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8855574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概述及章节目标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知识。在学生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等地理知识之后,重在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理解。介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如何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在前面的章节当中都有介绍学习的方法。教材从“认识、“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个层面来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1、学习时主要侧重于: 1阅读地图掌握各的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 2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 3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居民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

2、讲述亚洲,通过示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再由学生根据方法去了解某个区域的地理知识了解欧洲。但在学习区域地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区域的突出特点。如亚洲的面积、人口居世界第一、亚洲的季风性气候;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发达经济;非洲的热带高原,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美洲的移民居民、混血种人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学习地区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读图掌握该地区的位置与围 2通过阅读地形或地形剖面图知道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3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本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其紧密联系的农业发展4通过举例了解本地区风土人情5知道本地区著名的国际性组织世界上的地区虽然多以方位来划分,但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的自

3、然和人文特色。在学习方法上除了彼此的共性之外,还要重点突出其个性。如东南亚的热带资源、南亚的、西亚的石油、西欧的旅游、两极的冰雪都是吸引学生对探究地理王国的兴趣。3、学习国家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读图掌握该国的位置和国土组成。除巴西外,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国土都有不同的组成部分。如日本的四大岛屿和其它小岛;埃及地跨亚非两洲;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法国地中海的科西嘉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2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本国的自然条件特点。如日本的海洋性气候和矿产资源贫乏;埃及的热带沙漠和尼罗河;俄罗斯的资源丰富和西伯利亚地区;法国平原地

4、形为主和核电;美国世界唯一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国家;巴西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澳大利亚独占一个大陆、古老动物等。3通过分析有关资料了解本国的经济发展特色。如日本的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埃及的石油、运河、旅游、侨汇四大经济支柱;俄罗斯改革中的经济和西伯利亚的开发;法国是欧洲经济大国和发达的旅游业;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巴西的农产品出口;澳大利亚发达服务业、工矿业和农牧业。总之,教材只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蓝本,不是唯一的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教学灵感,那才是值得积攒的财富。容概述:七年级下册的地理教材主要是区域地理的容,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认识,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走近国家。在上册

5、教材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全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总体概况。本章教学重难点: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亚洲教学目标 、通过对亚洲的位置的分析描述,使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的方法。 、通过对?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解读,使学生学会解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能从图中读出各种地理要素,并加以归纳分析。 、通过对亚洲地形和河流分布、流向的关系分析,树立“各地理要素之间都是相关联的观点,进而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通过“亚洲地理之最抢答赛,加深同学们对亚洲、中国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点 、以亚

6、洲为例学会分析一个地区的位置特点的方法并能正确分析其它地区。 、以解读亚洲地形图、剖面图为例,学会读图方法,并能正确分析归纳亚洲及其它地区的地形特点。第一节 自然环境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围。2.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归纳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自豪感。教学重点:1. 亚洲的位置特点。2. 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教学难点:

7、1. 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2. 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受那些因素的影响。2.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逐渐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气候特点。教学难点: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第二节 人文环境知识与技能:1. 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理解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

8、资源和环境问题。2. 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3. 理解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差异。4. 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培育综合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图片和资料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激发兴趣。2、 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教学重点;1. 亚洲的人口状况。2. 亚洲部经济发展的差异。教学难点:1. 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2. 亚洲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学目标1. 学会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2.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自然环境

9、对人类的影响。3.说明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4.知道一个国家人口众多所带来的问题。5.认识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6.了解一个国家在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 在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围和主要组成部分。2. 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3. 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4. 学会评价某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地图,掌握分析各国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2. 运用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

10、惯。教学重点;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2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1. 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2. 运用地图指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 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综合分析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2.举例说明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色。3.结合实际说明日本的文化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培养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2. 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经济发展模

11、式,感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教学重点;1.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2. 日本的工业布局。 教学难点: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第二节 东南亚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 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主要地理位置。2. 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3. 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一个地区特殊地理位置的方法。2. 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特点的方法。3. 学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十字路口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2、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1. 在东南亚地形图上,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河流及河流沿岸的城市。2. 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3.结合图片资料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过程与方法:1. 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的一般分布规律。2. 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2. 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关心家乡的资源与开发。教学重点: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教学难点:通过

13、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学会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第三节 印度1.知识与技能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知道印度地形和气候的发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印度的主要农产品以及粮食生产发展状况;知道印度的工业及其发布;知道印度的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及首都和主要城市。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印度的历史资料展示和气候直观讲解,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通过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后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

14、性。通过对印度的历史与文化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印度的自然地理、经济特点。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对印度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第四节 俄罗斯知识与技能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情况。6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的方法。7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8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过程与方法1 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大量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数据资料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2然后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教学容间的在联系及相互关系,通过观察体验、思维体验,不断对自己现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获得新知、形成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由俄罗斯年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俄罗斯的先进文化,为家乡的建设和祖国的强大献计献策。3通过才艺展示活动给孩子个性扬的舞台,激发兴趣,使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2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气候特征。3俄罗斯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