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30号月考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8787098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月29、30号月考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0月29、30号月考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0月29、30号月考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0月29、30号月考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0月29、30号月考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月29、30号月考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月29、30号月考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沛县歌风中学(如皋办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规范练习历史试题命题人:江 波 审核人:马阐国、赵莉莉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考查内容:必修一第一、二、三单元以及第四单元第10、11和12课。一、选择题:(本部分共计60小题,第1题至40题各1分,第41题至60题各2分。)1、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A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 B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 C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 D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异2、有学者说:“自秦开始,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

2、;至及汉代,则赋予这种体系以价值合理性。”这里的“形式合理性”主要是指 A结束七国混战,实现军事上的统一 B以皇权为中心,三公既配合又牵制C废分封设郡县,实行中央集权制 D宣扬“君权神授”,实现了皇权至上3、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 D.人才选拔由中央下放到地方4、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

3、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5、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6、下面是在研究性学习中一位同学搜集资料做的一张表。对表中“大臣”的职能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2接折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3见面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9

4、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C.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D.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7、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8、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

5、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9、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10、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来源:

6、Z_xx_k.Com时期郡县数西汉三国西晋隋朝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4郡50县5郡70县7郡43县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4郡51县6郡58县7郡19县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1郡9县2郡14县1郡5县5州28县 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

7、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12、有一首国歌这样唱道:“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国歌反映出A该国君主掌握着立法权 B该国封建残余较为严重C该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该国人民不希望实现民主、共和13、左传中记载周武王分封天下,封了兄弟十五国和同姓四十国;荀子中记载周公分封的全部七十一国中,同姓国就占了五十三国。下列评述符合这两则记载的一项是分封的目的在于拓展疆土,护卫宗周 反映了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密切指出了血缘纽带在周初政治中的作用 周初两次分封都是以同姓分封为主A B C D14、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

8、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有关的措施包括唐朝实行三省制 元朝实行行省制 明朝设立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A B C D15、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16、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

9、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C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1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18、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

10、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19、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的现象却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这种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稳定持久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备受历代政权推崇20、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华盛顿曾比喻邦联就如同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华盛顿这样的比喻主要是针对A独立初的各邦联出现不团结、常内讧的现

11、象B邦联政府是有名无实的空架子,缺乏统治各州的法律C基础独立后存在南方奴隶制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两种类型 D独立宣言本身就是以13州的名义发布的,而非邦联21、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22、“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q)一生,了无休息。”康熙皇帝发出这一感慨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君主高度专制集权 B皇位嫡长子继承不可替代C帝王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D丞相制度废除的局限性显现23、元史中记载: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元初A汉法与旧俗之争 B.采用何种地方行政制度来管理国家的分歧C.多民族国家巩固统一问题 D.文明的冲突与融合24、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了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希望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