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80792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王景新【摘要】本文在回顾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历程和剖析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的五点建议:一是克服非制度目标的干扰;二是进一步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目标;三是防止土地流转侵害农民的土地权益;四是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五是多途径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回顾;展望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前后,许多人都在关心和讨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但也有一些误解,有必要回顾改革30年来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情况,在总结和反思中加深对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理解。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

2、设的历程农村土地流转在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来了,历经24年的实践,其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承先启后,把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引向深入。农村土地流转的最初动因,是为了在延长承包期和稳定承包权后,解决“有地无人中,有人无地种”的矛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发19841号)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承包期限延长必然伴随人地关系的变化,因此中央文件首次提出,“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允许“无力耕种或转营他业而要求不包或少包土地的,可以将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也可以经集体同意,由社员自找对象协商转包,但不能擅自改变向集体承包合同的内容”

3、。农村土地流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用市场化流转方式替代周期性行政手段调整,从而既稳定农民承包权,又实现规模经营的双重目标。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发19851号)提倡用“股份式合作”方式发展规模经营。认为“这种股份式合作,不改变入股者的财产所有权,避免了一讲合作就合并财产和平调劳力的弊病,却可以把分散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较快地建立起新的经营规模,积累共有的财产。这种办法值得提倡”。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中发19861号)提出,“随着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种植专业户”。这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土地流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

4、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中发200118号),在总结农村土地流转实践的成绩和问题的基础上,全面阐述党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2002年通过、2003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将18号文件的精神上升为国家法律。这部法律,在第二章第五节专门阐述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全面而集中的表达。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承先启后,强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同时要求“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重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5、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充分体现了决定“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大原则。二、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主要内容1.农村土地流转特指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不适用于农村建设用地等其他类土地。2.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200118号文件规定,“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要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进行”。3.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

6、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4.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渐进扩展。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方式是“转包”。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方式是“股份式合作”。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方式是“发展适度规模的种植专业户”。中发200118号文件提出的方式是“转包、转让、租赁”。土地承包法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重申,“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5.农村土地流转应遵循的原则,土地承包法规定: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

7、地的农业用途;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优先。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重申了这些原则。需要指出,因为决定强调承包期限“长久不变”,所以农民承包土地流转期限将不受“剩余期限”的制约。6.土地流转收益归承包农户。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7.农村土地流转的限制。中发200118号文件指出,“不提倡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地方也不要动员和组织城镇居民到农村租赁农户承包地”。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有条

8、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表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形式将更加丰富。三、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1.克服非制度目标的干扰。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目标很清楚:一是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但现实中的非制度目标的干扰较大,即偏离了政策和法律制度,隐藏的不健康的利益目标的影响,归纳起来有:满足配置土地资源权利的欲望,夹带谋私利;农业招商引资,方便工商资本直接占有土地;通过流转改变土地用途,甚至改变土地所有权;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幌子下与民争利的种种行为等。这些非制度性目标的因素,在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有望被矫正。2.进一

9、步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目标。我们寄希望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后,承包土地也会大量流转,从而达到规模经营目的。学术界也预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的比重达到70%,即可以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但目前我国欠发达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已经大量转移,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也达到或超过70%,但我们所希望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景象并没有出现。农村土地流转率一直很低。20022003年,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高潮期,我们根基典型调查估计,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约占承包面积的210之间,发达地区约占1020,但从 2004年开始,流转出去的土地出现较大规模的回流。至今,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集中度一

10、直很小。根据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6数据,1985年,农村住户人均耕地面积2.07亩,到2005年人均2.08亩,当年农村住户户均4.07人,照此计算,农村住户户均经营耕地面积8.47亩,谈不上规模经营。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是农民的恋土情结,超出“农民把土地作为最后保障”的估计;二是农民承包土地的价值无法通过转让实现,转让费不足以调动农民转让的积极性;三是农村土地流转极易受到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如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各种与土地挂钩的支农惠农补贴政策,导致了流转土地的回流;四是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生命力,农户工资性收入比例逐年提高,非农收入足以养家糊口,维系所谓“超小规模”的农户经营

11、体制;五是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为“务工不离土、离乡不离土、进城不离土”创造条件。只有缓解这些矛盾,才能促进农村土地流转。3.防止土地流转侵害农民的土地权益。中发200118号文件中列举的问题:“一些乡村推行的土地流转,存在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有的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强迫流转,侵犯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有的把土地流转作为增加乡村收入的手段,与民争利,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有的强行将农户的承包地长时间、大面积转租给企业经营,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有的借土地流转之名,随意改变土地农业用途。这些问题如不加以纠正,将引发许多矛盾,甚至动摇农村基本经营制

12、度”。但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另外,实践中大多数土地股份合作制都不是为了合作生产,而是为了方便工商资本中集中连片租赁;或者掩藏土地征用和集体建设用地占用承包耕地的矛盾,变与一家一户谈判为集体谈判。我们认为,解决问题就是改革,就能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4.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我国村劳动力转移需要新的政策。农村究竟有多少剩余劳动力,估算结果差别很大,多则20644万人(统计局1995),少则4005.6万人(纪韶2007)或40岁以下的剩余劳动力只有5212万人(蔡昉2007)。可以认为,农村劳动力总体上还有剩余,但从劳务输出大省的调查看,164

13、0岁的农村劳动力中,有超过80以上的转移出来了。农村精英和优质劳动力资源过度流失的情况越来越明显,正因为如此,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这表明,国家开始用政策引导农民工回流了!5.多途径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除了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以外,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通过统一规划、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同样可以实现规模经营目标,而且可能更适合中国国情。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

14、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

15、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

16、,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