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郑)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956814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体与绝缘体(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导体与绝缘体(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导体与绝缘体(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导体与绝缘体(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体与绝缘体(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体与绝缘体(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时 课型:新授 班级:四8教学内容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继学生学习“电和我们的生活”、“点亮我的小灯泡”、“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电路出故障了”后探究电的又一课,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12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导体与绝缘体是有一定初步认识,他们知道金属是导体,塑料等物体是绝缘体,甚至有学生知道一些绝缘体遇到水后会变成导体。所以我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亲历导体和绝缘体的验证过程,并能与人合作,认识到井然

2、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是很重要,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检测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2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3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和习惯。4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活动过程。2经历预测、检测、记录、整理、分析等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认识科学是严谨的。2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检测区分12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教学准

3、备每组一份:电路检测器、12种物品、实验记录表、一个盘子、一节电池、一张步骤纸。师:电路检测器、橡皮、课件、一盒12种的物品、一个盘子、电线一根、一节电池、电表、一杯水、小灯泡、纸片、铜、铝、铁片的展示纸、插头、透明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虚拟出示电路检测器。小灯泡亮了是因为形成了回路。如果断开还能亮吗?2、出示电路检测器。如果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为什么?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为什么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

4、灯泡就不会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导体与绝缘体”。)(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3、你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吗?4、实验预测。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请大家来看一看,认为是导体的在导体下打勾,是绝缘体的在它的下面打勾。(学生完成实验预测)5、同学汇报。师分类。(导体的一类,绝缘体的一类,有疑问的中间打?号。)(有不同意见吗?你的依据是什么?)6、怎样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检测它们是否能让电流通过呢?1、生: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里面的黄黄的能让电流通过。2、小组对12个物体是否是导体进行预测并记录。3、一个同学汇报预测结果。4、生:电路检测器。从学生的

5、原有经验出发,引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开门见山。先对12个物体是否导电进行猜测,不让猜测流于形式。对同学们的猜测结果进行分类,一目了然,有争议的打上问号,从而引出谁的猜测正确。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问他的依据是什么,了解他的生活经验和先前有的知识。(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方法1、 怎样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其进行检测?2、 师示范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的方法(检测前、后都要检测电路检测其是否工作正常)3、 都看清楚了吗?实验前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出示实验提示: 小组成员要分好工。每人检测三个物体。 检测每个物体时一定要先预测、检测、再检测,如果不一样,要再次进行检测。连续重复检测一次。每次实验的数据都要做好

6、记录。 同一个实验的操作不要换人。 把检测好的物品分类放置。 实验结束后把材料放回原处。4、 我们再来熟悉一下几个物体:铝片,铅笔芯等。1、小组读一读2、生:把橡皮从右边拿出来,检测完后要放到左边去,这样在检测多种物品时才不会发生混淆。生:在检测前要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这样可以保证电路检测器是好的。生:连续重复检测一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节省时间。3、小组讨论4、熟悉锡箔纸、铜片、铝片和铁片。先请学生按原有经验检测,从而与科学的检测方法相比较,体会科学操作方法的意义,领会科学的严谨性,并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质的飞跃。本课的重点是检测橡皮的过程

7、。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关键是让学生理解检测方法。因此不惜时间让大家讨论这样操作的科学性,为的是小组检测12个物体时能按照科学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三)检测15种物品1、师:下面我们来检测物体。老师给大家8分钟时间完成实验。时间一到,立刻就把材料收起来,明白吗?看哪组实验最安静,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又高。(思考:刚才预测时有出错的地方吗?为什么会出错了?) 2、学生实验1、小组领材料,开始实验,检测12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四)交流汇报,丰富概念:1、 哪个

8、小组想和大家分享你们的实验结果?(师对照黑板上同学们的预测做一定的更改,并对更改过的做上红色的记号)有没有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的让学生实验)2、通过学习,你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了吗?哪类物体是导体?哪类物体是绝缘体?(师板书)。除了金属还有什么也是导体呢?(师板书)。3、找找教室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4、 出示插头。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5、总结: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不希望有电的地方。6、人体是导体吗?用我们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检测不出。那是否说人体是绝缘体了呢?这是因为人体的电阻大,电路检测其不够灵敏。如果用灵敏度更高的电表来测,可看到

9、指针会动,说明有电流通过,所以是导体。生活中的水,也是导体。板书:人体、生活中的水也是导体。7、人体、生活中的水都是导体,所以我们要随时注意安全,不能用湿手去碰电器,不能用湿布擦电器和开关,要保护好绝缘体等等。下课后每个组编写一首安全用电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哪一个组写得最棒!1、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有不同意见的让学生实验。生:金属。生:铅笔芯。2、学生找教室里的导体和绝缘体。3、生:头里插的是导体,下面的是绝缘体。这样设计手就不会触电了。5、生1:是。生2:不是。学生观看人体是否是导体的检测过程。6、学生下课后编写安全用电歌。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可

10、以促其抓紧时间展开实设计意图:把检测结果与预测情况对照可以看我们预测时出错了多少,并且直观地看出导体的共性。通过检测,观察,归纳,丰富了学生导体概念的外延。学以致用,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更灵敏的万能电表检测出人体、生活中的水都是导体,更加丰富了导体概念的外延。科学教育不应以下课领声的响起而结束,应延伸到课外。学生在编写安全用电歌的过程中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和习惯,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收益。作业设计下课后编写安全用电歌。板书设计金属导体铅笔芯?绝缘体铝片铁片铜片一元硬币剪刀橡皮海绵玻璃纸片橡胶管铝箔纸回形针自来水铅笔牙签粉笔棉花橡皮筋铅笔芯塑料棒餐巾纸布泡沫塑料石头陶瓷人体、生活中的水也是导体。教学反思打印时,课题用三号宋体字,其它统一用小四号的宋体字,行距基本为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