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采区地质说明书 (范本) 兴源煤矿 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83112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采区地质说明书 (范本) 兴源煤矿 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首采区地质说明书 (范本) 兴源煤矿 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首采区地质说明书 (范本) 兴源煤矿 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首采区地质说明书 (范本) 兴源煤矿 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首采区地质说明书 (范本) 兴源煤矿 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首采区地质说明书 (范本) 兴源煤矿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采区地质说明书 (范本) 兴源煤矿 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定县兴源煤矿首采区地质说明书二O一年五月一日通知书因矿井急需编制首采区设计,地质人员需在三个月之内提供首采区地质说明书。特此通知通知工程师签字:年 月 日接到通知地质人员签字:年 月 日一、采区范围井田划分为二个水平,三个采区。三条井筒掘到+1510m标高后掘进井底车场、绕道、水泵房、中央变电所、主、副水仓,再 掘进+1510石门依次揭穿14#、13#、12#煤层,沿12#煤层布置运 输大巷,再沿走向布置运输巷、回风巷、联络巷形成通风、运输 系统。首采工作面布置在12号煤层中,条带式开采,首采面己布 置完成,首采区走向长1400米,倾斜长102米,倾角23度,开采 12#、13#、14#煤层

2、,先开采上分层12#煤层。二、相邻采区实际揭露地质水文地质概况采区内水系不发育,无大的地表水体。该区地表主要为大气 降水。故地表水对矿山的采掘活动没有大的影响。但受开采、地 下采空区塌陷带及裂隙带影响,暴雨季节,地表水流将通过长兴 组(P3c)向地下矿井充水,从而成为地下矿井间接充水水源,3开采中应引起重视,特别是暴雨季节。根据矿区周边现已停采老硐涌水量的调查,在整个开采过程 中未出现矿坑突水、淹井等现象,但矿坑内有少量积水。其中, 坑道内裂隙较发育地段的涌水量相应较大,而上山坑道积水多被 下山坑道袭夺,一般处于干燥状态。下山坑道常有积水,对矿山 建设来说矿床排水是开采中的主要问题,故应注意随

3、着开采范围 的扩大和开采深度的深,矿坑内的涌水量会逐渐增大。三、勘探钻孔情况首采区范围内控制钻孔每200米一个,钻孔见煤稳定,煤层厚度变化小,钻孔内遇到煤层时无裂隙水。四、地质构造1、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地层出露有二叠系(P)、三叠系(T)、第四系(Q)。区域地层见表1-3-1。表 1-4-1 区域地层简表系统组(群)地层代号及 接触关系厚度(m)矿产第四系Q010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d480550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3d825长兴组P3C27 75龙潭组P3l300500煤玄武岩FB未见底2、矿区地质特征及煤层特征一)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P B)、龙潭组(Pl)、长兴组+大隆33组

4、(Pc+d)、三叠系大冶组(Td)、及第四系(Q)。上二叠系龙潭组(Pl)是区313内唯一的含煤地层。现将各地层由新到老简述如下:第四系(Q):由坡积、冲积、崩积等所形成的砂泥、砾石、粘土组成,分 布于冲沟、洼地及斜坡地带,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一般厚010m。三叠系大冶组(Td):下部为浅灰色厚层泥质灰岩,局部还夹有一些泥质条1带。中部为灰白色厚层块状鲕粒灰岩。局部为浅灰色厚层块状细晶灰岩。上部为 紫红色薄层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岩石风化强烈,且岩石较为破碎,节理较为 发育。厚 480550m。长兴组+大隆组(Pc+d):深灰色厚层状含燧石结核、条带灰岩,层间常夹3有机质条带或薄层,偶夹条带

5、状炭质泥岩,顶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硅质岩夹薄层 状泥灰岩,产腕足类化石,厚 27100m。龙潭组(P l):为本区含煤地层。上部为石灰岩、粉砂岩、细砂岩夹燧石灰3岩,产 M0 煤层;中部为灰色至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黑色泥岩、石灰岩,局部夹少量炭质页岩,产M13、M14煤层。下部由灰、深灰色燧石岩、细砂岩、粉砂岩组成,产M15煤层。厚300500m。峨眉山玄武岩(PB):绿灰色、深灰色玄武岩、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夹少3量灰岩、燧石灰岩、砂岩、页岩、未见底。(二)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西南段普 定向斜北段南东翼。向斜轴经水坝寨、普定、陇戛、长堰沟,总体上向北西

6、凸起 呈弧形状展布,长约30km,核部地层为三叠系杨柳井组和关岭组,两翼为三叠 系嘉陵江组、夜郎组,北段翼部出露二叠系大隆组、长兴组、龙潭组、峨眉山玄 武岩组及茅口组,其中,龙潭组是区内含煤岩系。该向斜北段两翼岩层总体上倾 角较为平缓,一般为520,变化不大,局部地段可达40左右。区内断裂构 造不发育,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五、煤层性质1.含煤性龙潭组(Pl)为区内唯一的含煤地层,属滨海至浅海型海陆交互相沉积, 3煤层属于沉积矿床。矿区范围内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1),总厚300 500m,共含煤58层,含煤地层总厚200m,煤层总厚度7.70m,含煤系数2.3%。 根据矿山提供资料和工

7、程揭露情况,矿区达到稳定可采厚度的煤层有四层:M0、 M12、M13、M14,其它煤层不可采或仅零星可采。2.可采煤层根据地质简测、井下开采情况及老窑调查所取得的资料,结合邻区矿井地质 勘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矿区内龙潭组含全区可采煤层4层(M0、M12、M13、 M14)。按其煤层的层位、煤层结构、厚度及其稳定性、连续性、顶、底板特征分 述如下:M0煤层:顶板为泥质灰岩或泥灰岩、泥岩等岩石,厚1.82.5m,平均厚2.20m, 煤层倾角约为23,煤层底板为粘土质粉砂岩、砂质页岩及粘土岩,稳定性一般。 含01层夹矸。M12煤层:顶板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一般厚1.21.4m,平均煤层厚度1.30

8、m, 煤层底板为粘土质粉砂岩、炭质粘土岩及粘土岩,含01层夹矸。M12煤层距M0 煤层间距30m。M13煤层:产于龙潭组中部,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约180m,距M12煤层8m。 煤层平均厚度1.30m,在区内厚度较为稳定,全区可采。煤层无夹矸,结构较简 单。M14煤层:产于龙潭组中部,M13煤层之下,距M13煤层约8m,煤层平均厚 度1.10m,在区内厚度较为稳定,全区可采。无夹矸,煤层结构较简单。见1-4-2 煤层特征表表 1-4-2煤层特征表表顺序煤层煤层平均 厚度(m)层间距(m)煤层倾角()结构顶底板岩性顶板底板1M02.202301层夹矸泥岩粉砂岩602M121.302301层夹矸泥

9、岩粉砂岩83M131.3023无夹矸泥岩粉砂岩84M141.1023无夹矸泥岩粉砂岩(四)煤质井田内各煤层均属灰黑色半亮亮型煤,具块状构造,呈金属光泽,性脆、染手,富含条带状,薄膜状黄铁矿。根据矿方提供的煤质化验资料,矿井所采M0、M12、M13、M14煤层的煤质分析结果见表1-4-3。表 1-4-3 煤质分析指标表煤层 编号灰分Ad(%)挥发分Vdaf(%)水分Mad(%)硫分St.d(%)发热量Qnet, ar (MJ/kg)煤质级别M016.237.311.982.5029.80属低中灰、中咼硫、 高热值无烟煤M1218.517.292.022.2321.50属低中灰、中咼硫、 中咼热值

10、无烟煤M1312.006.3052.6025.57属低中灰、中咼硫、 高热值无烟煤M1412.576.7352.4625.13属低中灰、中咼硫、 高热值无烟煤3. 煤类矿井范围内的可采煤层为低中灰、中高硫、高热值无烟煤。4. 煤的工业用途评价根据煤质分析结果可知,该矿各可采煤层煤质属低中灰、中高硫、高热值无烟煤。可作动力、气化和民用煤。(五)工程地质条件1. 工程地质条件的现状评价各可采煤层顶、底板稳定性较差,如果支护不良,可能出现顶板跨塌、 片帮、底鼓、支柱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本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1)含煤地层龙潭组(P31):为本区含煤地层。上部为石灰岩、粉砂岩、细砂岩夹燧 石灰岩,产

11、 M0 煤层;中部为灰色至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黑色泥岩、石 灰岩,局部夹少量炭质页岩,产 M13、 M14 煤层。下部由灰、深灰色燧石岩、 细砂岩、粉砂岩组成,产M15煤层。厚300500m。2)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 M0煤层:顶板为泥质灰岩或泥灰岩、泥岩等岩石,厚1.82.5m,平均厚2.20m, 煤层倾角约为 23,煤层底板为粘土质粉砂岩、砂质页岩及粘土岩,稳定性 一般。含 01 层夹矸。 M12煤层:顶板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一般厚1.21.4m,平均煤层厚度1.30m,煤 层底板为粘土质粉砂岩、炭质粘土岩及粘土岩,含01层夹矸。M12煤层 距 M0 煤层间距 30m。 M13煤层:产

12、于龙潭组中部,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界约180m,距M12煤层8m。 煤层平均厚度1.30 m,在区内厚度较为稳定,全区可采。煤层无夹矸,结构 较简单。 M14煤层:伪顶为炭质页岩,厚0.070.15m,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底板为泥岩。 煤层顶底板为属软弱工程岩组,不稳定。综上所述,MO、M12、M13、M14煤层结构复杂至简单,煤层稳定不稳定, 煤层顶、底板为稳定不稳定岩层。从以上分析来看,本区的工程地质复杂类型 为中等。七、水文地质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该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区域内主要岩层为碳酸盐岩层及碎屑岩层两大类,前者分布与三叠系大冶组(Tld),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等,分布区多为裸露或半裸露

13、的基岩山区,地下局部发育溶洞,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富含岩溶水,富水性强。碎屑岩分布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中的砂质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页岩。碎屑靠近地表风化作用强烈,风化裂隙发育,含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则为构造裂隙水,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充,受地形影响,一般近源 补给,就近排泄。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地下水类型有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堆积层 孔隙水三类。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分布于补郎向斜核部及局部分水岭地 段,含水层为三叠系夜郎组,水位埋藏较深,地表缺水;基

14、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 沟谷中下部,含水层为二叠系龙潭组,含水微弱;松散堆积层孔隙水零星分布于 残坡积层中。(一)含水层的特征1、第四系(Q)孔隙性潜水层分布于矿区内的各斜坡、山间洼地及各冲沟的沟底地段,岩性主要为耕植土 及粘土,局部地段混夹灰岩的风化碎块和崩积块体,出露厚度010m,含水性 较差,动态变化极不稳定。该层总体上讲具透水性,季节性含水。由于该层分布零星,地形有利于自燃 排水,富水性弱,地下水对矿床的充水不会构成威胁。2、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d)及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c)为岩溶裂隙含水层13大冶组和长兴组岩性和富水性相近,Td在受外力的作用下易变形破坏,并1失去隔水性。所以将大冶组和长兴组合并为同一层来研究,把两层统称为“Td+Pc”岩溶裂隙含水层。3大冶组(Td):在矿区内大面积出露,地形上常形成斜坡、陡崖或陡坡,其1间发育有方向各异的季节性小冲沟。岩性主要为浅灰灰色灰岩,中部偶夹薄层 泥灰岩及泥质灰岩,厚度280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地表调查,分析认为 该层中富水性中等。长兴组(Pc):区内出露面积较小,在地表形成陡崖,岩性主要为灰深灰3 色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层间常夹有机质条带或薄层,偶夹条带状炭质泥岩, 厚27100m。据地表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区富水性相对较强,可达中等,但含 水不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