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85683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篇 三生教育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去了解和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没个人都懂得我们存在的意义,教育我们去生活生存。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首先,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促进学生生动、积极、健康地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以四川.2地震为主要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死亡就是失去,失去的亲人是永远的失去,再也不可能回来。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 其次,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识,提高生

2、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 本班是本学期才组建的班级,少数民族居多,特别是刚从村小合并来的学生,在各种行为习惯方面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这方面的教育中,我与家长配合,分工协助,督促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再次,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树立生活的信心。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以课堂教学中合作解决问题,分角色朗读课文,课余活动中组织学生踢足球,玩游戏,出黑板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分享合作的快乐;给学生讲山谷回音等故事,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针对有的学生基础差,对自己没有信心的缺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表扬,让学

3、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抓住班级中的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体谅别人,学会宽容。 总之,通过进行三生教育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了生命的重要性,能珍爱自己的生命,初步掌握了生存技能;了解了生活常识,树立了生活信心。我认为,三生教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在我们学校开展这门学科,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三生教育,使学生更好地去认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识人生的价值,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篇二: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我

4、园开展三生教育课程已近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我边学习边运用。刚开始,我感到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是三生教育,更别说是要运用于教学中了。但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及学习,我不但深刻了解了三生教育的内涵及其教育意义,同时还明白了三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的一生中生命是最重要的,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特别是生命意识的教育。实施幼儿园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幼儿园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保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道德品质培养成的重要场所,三生教育家

5、园合作活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还注重和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召开家长会、在家园联系栏张贴相关知识等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明白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须性,了解我们三生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目的,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样家长也从中受益不浅,从而也更加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 11月26日,我园组织开展了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的感恩节活动,活动邀请了每一位幼儿的家长来参加,在活动开始前,我请家长们说一说什么是感恩节。为什么要过感恩节。可让我吃惊的是,居然没有一位家长能站起来说一说。我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还是害怕自己在孩子和众

6、多家长面前说错而不回答。不过,我班的情况有些特殊,全班3名幼儿,有31名是傣族幼儿,他们全是附近一些村寨里的居民,家长的文化素质都相对较低,也许他们真的不知道也无从回答我的问题。这让我又一次感到了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在活动中,我认真讲解了感恩节的意义以及我们这次活动的教育目的,让家长对我们的活动有所了解,通过讲解,家长们有所觉悟,幼儿也知道了什么是感恩节,许多家长还主动讲了自己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说出了自己最想感恩的人和感恩的话。在我班教师的组织下,家长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亲手制作了爱心卡片,并在爱心卡片上写下了许多祝福的话,孩子和家长有的是感恩父母的,有的是感恩朋友的,有的是感恩老师的&

7、hellip; 最后,我们全园师生站成一个大大的心形,共同表演了手语舞感恩的心,并真诚的说出了一句发自内心的感恩的话,整个幼儿园融入了一片感动之中。活动结束时,每一位家长、幼儿、教师都把自己亲手制作爱心卡片挂到了幼儿园的感恩树上,以此寄托自己的祝福。 通过这次活动,促进了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培养了幼儿的爱心和感恩之心。我班幼儿似乎更加懂事和有礼貌了,家长也时时主动配合好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教育融入在一片和谐之中。 作为一名教师,通过三生教育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也懂得了三生教育要着眼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着力开启幼儿心智、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健康水平、

8、培养幼儿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脉相承。同时,三生教育也给予了我很多启示: 为了实现美好的生活,要学会好好的生存,珍重自己的生命,为生命创造更高的价值。 篇三:三生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三生教育从提出到秋季开始实行,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生活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人才培养上来说可以实现一个质的突破。 三生教育包含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目标点,其目的是通过认知以及实践让学生包括教师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

9、健康的提高生存价值,明确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关心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推而广之关心朋友、他人的生命安全;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识,把握生存规律;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最终把学生塑造成一个比较有社会公德心,能应对生存压力,以及乐观心态的合格社会公民。 建立有效地三生教育机制,应当从三个角度出发开展。学校,家庭,社会。 一、基于学校的机制 学校作为教育输出的主体,需要从理论上承担三生教育的推广,发挥教育职能的主体作用。完成对于三生教育活动的开展,最基本的是从学校课堂做起。学校在根据教育局的规定使用基于基本教材作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可以根

10、据本校的特点实行差异化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享有最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同时也能让学校三生教育不千篇一律。 从生命教育出发,学校教师应当教会学生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的价值。通过教材,图片,游戏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生命过程,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对于所有自然生物生命的一种敬畏和保护情感;从生存教育出发,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应对自然的生存常识和应对社会生存的方法,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危机,培养学生危机处理能力。教会学生豁达的态度,从容的精神;从生活教育出发,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一点一滴的灌输中让学生耳闻目睹,在自觉不自觉的环境中

11、纠正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常识。逐步增加深度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心态,有正确的能力把握休闲与工作的平衡性。 二、基于家庭的机制 作为学生在课后的三生教育衍生部分,家庭教育机制同样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在实际课后操作上比学校老师起到的作用还要重要。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甚至是永久的。父母的言行在学生的个性心理,行为习惯,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榜样作用。所以父母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学校也有义务帮助父母完成一定知识的建构以促进父母在课后对于孩子的教育的准确监督与指导。 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提供主要的理论

12、指导,而家庭负责学生的课后持续发展,使学生把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此外,家长还应当与老师保持经常联系,学校可以组织适当的家长培训讲座,帮助家长正确理解三生教育思想,同时掌握科学指导孩子的一些方法,巩固孩子在三生教育课堂上的学习成果。 三、基于社会的机制 社会教育同样是个重要的环节,无论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都离不开社会教育找个大环境,所以这是整个三生教育操作最为复杂的一个集合部分。社会环境对于三生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教育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个团体支持三生教育的开展。 某些特定的时间允许向学生开放特定场合。比如政府部门可以开放警察局、医院、消防局、政府部门、邮局等场合,而商业部门可以开放某些公司给学生进行参观,并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的消化吸收以及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