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行业认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815040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行业认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旅游行业行业认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旅游行业行业认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旅游行业行业认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旅游行业行业认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行业认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行业认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行业行业认知旅游行业的认知 要点: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几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欣欣向荣。而旅游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国家对旅游业人才的需要所产生的一门新兴专业。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充分了解当今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就业前景,无论是对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还是力将中国旅游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都是相当重要的。 一. 专业介绍: 1基本介绍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旅游资源、旅游

2、设施、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 旅游业从业务种类划分看,主要有3种类型 :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自己国家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旅游业是具有文化性和经济性的事业,具有依赖性、综合性、脆弱性、波动性、季节性、带动性、涉外性。就拿石家庄的旅游景点来说,他可以带动石家庄乃至整个河北省的寂静的大发展。 2重要性两者由于接待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其性质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业,一般是从国内旅游业开始,逐步向国际旅游业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经济建设需要 *,大多是从国际旅游业开始发展的。国内旅游业和

3、国际旅游业是密切相联的统一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能够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发展。 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促使这些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二、对我们的素质要求 旅游管理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如旅游管理者要有较好的形象,并且能够熟练的掌握英语及使用计算机。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 理论 知识和

4、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导游、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旅游购物商店等 领域 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 道德 和敬业精神。掌握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及其它相关行业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业型人才。 1堪为全体员工的模范,不负众望,能合群。 2 品德高尚,见识广博,工作勤奋,基本功过硬。 3、头脑灵活,对时代有预见性的洞察力。 4、 有人情味,总能考虑别人的痛处,在部下、同事、上司、关系单位以及在主顾之间经常创造一种令人满意的气氛,像磁铁一样有吸引力,有领导能力。 5、 仅仅把经营管理阶段的意图向下传达是不够的,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

5、和勇气,把全体职工的真正声音带到最高决策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6、自觉认清公司对社会应负的道义责任和其他责任,并在行动中恪守无误,严守信誉,在任何情况下不为利益而动。 三、 就业前景 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 尽管旅游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景也被看好,但是在我国,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严重供需脱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选择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就业的越来越少,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在中等旅游职业院校从事

6、教师、考研或其他行业等形式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低,“有业不就”的现象十分突出。 从旅游业就业的一个方向的导游来看,目前外语类导游,尤其是小语种导游最为缺乏,如葡萄牙、阿拉伯、希腊、蒙古、越南、瑞典、菲律宾、马来西亚、阿尔巴尼亚语等。除了普通话导游,地方语导游也是凤毛麟角,如粤语、闽南语、潮州话、客家话和台山话导游等。 经济危机对于旅游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反映在入境游上,入境游的大幅度下降对涉外的成了一些影响。好在国内的旅游市场相对已经发展成规模,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也从某种程度上补偿了入境旅游的打击。旅游业整体看是服务业的一部分,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就业市场比较广阔。 中国旅游协会教育

7、分会秘书长李南介绍道,目前旅游业属于是“进入门槛不高,竞争很充分”的行业,想在这个行业立足就是要靠诚信和能力来赚钱。 四、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

8、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广东等地,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

9、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 旅游业的对策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展,关键在于“客源”,它是开发整个旅游业的龙头,只有客源充沛,龙头高高昂起,则其他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作为龙身龙尾,才会随之起舞。反观我国现有旅行社,起步晚,经营水平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了增加客源,应扩大开放度,引进和激励竞争机制。因此,笔者认为对我国国际旅行社市场,因打破国家垄断的局面,而改为“扩大开放,适度保护”的策略。第一步于国外信誉好、经营

10、实力强并富有招徕能力的旅行社兴办合资旅行社,利用它们的渠道网络,广来客户,只有客源扩大了,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使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得益。在迈出第一步合资旅行社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放宽开放度。 2、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以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这情况在近几年不致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

11、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唯一可采取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全面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 4、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当前每年用购买各类旅游消费品近1万亿美元之巨。为使我国更多旅游商品走出国门,应建立相应的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对旅游产品的调查研究,从多方面下功夫。 5、

12、重视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国的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往我国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必须加以改进。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宣传工作,每年划出一部分经费,其来源可从各级*税收拨款,另一方面也可敦促各有关旅游企业支付一定的宣传费用,群策群力,把宣传工作做好。 对主要客源国,宣传应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避免以“名山大川”千篇一律的做法,因为不同的客源国有不同的爱好,例如夏威夷在日本客源市场之所以有竞争大,重要原因是突出“冲浪、海泳、夏威夷歌舞”等自身特点。我国对日本则可以“文化古迹、名族特色、佛教胜地”等为特点。在宣传方式上。也宜采取多样化,如通过举办旅游产品展销会、各行业交流会、缔结友好城市、组织友好访华团,并通过各种图文并茂的印刷宣传品等。 6、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旅游地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游客的迅速增长,对游客的人身和财务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 最后对我们参观的景区和酒店我们我有建议: 翠屏山国宾馆要加强人力的协调管理,做好细节 西柏坡要做好传承红色文明的工作,明确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