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 (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79497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 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智慧始于动作。我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努力地动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和动眼,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主动发展,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动口 “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动口表述自己对一类数学问题的看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学生自我探究的氛围。例如在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2、,要注意凑十法的运用与理解。如:教学9+5时,引导学生口述:把5分成4和1,9加1凑成10,10加4得14。又如教学退位减法时,要注意训练学生口算过程,以便他们掌握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如教学12-9时,要引导学生口述:9加3得12,所以12减9得3。这样,学生在动口的过程中,既培养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把他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示出来。 二、动手 动手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与其我们教师滔滔不绝地空洞地讲授,不如让学生们动手去亲自实践。让他们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才能学得更有效、扎实、深刻。如我在教学三年级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引导学生先摸一摸长方形教具,用小棒摆一摆,并例举日常是生活中见

3、到的长方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自然领悟长方形的基本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我们知道,数学本身是一种实验科学。在小学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学生的操作实验。如: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除法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动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动脑 曾经有位科学家指出:人身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脑是人们的思维中枢,任何感知都离不开大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的动脑思考,对提高他们的思维大有好处。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某发电厂每月节约用煤1.44吨,3公斤煤可以发电7.5度,每月可以发电多少度?教学时,可以从

4、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1)、先求出每公斤煤发电多少度?应该怎样列式?(2)、先求出节约的总公斤数里有几个3公斤,再求出每月可以发电多少度,应该怎样列式?(3)、先求出1度电要多少煤,再求出每月可以发电多少度,应怎样列式?你能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吗?能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吗? 这样学生就能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地思考问题,探究出该题的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了。 四、动眼 观察是思维的触觉,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给学生过程的方法,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要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讲明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可出示以下问题: (1)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2)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试着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便能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逐步达到获得新知识的目的。 总之,教师要充分相信、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动口、动手、动脑和动眼的能力。这样将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