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980796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朝花夕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的结集,也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全集共10篇,前5篇写于,后5篇写于。鲁迅在重新编订,添写小引后记,并改名为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是了解和研究鲁迅早期生活、思想和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作品。十篇中狗猫鼠阿长与

2、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记述了鲁迅童年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琐记藤野先生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离开家乡到、日本求学和从日本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追求真理的人生足迹。(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来写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种种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

3、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一只心爱的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锋利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2)阿长与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这篇文章记述了鲁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

4、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无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锋利的抨击。(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五猖会一文记述儿时“我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迫、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又痛苦的感受。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膜,控诉和批判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5)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

5、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决在阴间,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而“公正的裁决在阴间,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本文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

6、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揭示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之间的锋利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7)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8)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去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

7、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表示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教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10)爱农追述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总起来看,朝花夕拾写到他年少时代以至于到日本前后的假如干生活片段,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表示真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

8、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六个,分别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教师(寿镜吾)。(1)长妈妈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虽然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她质朴、率真,对孩子充满关心和爱护,是令作者永生难忘的劳动妇女形象。阿长是愚昧无知的,她所懂得的那许多规矩,大都是可笑的,尤其关于“长毛的讲述,更令人捧腹,鲁迅也确实给予了含笑的批评。而买山海经一事,是使鲁迅最为感动、永志不忘的。因此,关于这件事的叙说也最为激动人心,成为全文的中心。首先,从自己渴慕山海经写起,用

9、自己那种“太过于念念不忘的心情来衬托出阿长的关心。她主动询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而“我如此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只淡淡地作了回答,但她却默默地记在心里,认真地当一件事去办。这充分说明阿长的关心是出于真情实意。作者把人物的缺点和优点形成统一的风貌,使我们从她的愚鲁中看到真率,从粗犷里看到细心,而这种真率和细心所表现的实质,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多年之后,鲁迅怀着深情回忆起来,仍然为这种关心和爱护所感动,写来情真而意切。(2)藤野先生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毫无民族偏见,是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时的教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的热情和毫无民族偏见的品

10、格令人肃然起敬。藤野先生修改“我的讲义,表现了先生对学生“我的关心,认真负责;他订正“我的解剖图,表现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治学严谨;他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了他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关心学生;他想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情况,表现他严谨的精神,对骨学的浓厚兴趣。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教师的伟大之处。(3)爱农妥协、懦弱,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进步却不合时宜,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同学。爱农在拮据的生活中,在苦闷的消沉中,惊闻革命,一扫苦闷抑郁的愁怀,带着“从来没有见过的“笑容,连酒也不喝了,表现了爱农在革命到来时的“

11、兴奋。爱农是一个革命者,他对革命热切地向往,革命成功了,他像孩子一样兴奋狂喜。当辛亥革命失败后,他的心情充满失望乃至绝望。最终爱农死了,死在了辛亥革命之次年。爱农是一个革命者,与鲁迅一样是一个精神战士,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死,是他对腐朽社会强烈不屈的抗争,也是他作为一个精神战士对辛亥革命的生命的薄奠。(4)父亲严厉、慈爱,是一位封建式家长,教育孩子时往往压抑孩子的天性。孩子们期盼的“迎神赛会到了,当“我们欢天喜地地“笑着跳着就要出发时,“父亲就站在我背后,让“我背鉴略,自然,孩子的兴致也因此消失了,并不“高兴,感觉“没有什么大意思。事件过去多年,“我还要追问“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封建

12、家长的绝对权威,让毫无反驳抵抗能力的“我,又“有什么法子呢?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5)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她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鲁迅外表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她。(6)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对学生充满慈爱和关心,是鲁迅的私塾教师。寿镜吾是一个渊博的宿儒,对学生很严格但不厉害,他也不缺乏对学生的慈爱和关心。例如鲁迅在文中写到“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如此,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

13、几眼,大声道:读书!并且,鲁迅也自己评价过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一、选择题1.如下选项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A.鲁迅写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与想念爱农。B.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发电报。C.鲁迅记忆中的爱农很坏。D.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2.如下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A)A.风筝 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3.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求学的经过的是(B)A.五猖会B.琐记C.父亲的病D.无常4.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展了淋漓尽致的嘲弄

14、和鞭挞的是哪篇文章?(B)A.琐记 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二、填空题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给我讲的美女蛇神话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在儿时鲁迅的眼中,冬天的百草园是索然无味的,但下雪的冬天就别有韵味,在这个时候他可以捕鸟,这是闰土父亲传授的方法。6.鲁迅在二十四孝图这样说到: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旧中国儿童的可怜。7.在狗猫鼠中,长妈妈告诉鲁迅他所爱的隐鼠被猫吃了,从那以后,鲁迅对于所遇见的猫都是追打。大约过了半年后,鲁迅才意外得知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15、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花纸是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8.鲁迅提到的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不喜欢的是死无常,原因是“黑脸、黑衣,谁也不爱看。在“阴司间里也有的,胸口靠着墙壁,阴森森地站着;那才真真是“碰壁。无常的帽子上通常写着“一见有喜或者“你也来了四个字。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9.父亲的病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其中屡次提与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如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10.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躲避流言。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水师学堂 ,这个学堂四天教授英文,一天读汉文,一天做汉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