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97869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项目背1.7技术支-2.1项目背 项目区选择理- 4.1 建设目-5.1布局原-7 -9 - 3.1-9 - - 17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目录1综合说明景-1 - 1.2项目区选择及概况-1 - 1.3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3 -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3 - 1.5施工组织设计-4 -1.6水土保持监测-4持-5 - 1.8项目组织管理-5 - 1.9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5 -1.10效益分析-6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7景-7 -2.2项目建设必要性3项目区选择及概况由-9 -3.2项目区概况4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标-17 -4.2建设任务及

2、规模-17 -5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18贝U-18 - 5.2工程措施-18 - 5.3水土保持林设计-27 -33 -3.-37 - 6.2 施工组5.4封禁治理设计6施工组织设计7 - 6.1施工条件织- 37 -6.3施工进度安排-38 -7水土保持监理、监测与监督-39 - 7.1项目监理-39 - 7.2水土流失监测-39 -7.3水土保持监督-40 -8 技术支持-41 - 8.1 技术支持方案-41 - 8.2技术培训-41 -8.3技术推广-42 -9项目组织管理 -43 - 9.1组织管理机构-43 - 9.2组织管理措施-43 - 9.3技术保障措施-44 -9.4监督保

3、证措施-44 -10投资概算-46 - 10.1工程概况-46 - 10.2编制依据-46 - 10.3基础单价-46 - 10.4建筑工程单价编制-47 - 10.5独立费用-47-10.6编制成果-48 -10.7资金筹措-63 -11效益分析-64 -11.1经济效益 -64 - 11.2生态效益 -67 -11.3社会效益-68 -12 结论-69 -13附图、附表错误!未定义书签。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根据2014年5月21日省水利厅、财政厅文件关于下达2014 年省级水土保持财政专项资金计划的通知(陕水规计发2014110 号)文件要求,通过对后河小流域进行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

4、了项 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情况,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和侵蚀强度, 调查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种植模式及治理经验等,收集了相应的资 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14年8月 20日编制完成了*县*镇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1.2项目区选择及概况项目区选择在县内流失较为严重的*镇的后河小流域,近年来, 随着项目区内公路建设、人为砍伐等影响,使项目区本就脆弱的水土 保持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的危害日趋严重,干旱、洪 涝灾害严重影响区域的农业生产,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生 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后 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

5、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1.2.1项目区选择理由(1)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丰富, 但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贫瘠,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及农村经 济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为早日改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 件,需要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控制水土 流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基础条件较好,提升水保措施效益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该区域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实施,使 该区域环境得到进一步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提升水保效 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3)政府支持、群众积极。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面貌

6、的希望迫切,每年以议案的形式 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造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的要求迫切,因此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群众的积极性高。1.2.2项目区概况后河小流域地处*县南部*镇*社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095408一1095207,北纬 352852一352704之间。 项目区属黄土残塬沟壑区,支沟密布深切,沟道狭窄,土壤主要由褐 土、黄土性土和红土组成,植被覆盖率为41.29%。属中纬度大陆性季 风气候区,平均气温为8.6C,多年平均降水量536mm,植被主要包 括森林植被和天然草场植被,总体而言草灌荒坡较多,乔木林多为人 工栽植。水土流失面积3.55km 2,占总

7、面积的71.72%。截至2013 年底,已治理面积1.7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47.89%。流域涉及*镇*社区相里1个行政村,共54户168 口人,小流 域总面积为4.95km2,人口密度34人/ km2,人均基本农田1.5亩, 农业人均耕地2亩,人均经果林4.89亩。2013年粮食总产量为16.8 万kg ,农村各业总产值55.90万元,人均纯收入1996.43元。1.3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根据流域治理现状,结合流域地形和水资源情况,项目建设的总 体目标是:期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k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 面积2.95km2,新增综合治理程度35.21%,累计综合治理程度达到 83

8、.10%。林草覆盖率由41.29%增加到55.07%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 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期末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亩, 人均粮食达到2155 kg,使小流域农业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至4275.36 元。本次方案建设规模:新增治理面积1.25km2 (包括生态修复), 其中:新修水平梯田3.30hm2,乔木林(侧柏、刺槐)41.80hm2 , 灌木林(柠条)26.40hm2,封禁面积53.50hm2。期末水土流失治理 程度提高到83.10%,年减少输渭泥沙0.44万t。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根据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地貌类型、水土流失特 点确定其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为:基本

9、农田建设、水土保持林工程和 封禁治理。(1)水平梯田工程项目区现有耕地少,而且基本为坡耕地和低标准梯田,因此,结 合实地调查地形和农民意愿,规划新增1处稳产高产粮食水平梯田, 面积为3.3hm2。(2)水土保持林草工程为了提高林草覆盖率,保持水土,以乔木、灌木林配置为主,达 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又照顾到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依据小流域土地适 宜性评价结果和图斑立地条件分析,确定建设乔木林(侧柏、刺槐) 41.8hm2,灌木林(山桃/山杏)26.40hm2。(3)封禁治理对林草损坏严重的疏幼林采取补植补种措施,具体布设同乔木林 设计。设1个封禁治理区,治理面积53.50hm2,补植2.23万株,设 围

10、栏长500m,封禁牌1个,落实管护人员1人。1.5施工组织设计后河小流域内水源条件较好,目前已通村级公路,交通条件较为 便利。该流域属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8.6C,措施一般安排在秋季进行施工。苗木、砂子、水泥、石子可在附 近县区就近购买。流域内现有劳力97个,平均每年每个劳力可投劳 1300个工时,年可投劳12.61万工时,能够满足工程建设所需的 10.58万工时的要求。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总工期为3个月。计划于2015年3 月上旬开工,2015年5月底完工。1.6水土保持监测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依据合 同和国家有关法规、技术规范、

11、规程和质量标准,对建设工程进行监 理,项目监测时段为项目施工准备期开始至项目验收,监测范围为项 目实施的全部区域,监测内容包括:水土保持效益监测,重大水土流 失事件调查。在可研规定的监测时段内,每年汛前、汛后及每次大雨 后各监测一次。1.7技术支持根据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对水土保持措施在实施时加强技术指 导和技术培训,对于重要技术问题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提出方案,重点 予以解决。*县水保队、水保监督站现有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加之多 年的实践经历,造就了一批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较高的 技术队伍,完全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1.8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建设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

12、制和 施工管理合同制,项目资金必须设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 他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水务局组织水土保持工作队挑选业务骨干, 有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对工程重要环节、技术难点进 行指导,为该项目高质量的完成奠定技术基础。该项目监理机构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或聘请注册水土保 持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从事水保监理工作。1.9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包括工程费用、林草措 施费、封育治理措施费、费用四部分组成。概算总投资为50万元,其 中工程措施费7.89万元,林草措施费27.60万元,封禁措施9.62万 元,独立费用3.43万元,基本预备费1.46万元

13、。项目资金来源为省级投资和地方配套,项目建设概算总投资为50 万元,其中省级投资40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1.10效益分析经过综合治理,新增治理面积125hm2,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面积累计达295hm2,治理程度达到83.10%,期末年新增保水1.34 万m3、新增保土 0.44万t,地表径流就地拦蓄入渗,改善了地表径流 状况,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同时增加了流域常流水流量,提高了地表 径流的利用率。项目区林草覆盖率达到55.07%,极大改善项目区农业 生产条件,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农村 经济结构将稳步均衡发展,使粮食生产形成集约经营,使大量剩余劳 动力投入土地资源

14、开发,发展绿色企业。项目的实施,也将促进科技、 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使项目区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得到提 高,从而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均收入由目前1996.43元 提高到4275.36元30年累计产出效益162.05万元。2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县*镇后河小流域地处陕北黄土残塬沟壑区,该流域内水土流 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十 分迫切。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 需要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更为综合、更大范围地解决流域内群众 的生产生活问题。近几年来,县内开展了以水土流失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 治理,按照“

15、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 元,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方式,以突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为重点,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生态 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根据2014年5月21日省水 利厅、财政厅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省级水土保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 计划的通知(陕水规计发2014110号),通过对后河小流域进行 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水土流失 类型、分布、侵蚀强度、面积,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草种及其种植 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等,收集了相应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 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14年8月编制完成了*县 *镇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2项目建设必要性近年来,随着项目区内公路建设、人为砍伐等影响,使项目区本 就脆弱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遭到了更加严重地破坏,虽然在水土流失 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仍存在着投入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