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中的绘画思想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779381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中的绘画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中的绘画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中的绘画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中的绘画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中的绘画思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中的绘画思想【摘要】在我国清代,出现了一位多才多艺、博古通今的文学奇才曹雪芹,他用一生的精力与心血创作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部旷世奇书红楼梦,在这部作品中,曹雪芹不仅仅是一位小说家,更是一位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位画家,在他的鲜明个性中,绘画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当时,人们似乎更知道他是一个画家而不是小说家或者诗人,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个性,所以他在创作红楼梦时,处处体现出了一个画家的气质,他的作品也受到绘画的影响,充满了绘画思想。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他将自己的绘画观充分表现出来,所以刻画出了这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也正因如此,红楼梦问世后,民间就出现了许多以红楼梦中的人物或者故事为题材的绘画

2、作品。这些作品所组成的绘画艺术,成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关键词】曹雪芹;红楼梦;绘画曹雪芹用白话文的形式创作了红楼梦这部作品,我们需要从小说的内容中深入研究和挖掘其在文学和美学上的各种价值,以得到其经典性的认同。但是从历史学角度对红楼梦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红学的重要组成。自古以来,研究一部文学作品,要从小说的道德观以及诗文的正统性入手,所以在研究红楼梦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将作品中的诗意化描写和韵文作为研究其文学价值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只有从诗的高度去研究红楼梦,作品才能成为一部经典。实际上,世界文学界认为,诗歌不仅仅是一中文体,更是体现作品文学价值的重要因素。正是这个原因,德国文学

3、家哥德可以将小说的内容交给别人随意修改,但是必须要保证自己作品中诗歌的原创性。而法国的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的时候,也是将小说提高到了诗歌的高度,字斟句酌。早期的人们在评论红楼梦的时候,也是从诗学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学者认为,红楼梦不仅在整体上对诗的包容性极强,而且本身也具有极强的诗意。甲戌本在评价红楼梦中写贾雨村的诗歌时就曾说,曹雪芹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要表达诗意的。在评价第二十五回中描写小红被海棠花遮住身影的一段时又评价到:这本书最精妙的地方莫过于书中的诗歌,这样的方式构建小说的整体风格。在此以后,诸多学者对红楼梦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解读了其中诗与小说的关系,但是从来没有离开作品的诗意和诗体

4、作品这两个范畴。其实,从诗和小说的关系入手,分析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的方式是非常正确的。然而,如何用辩证的角度去分析小说与诗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中分析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为作品的经典性寻找更有力的证据,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在红学的研究史上,不仅有许多学者对红楼梦中诗体作品深入赏析,他们为这部充满诗意的作品感叹和赞美的时候,红学研究界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声音。一、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间色法在绘画艺术中,色彩是最重要的元素,色彩在人类的生活中也非常重要。自从人类出现以来,色彩就走进了人类的生活中,原始人将自然中的各种色彩涂抹在身体上以追求美感,还将各种颜

5、色的树叶、花朵和羽毛挂在身上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在这些色彩的运用中,人类逐渐形成了特定的审美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色彩所拥有的不同特性被人类所发现,于是,色性诞生了。红楼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注重色彩美,红楼梦的绘画美也是通过色彩表现出来的。曹雪芹作为一个画家,一直对色彩有着极其敏锐的感觉。曹雪芹擅长绘画,自然也就会运用色彩去描绘人物,在红楼梦中,他运用色彩描写景物及人物,表达心中的情感。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时的色彩运用技巧进行了深入分析。红楼梦特别注重实用间色法,也就是将原色、间色和补色相互协调并形成对比。这种方法使得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色彩美。另外,红楼梦中不仅在景色描写上

6、运用间色法形成对比,还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也成功地运用了间色法。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有主有次,黛玉是主色,而其他的人物都是配色。他们的性格既有差异,又相互统一,形成了绚丽的色彩美。第二是故事情节上运用了间色法,在小说中塑造人物性格可以通过色彩描写来实现。曹雪芹作为画家和文学大师自然精于此道。在红楼梦中,他在描写人物性格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写。例如王熙凤,曹雪芹将她描写成一个珠光宝气、高贵而热辣的形象,非常形象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装束描写可谓是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在这样的描写中,他运用了两句话描写“翡翠撒花洋绉裙”和“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来描写王熙凤的装束搭配。王熙凤通过这样

7、搭配吸引了众人的眼光,让自己的鲜艳色彩成为众人的焦点。色系中,红色是暖色,一般人们看到红色等暖色系颜色,就会联想到热血、太阳等炽热的物象,让人产生激动、温暖和热烈的感觉。红色是最具穿透性的颜色,人们看见红色会自然联想到兴奋、希望或者是热情,这也是红色千百年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喜庆色彩的原因。作品中描写黛玉和王熙凤见面是的情景,因为众多人物聚集在一起,再加上是一个喜庆的时刻,所以曹雪芹特意给王熙凤穿上了金红两个颜色的装束来烘托气氛,同时也表现出王熙凤的强势、在任何场合都要压倒众人。凸显出王熙凤的性格和地位。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还描写了一位同样有着火辣性格的女性尤三姐,尤三姐出场的时候穿得大红大绿:松松

8、地挽着发髻,半开半掩的大红袄子里露出葱绿色的抹胸,雪白的胸脯微微露出,下身穿着红鞋绿裤。虽然尤三姐的出身没有王熙凤高贵,也没有王熙凤有钱,可以用很多首饰装扮,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她泼辣大胆的性格。红色代表了希望、热情和开朗,所以曹雪芹特别喜欢红色,他将对红色的喜爱多次运用在红楼梦中,形成了一道道靓丽夺目的风景线:看宝玉的装束“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和“厚底大红鞋,体现了宝玉热情和真诚的性格”;正因为红色,所以袭人屋里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才能引起宝玉的注意。作为年过花甲的老太太贾母也是喜欢红色,在花园里捡起一支红花戴在头上,心情也随之愉悦;别看黛玉平时总是一身素雅,但是她的前身

9、可是一株红色的绛珠草,在雪天的时候,白茫茫的世界里,黛玉也曾穿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和其他一身红色的衣服在雪地出现。所以脂砚斋在点评红楼梦时,第四十九回就出现了以评价“斗篷”来指出红楼梦中的服饰色彩的深刻意义。二、 绝妙的仕女图意境深远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时候特别善于通过突出的物象表达情感,也非常注重对位置的刻画,我们将目光投射于红楼梦中的仕女图上,曹雪芹以画家特有的眼光,将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并与背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完整的整体。这些仕女有的单人或者双人抑或是多人,但是都充满了深远的意境。每个仕女的出现其实只是整个故事情节中的一个片段,但是经过曹雪芹的精心加工,这些片段构建

10、成了一幅幅动人心弦的图画,充满了深刻的韵味。人们读到这些片段的时候,就像是电影中的“定格”或者是戏曲中的“亮相”一样,将画面静止在了那一刻。故事仿佛也暂时停止下来,让人们可以尽情地赏玩和饱览这些美妙的图画。红楼梦最早的批评家脂砚斋本身也是红楼梦的作者三番五次地提醒读者要注意这些美图,也许是怕作者精心绘就的这些画面被一些粗心的读者忽略了吧。甲戌本脂在批注的时候,特别批注了贾琏和王熙凤那段隐隐约约的故事。指出曹雪芹在这里描绘的图画比幽窗听莺暗香图还要令人陶醉。第五十回中,贾母赏雪大观园,看见在漫天白雪的山坡上站着宝琴,深厚还有一个抱着梅花的丫环,笑问众人像什么,众人答:“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

11、的双艳图。”第五十二回中,又用冬闺集艳图来形容宝钗、宝琴和黛玉等众女。这些提醒,就是要让读者明白,欣赏红楼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挥想象去领略其中精美绝伦的画面,而不要只沉醉于文字中。曹雪芹在小说中精心描绘了很多片段,其实与情节的发展并无太大关系,但是作者目的就是要绘就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让人欣赏。如五十回中的双艳图,我们很难将描写与情节之间的关系分析透彻,宝琴只身一人站在雪地的山坡上,还有让一个丫环抱着梅花瓶站在身后,都难以给出准确的答案。作者在这里精心描摹的目的,就是要展现出这个深受贾母喜爱的娇憨小美人的特有形象,让这个初试冬装的美人与多情的贾宝玉发生那一段涟漪的故事。这也是作者在这里绘就这幅双

12、艳图的目的所在。白雪红梅点染了那琉璃的世界。这里的描写与故事情节本无关系,但是这段描写并非可有可无。因为在这幅精美绝伦的画面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而这种情景无法言表,只能用图画去传达。当人们欣赏这幅美图的时候,自然会领略到贾府的高贵和典雅,也自然能感觉到两小无猜的少男少女们之间那纯洁无暇的精神世界。这些用文字描绘的图画,比起那些华丽的辞藻更加吸引人,更能给人以想象空间,给人以更深刻的内涵和更深远的玩味。在红楼梦中,处处可见这样的描绘,例如宝钗扑蝶、黛玉葬花、龄官画蔷、晴雯折扇都是一幅幅美妙的仕女图,这让人不觉怀疑,曹雪芹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是不是就准备画一幅四扇屏来展示这些仕女呢?宝玉与众女

13、之间的情景,宝玉为香菱借群,为平儿理妆、为麝月梳头以及妙玉献茶、玉钏尝羮等画面,又为世人展示了一幅幅双人美图流传于世。这些画面是作者对这些纯洁无暇的天真少年们的礼赞。这一幅幅精心描绘的单人或者双人图中,饱含着作者圣洁的情感。然而这些热情的称赞背后,又充满了辛酸,美好的事情总是太短暂,不久之后贾府的遭遇和没落让小说前后形成了鲜明对比,大厦将倾,谁也没有回天之力。也许正因为这些赞美与悲情,才能让这部作品流传千古,经久不衰。结论: 在中古典文学史上,红楼梦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是曹雪芹集小说、诗歌、绘画等众多艺术与一体而创作的宏伟巨著,在这部作品中,还可以找到建筑、园林、刺绣和纺织等多种艺术,曹雪芹在创作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绘画色彩,用以表现人物性格,刻画环境以及展现故事情节,让小说变得有血有肉,充满张力。参考文献:1 张惠. 程甲本版画构图、寓意与其他红楼梦版画之比较J. 红楼梦学刊. 2009(03) 2 王富鹏. 静如淑女,动若英豪论探春的双性化性格特征J. 红楼梦学刊. 2009(04) 3 吕玲,王平. 论红楼梦传播与接受的价值取向J. 红楼梦学刊. 2009(04) 4 詹丹. 论红楼梦的经典性J. 红楼梦学刊. 2009(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