型开题报告会,来自8省市的政府、科研、基层学校的70位代表列席,全国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计划也随之推开。5 2003年12月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正式下文,建立9个“国家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6 2003年1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列为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内容之一。7 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发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第九部分“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中明确提出了

10、“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新要求。8 2004年3月国务院转发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列专条,要求开展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9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4年工作要点把现代学校制度的实验研究列了进去。10。由教育部规划司牵头,拟于2005年开始编制2006-2010年中国教育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为了编制好该计划,教育部拟定了一批短期重点课题,现代学校制度研究被正式列入。五、提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间接原因教育股份制的成功实践;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借鉴;现代教育理念的启迪(公平、效率、个性、受教育者的选择)。六、提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直接原因把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提到基础教育改革日程上来的直接

11、原因是教育改革到了必须扫除教育制度性障碍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提出健全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以及走向学习型社会,建成“学习之邦”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要带动政府与学校职能的重新定位和调整,这与全球性的教育重构和学校重建运动是同步的。对应于这样的目标,重新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相互援助、相互制约的制度体系已是当务之急。七、现有学校的基本体制及其存在问题体制的弊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有三种存在形式: 公办体制学校;民办体制学校;混合型办学体制学校(国有民办学校是典型代表) 公办学校是现行学校的基本体制。突出特点是:主体单一、权力集中。 在市场经济条

12、件下,在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中,公办学校体制越来越显露出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办学经费短缺,发展力量不足。 2、公办学校被政府管得太多,学校办学自主权极其有限。 3、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育人模式,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育评价的模糊性一、中国基础教育质量存在着模糊性;二、这种模糊性已经构成了中国教育评价的盲目性,而这种盲目性又恰恰遮盖了教育在体制和机制上的弊端,使教育成为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这些年,我国教育改革的力度是以往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素质教育的提出表达了我国新的教育立场的确立。但是,在改革中,我们比较多的是注意具体的改革对象及改革方法,如学校管理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学生德育改革以及人

13、事制度、分配制度、高考制度、招生制度等等那些直接面临矛盾的对象或领域,而相对忽视教育的生存性制度改革。八、全国9个作为国家重点课题承担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城区:上海闵行区、上海浦东新区、海口市美兰区、宁波市海曙区、大连市中山区、第二部分 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与特征一、概念释读现代:表示性质,相对于“传统”;具有阶段性和时断性。现代学校:所谓现代学校,实际上指的是近期的、未来的学校,是相对于传统学校而言,是能够反映现代社会特点和要求,体现现代教育特征的学校。制度:制度不仅是文本性的表述,它还表现出一种权力、意志、方式乃至习惯,进而表现出一种文化,并由此表现出事物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现代学校制度概念一

14、: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学校依法自主管理,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现代学校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主体,是实施国民教育的重要保障体系。概念二:所谓现代学校制度是指符合现代教育基本理念,构建学校法人制度以确立学校的主体地位,以学校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新型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制度。其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前提,确立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是关键。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在实践中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动态概念。二、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开展现代学校制度的实验研究,逐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

15、 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特别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需要; 是切实普及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需要; 是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学校效能的需要; 是使学校尽快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校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学校、建设学校健康的组织文化、推动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的需要; 是加快校长和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 是保护各方权益、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和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的需要; 是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推动社区教育、加速建设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是发展我国现代意义的、与知识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科学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管理学理论的需要。 三、现代学校制度的特征论述一(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能够敦促并保障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 无论是设计还是修订、执行现代学校制度,都应当以现代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