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8960922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青岛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青岛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青岛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青岛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科学配置各类资源,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早日将我校建设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根据全国、省、市有关发展规划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规划。一、“十一五”期间学校主要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学校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综合实力、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在山东省、青岛市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

2、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自强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全面实施规模战略、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开放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励精图治、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明显提升。“十一五”时期,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规模快速扩大,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已达24394人,其中本科生22806人,专科生1588人;全日制研究生规模取得突破性发展,达到2080人,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其中硕士研究生由1000余人发展到1980人,博士研究生由27人发展到100人;在职研究生规模由14人增加到612人;成人教育在籍生由74

3、85人发展到12000多人;长短期留学生达到149人。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现了教学成果奖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在国家级层面的历史性突破。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教学名师5人。出版教材100余部,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获山东省优秀教

4、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和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3项,省级奖励56项,35篇毕业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本科一批次招生省份由7个增加到23个,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稳居全省高校前列,2007年被评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14名研究生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在首次参加的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加强教学管理和导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16篇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被评为省级优

5、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全省高校前列。学科建设成绩突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10年,全校共设置60个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涵盖了理、工、经、管、文、医、法等学科门类;获得硕士研究生推免权,获批为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单位,新增25个硕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博士点,建成4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达到7个,硕士点达到4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获得突破,获建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青岛软控合作),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成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建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1个为集中建设的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实验

6、室;新增4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重点学科;获批5个“泰山学者”设岗学科。人文社科类学科取得长足进步,硕士点由3个增加到9个,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文社科学科群。师资力量日益雄厚,总体水平不断提高。5年来共引进教师64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5人、海外留学人员70人、学科(术)带头人23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院士5人(全职1人,双聘4人)。积极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培训。学校专任教师由912人增加到1440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人数比例从43.9%提高到71.4%;具有博士学位人数比例从10%提高到27.5%;具有海外长期工作学习经历人

7、数比例从5%提高到9%。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7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4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2人。科学研究成果丰硕,高层次科研立项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研立项逐年增长。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130项,位居山东省高校前列。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3项,“863”计划、“973”课题、国家支撑计划等7项,实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软科学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320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奖23项,其中科技进步奖14项(一等奖2项),自然科学奖

8、8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奖19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SCI收录论文数量位居全国排名65位左右,EI收录论文数量全国排名75位左右。申报专利153项,授权专利58项。产学研合作方兴未艾。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的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在创新型人才集聚、科技成果研发、中试孵化及生产转化平台建设方面初显成效,兵器集团、德国朗盛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研发机构落户园区,向打造中国“橡胶谷”的目标迈出实质性的一步。2006年,源于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五年来,学校先后孵化、培育了银科恒远、科大方泰、隆腾科技等学科性公司,成为

9、我校产学研合作的一大特色。学校于2009年荣获“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分别与德国、韩国、美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拓展了校际友好关系,建立了17个教育学术合作项目;每年在校留学生达到200余人,交换学生20多人,累计培养各类留学生1500余人;外籍教师队伍年均达20人以上;年均教师出国留学、进修、访问约30人次,每年接待来访约200人次;学校已与巴斯夫、拜尔、大众、德固萨等十几个世界知名企业进行合作,设立研究基金、共建窗口实验室、“学士后”流动站、大学生创业中心、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等;每年举办国际会议2到5个。校园建设成绩斐然

10、,办学条件大幅改善。顺利完成崂山校区一期建设的主要任务,二期征地即将完成。新建崂山校区图书馆、明德楼、学生宿舍楼、学生公共浴室,四方校区学生宿舍楼、基础化学实验楼、室内运动场等教学生活用房。建成两校区标准化的运动场,四方校区实现了拆墙透绿。2005年以来,抓住机遇与高密市合作,建成了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现已建成8.89万平方米的校舍,固定资产总值达2.5亿元,2009年招生403人,2010年招生757人。五年来,学校决算收入由1.8亿元增长到4.8亿元,固定资产由6.48亿元增长到15.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由0.94亿元增长到2.76亿元,校舍面积由43万平方米增长到72.45万平方

11、米,馆藏图书由100.2万册增长到168.54万册,电子图书20000GB,中外文电子期刊近两万种。建立了教务、科研、财务和档案管理等多个系统平台,校园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坚持解放思想,各项改革平稳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平稳推进,进行了两轮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了校内岗位聘任制度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结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对学院(部)的目标管理,逐渐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深化改革预算管理制度,科学调整支出结构,规范了财务管理;后勤改革迈出新步伐,实行后勤管理新模式,变小机关大实体为小机关多实体,后勤保障能力不断加强;校办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了国

12、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产业工作的重点逐步转为支持学科性公司创业,发展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注重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德育首位,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重视德育工作创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依靠职工办企事业单位先进集体”,切实加强统战、离退休和群团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落实

13、离退休政策和待遇。校园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获得山东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形成品牌;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求思得论坛”、“科大讲坛”、“凤城论坛”浓厚了学校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息;重视宣传工作,重视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加强与校友的沟通与联系,顺利完成校友总会换届。认真解决事关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大力推进“安居工程”,为700余户、1000多名教职工解决或改善了住房;重视在校学生的诉求,建成崂山校区学生公共浴室、增加两校区体育设施等。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廉政建设。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增强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的自觉

14、性和坚定性;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积极推进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制定了青岛科技大学学院(部)党政领导干部职责及工作规则暂行规定,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重视来信、来访,建立行政效能监察中心,不断推进校务、院务公开。过去的五年,是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与建设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还有不小的

15、差距。主要是: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工作力度还不够,学校管理重心逐步下移后,高效、有序的两级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师级人才和学科领军人物的引进与培养应更加重视,人才梯队建设、青年教师培养、教师参与国家层面的科研竞争意识和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有待加强,科研力量相对分散,缺乏有机整合,承担重大项目的高水平创新型团队数量偏少,技术集成创新能力需要提高,原创性、高水平成果的培育应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国家级科技奖励空缺的状况亟需改变,科技产业发展与市场的衔接需要开拓;资金紧缺与事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思路和目标

16、青岛科技大学“十二五”期间面临一系列战略机遇:第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知识和人才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学校大有可为;第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创新和服务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第三,山东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青岛市建设“文化青岛”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为学校带来了独特的发展空间与契机;第四,高等教育国内外交流合作空前活跃,为学校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带来更多机遇。能否紧紧抓住上述战略机遇,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是学校“十二五”期间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