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80150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概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 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由于在动脉内膜上积聚的脂质外观呈 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受 累器官的病象为主。目录1发病原因2发病机制3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14.1疾病症状14.2疾病危害5诊断鉴别15.1检查诊断15.2疾病鉴别6疾病治疗16.1手术治疗16.2其它疗法1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上不完全明确,但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病因学调查发现,本病为多 病因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年龄因素,性别因素,遗传因素等。2发病

2、机制对本病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包括脂质浸润学说、血栓 形成学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等。近年多数学者支持“内皮损伤反应学说”。 认为本病各种主要危险因素最终都损伤动脉内膜,而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动 脉对内膜损伤作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的结果。Rossl于1999年在他的损 伤反应学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指出动脉粥样硬 化是具有慢性炎症反应特征的病理过程,其发展始终伴随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 化炎症学说的提出,实质上是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的概括和启示。3病理生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肌弹力型动脉(如主动脉) 和中型肌弹力型动

3、脉(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患最多,肢体各动脉、肾动脉和肠 系膜动脉次之,下肢多于上肢),而肺循环动脉极少受累。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内膜相继出现脂质点和条纹、粥样和纤维粥样斑块、复合病 变3类变化。美国心脏病学学会根据其病变发展过程将其细分为6型:I型脂质 点、II型脂质条纹、III型斑块前期、W型粥样斑块、V型纤维粥样斑块、切型复 合病变。从临床的角度来看,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稳定型即纤 维帽较厚而脂质池较小的斑块;而另一类是不稳定型(又称为易损型)斑块,其 纤维帽较薄,脂质池较大易于破裂。而就是这种斑块的破裂导致了心血管急性事 件的发生。4临床表现疾病症状主要是相关器官受累

4、后出现的病象:分期和分类:1按病程阶段分类:本病发展过程可分为4期,但临床上各期并非严格按序出现, 可交替或同时出现。(1)无症状期或称亚临床期:其过程长短不一,包括从较早的病理变化开始,直 到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形成,但尚无器官或组织受累的临床表现。(2)缺血期:由于血管狭窄而产生器官缺血的症状。(3)坏死期:由于血管内急性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而产生器官组织坏死的表现。(4)纤维化期:长期缺血,器官组织纤维化萎缩而引起症状。2按受累动脉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冠状动脉、颈动脉、 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类别。(一)一般表现可能出现脑力与体力衰退。(二)主动脉粥

5、样硬化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主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后果是形成主动脉瘤,以发生在 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处为最多见r其次在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腹主动 脉瘤多在体检时查见腹部有搏动性肿块而发现,腹壁上相应部位可听到杂音,股 动脉搏动可减弱。胸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声带因喉 返神经受压而麻痹引起声音嘶哑、气管移位或阻塞、上腔静脉或肺动脉受压等表 现。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也可发生动脉 夹层分离。(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6、是动脉粥 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四)颅脑动脉粥样硬化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侵犯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脊动脉,颈内动脉入脑处为特 别好发区,病变多集中在血管分叉处。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狭窄、脑供血不足或 局部血栓形成或斑块破裂,碎片脱落造成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缺血性脑卒中); 长期慢性脑缺血造成脑萎缩时,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五)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年龄在55岁以上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应考虑本病的可 能。如发生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肾区疼痛、尿闭和发热等。长期肾脏缺血可 致肾萎缩并发展为肾衰竭。(六)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

7、、便秘和腹痛等症状。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 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和休克等症状。(七)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以下肢动脉较多见,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典型的间歇性跛行, 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 可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动脉管腔完全闭塞 时可产生坏疽。疾病危害从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经过来看,受累动脉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其管腔逐渐变 窄甚至完全闭塞,也可扩张而形成动脉瘤。视受累的动脉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 不同,可引起整个循环系统或个别器官的功能紊乱。5诊断鉴别检査诊断本病发展到相当程度,尤

8、其是有器官明显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诊断很 不容易。年长患者如检查发现血脂异常,X线、超声及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 或性病变,应首先考虑诊断本病。疾病鉴别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主动脉变化和主动脉瘤,需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和主动脉 瘤以及纵隔肿瘤相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需与冠状 动脉其他病变所引起者相鉴别;心肌纤维化需与其他心脏病特别是原发性扩张 型心肌病相鉴别;脑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血管意外,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 血管意外相鉴另U;肾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高血压,需与其他原因的高血压相 鉴别;肾动脉血栓形成需与肾结石相鉴别;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产生的症状需与 其他病因的动

9、脉病变 所引起者鉴别。6疾病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对狭窄或闭塞的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肾动脉和四肢动脉施行再通或重 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以恢复动脉的供血。用带球囊的导管进行经皮腔内血 管成形术,将突入动脉管腔的粥样物质压向动脉壁而使血管畅通;在此基础上 发展了经皮腔内血管旋切术、旋磨术、激光成形术等多种介入治疗,将粥样物质 切下、磨碎、气化吸出而使血管再通。目前应用最多的还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术和支架(STen t)包括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其它疗法(一)药物治疗 1.调整血脂药物血脂异常的患者,经上述饮食调节和注意进行体力活动3个月 后,未达到目标水平者,应选用以他汀类降低TC和LDL-C为主的

10、调脂药,其他 如贝特类、烟酸类、胆酸隔置剂、不饱和脂肪酸等。2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可能有助于防 止血管阻塞性病变病情发展,用于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最常用者为 阿司匹林。3. 溶血栓和抗凝药物对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 制剂,继而用抗凝药4. 针对缺血症状的相应治疗,如心绞痛时应用血管扩张剂及0受体阻滞剂等。(二)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多靶向,整体调节,副作用小等优势,通过调节人体阴阳气 血和脏腑功能,中医药治疗能够延缓病程进展并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不同医 家对于本病的病机观点个有侧重,但均认可本病的基本病机在于是脏腑功能

11、亏 损,痰瘀互结,虚实夹杂。治疗时根据病情调整脏腑功能,活血化痰,通常能 起到良好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一些具有活血功和补气能的药物能够起 到保护血管内膜,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如丹参,黄芪,女贞子,杜仲等。(三)一般防治措施1.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树立信心,长期坚持,积极配合治疗。2合理膳食:控制膳食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40岁以上者尤应预防发 胖。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 (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 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尽量以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为食用油。已确诊 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有 高血压或心力

12、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3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 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 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5. 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虽然少量低浓度酒能提高血HDL,但长期饮用会 引起其他问题,因此不宜提倡。6积极控制与本病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 胖症等。7疾病预后本病预后随病变部位、程度、血管狭窄发展速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并发 症而不同。病变涉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动脉预后不良。8疾病预防本病在一定程度上是生活习惯病,所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 施。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禁烟限酒,规律生活,保持心情放松,积极治疗原发 疾病,均可以起到预防本病的作用。9并发症本病根据其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引起相应器官的受损和疾病,其中以冠心病,心 绞痛和脑栓塞最为严重和常见。10疾控信息发现与命名1904年德国莱比锡病理学家Marchand首次提出动脉粥样硬化一词。社会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由其引发的心脑血 管意外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在发达国家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各 项疾病之首,而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本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也呈上升 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