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解读2022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780310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解读202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解读202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解读202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解读202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解读202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解读20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解读202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解读2022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1一、随机事件主要掌握好(三四五)(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和)、交(积)、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与B的逆的积。(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互相独立。二、概率定义(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近,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根本领件,每个根本领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那么事件A所含根本领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根本领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那么可以将样本

2、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0,1的映射。三、概率性质与公式(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假如A与B互不相容,那么P(A+B)=P(A)+P(B(2)差:P(A-B)=P(A)-P(AB),特别地,假如B包含于A,那么P(A-B)=P(A)-P(B(3)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假如A与B互相独立,那么P(AB)=P(A)P(B(4)全概率公式:P(B)=P(A

3、i)P(B与A的逆可能发生,各次试验结果互相独立)时,要考虑二项概率公式.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21.函数的奇偶性(1)假设f(x)是偶函数,那么f(x)=f(-x(2)假设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那么f(0)=0(可用于求参数(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4)假设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一样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假设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假设fg(x

4、)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那么。(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断定;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

5、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5)假设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那么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高中数学;(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3立体几何初步柱、锥、台、球的构造特征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6、;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间隔 与高的比的平方。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局部。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

7、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局部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间隔 等于半径。NO.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

8、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NO.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直线与方程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

9、80直线的斜率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幂函数定义形如y=xa(a为常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量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定义域和值域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假如a为任意实数,那么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假如a为

10、负数,那么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假如同时q为偶数,那么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假如同时q为奇数,那么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当x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值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在x小于0时,那么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性质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首先我们知道假如a=p/q,q和p都是整数,那么x(p/q)=q次根号(x的p次方),假如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假如q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

11、0,+)。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那么x=1/(xk),显然x0,函数的定义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来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那么a可以是任意实数;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0和x>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指数函数指数函数(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那么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

12、我们不予考虑。(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4)a大于1,那么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那么为单调递减的。(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程度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奇偶性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x)(1)假如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2)假如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3)假如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4)假如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