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80051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雪松独特的本领,感悟雪松是真正的强者和智者形象。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 刻含义。学习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初步领悟“弯曲”的 人生哲学。教学过程:课刖父流: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那么,面对这些困难或挫折,你会怎样去做呢?(交流)面对困境,有时我们必须选择坚强,并且通过正面的抗 争战胜困难。但是,除了正面抗争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相

2、信大家学完这篇课文后, 一定会有新的收获。一、回顾导入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魁北克的山谷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奇异的景观, 一起读谜面。(出示)谜面: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 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2、那谜底是什么呢?谁来读?出示:谜底: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 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 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二、精读课文,深化理解1、师:这是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课文,快速浏览第三自

3、然段, 思考:这个谜底一一也就是形成这一奇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交流:(可能有的情况1.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2、松树有这样的本领。(自身的特性)师:对呀,东坡雪大,西坡雪小,这其实是雪松和杂树所处的环境,这是外部原因。雪松这 个本领,是他自身特性,也就是部原因。(板书:东坡雪大雪松这个本领)3、师: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本领,才使雪松在巨大的风雪面前,在其他树木都丧失了生机 的同时,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雪松的这种特有的本领究竟是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回答后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 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

4、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师:你找得很准,请大家自由读读这段话,想想雪松的本领究竟是什么?(生自己读)(先弯曲,再反弹)师:雪松是在什么情况下弯曲的呀?生:是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弯曲的。师:“一定的程度”是指什么程度?生:雪积了厚厚的,雪松实在吃不消了,顶不住了!师:对呀!雪松是在尽可能的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了的情况下才开始弯曲,才肯弯曲的呀!所以雪松不但不是弱者,相反雪松是强者,更是智者!逞匹夫之勇,不讲策略的 一味蛮干,最终只能是自取灭亡。师:弯曲的目的是使身上的积雪滑落。之后,雪松又是怎样做的?生:反弹。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

5、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师:这是充满智慧的弯曲,这是充满力量的反弹,这就是雪松的本领!(出示雪松图)4、(出示):“就这样,雪松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 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师:认真读读这句话,扣住关键词句,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1、四个反复:坚持不懈,顽强。2、“”省略号看出循环往复,重复地进行,看出雪松的坚韧不拔。)师:(创设情景)冬天的一个早上,寒风又起,雪花纷纷扬扬的从空中飘落下来,不一会儿,雪松的身上便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只见雪松 (生读);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很快,雪在雪松的身上越积越厚,只见雪松-( 生读);临近中午,雪丝毫没有停的迹象,山谷中不断传 出

6、树枝折断的声音,柏树倒下了,柘树也倒下了,只有雪松一一-(生读),再接着读“就这样,雪松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师:看着这傲立于风雪之中,依旧苍翠挺拔的雪松, 你想对雪松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写下来。二、联系生活,学会“弯曲”。1.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两位旅行者也从雪松身上得到了启示。(出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齐读)作者也在文章的最后写道:“的确,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同学们,这种写法叫篇末点睛。师、这里弯曲还是指雪松的弯曲吗?(那指谁?)2.师:面对压力和困难,像雪松那样

7、适时弯曲,作出适当的让步,最终同样战胜困难。其实,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像雪松一样的人,谁能说说?生、卧薪尝胆。(并具体介绍)师:我们可以说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懦弱与承认失败,而是为了生 存和最终战胜对手!生、信胯下之辱。(并具体介绍)师:信只有忍一时的胯下之辱,才能后来的驰骋疆场,名扬天下。(司马迁)师:忍一时个人之辱,成史记千古绝唱。提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三、总结课文。1、师总结课文:同学们说的真好,课文到这儿我们就学完了。课前,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除了正面抗争以外, 还有什么方法?(生回答)同学们,在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的今天,“宁为玉碎,不为瓦

8、全”的气节我们欣赏;但是,“留的青山在,不怕没 柴烧”的胸怀我们同样需要。记住:(出示)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生齐读。2、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则名言,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做一个智者。出示: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四、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自然现象之谜2、积累背诵:(1)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熟语警句(3句以上);(2)赞美松树的诗;(3)由雪松的特点联想到的成语(5个以上)。3、运用课上积累的名言俗语或成语,以雪松的启示为题,写写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 感受。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薛梅一、回顾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一山

9、谷中的谜底,这条山谷在一一加拿 大的魁北克省,是一条一一南北走向的山谷。你们看一座座山,山与 山之间的凹陷之处就叫山谷。(板书画出山谷)二、学习1、2自然段,揭开“谜面”。1、这条山谷中的谜究竟是什么呢?快速阅读, 用“一一”画出谜面。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3、读后交流:(课件出示: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 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谜面是什么?(课件用红线标出:西坡长满 杂树,东坡只有雪松,然后在黑板上板书:杂树 雪松)4、你们看,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这条山谷早就存在,而这一奇异的景观也早就存在,这样的一个

10、谜容易解开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是什么”。“始 终”这个词告诉我们这个景象一直是个谜,一直没有人能解开。)抓 住了 “始终”这个词来谈自己的理解, 还有谁来补充?(从“谁也不 知道谜底是什么中我想到,肯定有许多人为了解开这个谜大费脑 筋,可都无济于世,看来这个谜真的很难解呀。)谁能读好这句话。 齐读。三、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探究“谜底”。1、这个奇异的景观最后被谁解开了?(两个旅行者)仔细地默读课 文,看看这两个旅行者找出的谜底究竟是什么,请用“画出来。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3、读后交流,揭示“谜底”:指名读找到的写“谜底”的句子,(课件出示:谜底

11、终于被揭开 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 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 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 了下来。)这就是这个难解之谜的谜底。4、自由地读一读,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山谷有了这样奇异的景观 的?找找关键词,看你能不能解释清楚。(1)我找到了 “东坡雪大”和“西坡雪小”,“雪大”和“雪小”这个谜的关键。(2)东坡的雪大,所以一些东坡杂树的树枝被压断了;西坡的雪小, 树枝根本就压不断,所以西坡的杂树就存活了下来。(“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树枝都被积雪压断”、“根本就压不断树枝”用红线标出

12、。)5、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是围绕着东坡、西坡,雪大、雪小来说的, 解释清楚了为什么西坡有杂树,而东坡没有。一起读好这段话。6、同学们,读了这个谜底,有什么问题没有?(为什么东坡雪大, 其它的树木都丧失了生机,而雪松却安然无恙呢?)是呀,为什么东 坡只有雪松,雪松的这个本领是什么呢?(“这个本领”下加红线并 打问号)请大家再去读读第三自然段,仔细琢磨琢磨雪松的这个本领 究竟是什么?7、交流,投影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 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 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谁来说说雪松到底有什么本领。(1)我认

13、为最重要的就是“弯曲”这个词,当大雪压在雪松的树枝 上时,它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 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 落,这样它的树枝就不会被压断,从而保存了自己。师:雪松是在什么情况下弯曲的呀?生:是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弯曲的。师:“一定的程度”是指什么程度?生:雪积了厚厚的,雪松实在吃不消了,顶不住了!师:对呀!雪松是在尽可能的去承受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了的情 况下才开始弯曲,才肯弯曲的呀!所以雪松不但不是弱者,相反雪松 是强者,更是智者!逞匹夫之勇,不讲策略的一味蛮干,最终只能是 自取灭亡。师:弯曲的目的是使身上的积雪滑落。之后,雪松又是怎样做的?生:反弹。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

14、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 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2)我觉得雪松还有一个本领,那就是它的树枝会“反弹”,因为 它弯曲的树枝具有反弹的本领,雪松才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师:这是充满智慧的弯曲,这是充满力量的反弹,这就是雪松的本领! 能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雪松的本领呢?(指名读,齐读)8、(出示,引读)就这样,一一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 复地弹师:认真读读这句话,扣住关键词句,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1) “反复地积”说明大雪一次又一次地压在了雪松的身上,从“反复地弯”、“反复地弹”中我体会到一雪松一次又一次地施展出它的 本领,战胜了暴风雪,成为了胜利者。(2)从四个反复让我感受到了面临暴

15、风雪, 雪松是那样地坚忍不拔。(3)我仿佛看到了雪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风雪抗争的情景。(4)雪松与暴风雪的斗争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年两年,它是长年累月地在与暴风雪进行着抗争。 大雪堆积在它的身上,它就先弯下 树枝,等到积雪滑落时,又立即反弹回来。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它始终是这样不屈不挠地与暴风雪进行着斗争。师:(创设情景)冬天的一个早上,寒风又起,雪花纷纷扬扬地从空中飘落下来,不一会儿,雪松的身上便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只见雪松 (生读);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很快,雪在雪松的身上越积越厚,只见 雪松-(生读);临近中午,雪丝毫没有停的迹象,山谷中不断传 出树枝折断的声音,柏树倒下了,柘树也倒下了,只有雪松一一-(生读),再接着读“就这样,雪松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 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师:看着这傲立于风雪之中,依旧苍翠挺拔的雪松,你想对雪松说些 什么?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四、联系生活,学会“弯曲” 1.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两位旅行者也从雪松身上得到了启示。(出 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