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77330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人的生存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以及个体内环境等。小学生入学前和入学后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学生必须尽快适应这些变化,才能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交往中。从入学前的生活和人际环境到入学后的学习环境和交往环境,小学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对学校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对学校环境中各种社会角色的适应以及对学校活动的适应。(一)对学校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初入小学的学生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对于入学前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婴幼儿主要生活环境是家庭,交往的主要对象是父母和家庭成员。进入幼儿园后,儿童主要生活环境除了家庭还有幼儿园,交往的对象由家人扩大到老师和同伴。但

2、总体上他们还是处在一种无忧无虑的情境下接受长者与同伴对自己的关爱,潜移默化地接受一些社会生活常识和行为规范。到了小学阶段,其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小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容易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需要不断地在教师的指导下,才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他们不能顺利完成这个适应,就可能出现各种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二)对学校环境中各种社会角色的适应角色意识的形成是社会角色适应的前提。儿童入学后通过学习和其他活动,逐步意识到上学的含义,教师和家长也会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的意识,对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的行为给予奖励。由于角色期待的作用,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监督下逐渐接受作为学生

3、这个角色的行为规范,如努力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同时,除了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小学生还要进行对学校情境中他人的角色认同。只有对各种角色适应,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交往,其中对教师的角色适应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幼儿园到小学,虽然教师的称谓没有改变,但教师的职责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讲授社会生活常识和社会行为规范;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不自觉到自觉接受教师的学习指导和其他方面的指导,认可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并“信其道”,跟随其完成学习任务。(三)对学校各

4、种活动的适应小学生在学校中进行的最主要的活动是学习活动。除了学习活动,小学生还进行频繁的交往活动,在学习、游戏以及劳动中都会包含师生之间和同伴之间的交流。而在学习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学生的行为应该符合既定的规范,以保证学校情境中各种活动的顺利而有序地进行。因此,学校活动的适应,主要就是学生对学习的适应、行为规范的适应和人际交往的适应。1学习的适应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主要的活动由游戏转为学习。与游戏活动相比,小学生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由于小学的课程设置与幼儿园大不相同,小学的管理方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也与幼儿园相差甚远,儿童进入小学后的首要任务是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与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相比,

5、小学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两多一少”的特点:“两多”指上课多,作业多;“一少”指玩的时间少。这对初入小学的儿童来说无疑是一个困难。由于上课多,课程丰富多彩的内容给小学生打开了通往各类知识的窗口,激发了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需要保持稳定的注意力是他们普遍遇到的困难之一。幼儿园阶段每天回到家,儿童可以自由玩耍,而上了小学由于要完成的作业多,儿童玩耍的时间大大减少,这必然会引起儿童心理上的不适应。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小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数学中的较复杂的计算题,语文中的词义辨析等。如果不及时排除学习中遇到的

6、障碍,问题越积越多,学生就会产生挫折乃至厌烦的感受,从而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由于学习已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学习上的不适应必然影响其他活动的进行,其他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大多又与学习适应问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小学生学习适应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外在的学习结果之间的矛盾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美好的心愿,他们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希望自己的学习能一帆风顺,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将来做有学问、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但是,在现实中不是每一个小学生都能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动。从客观上讲,学习成绩的排名总是有前

7、有后,不可能人人都名列前茅,所以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的学习成绩常常不如人意;从主观上讲,有的学生尽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但他们幻想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不能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的学习活动。这样,势必造成他们对学习结果过高的期望与学习的实际结果之间的矛盾。学习中经常出现这种矛盾,小学生依靠自身的因素又解决不了矛盾,就会使小学生常常处于挫折之中,常常体验失败,甚至形成习得性无助,这是一种经过多次失败之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破坏的作用。(2)广泛的学习兴趣与稳定的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学习兴趣是促使小学生自觉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动力。进入小学,由于接受各

8、种科目的教学,儿童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小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不仅接受课内的学习,而且进行课外的学习;不仅喜欢文艺读物,而且喜欢科技读物,表现出对学习的广泛兴趣。然而,小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往往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学不精,学习兴趣广泛但缺乏中心兴趣。这样,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不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的深度与学习效果。(3)较强的求知欲与不恰当的学习策略之间的矛盾小学生都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喜欢探求未知的、新奇的事物。但是,由于他们思维不够深刻,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懂得思考如何学习和怎样高效率地学习,不能科学地利用时间,不能运用恰当的学习规则、方法和技巧有效地进行学习。具体表现在学习无计划性

9、、学习无主动性、学习方法的机械性和缺乏科学用脑。许多小学生学习无计划,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心中无数,被动地应付考试和作业,缺乏主动的计划和安排。有些小学生还不能适应课堂教学,缺乏主动性,不会听课,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抓不住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有些小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不能使所学的知识形成有序的框架系统;有些学生不善于科学用脑,不注意劳逸结合。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适应问题。2行为规范的适应小学生进入小学,需要面对许多的规范,这些规范不同于家庭规范,带有强制的性质。例如,他们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表(课程表),不能旷课、迟到和早退;上课时,必须安静地坐着,保持

10、注意力的集中;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规范,保持学校和班级环境的清洁,爱护学校的各种设施和学习用具,等等。对初入小学的学生来说,遵守这些规范,即使是在老师的监督下,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生的自制力逐渐增强,特别是在老师的奖赏和同伴竞争的氛围中,小学生逐渐适应各种规章制度,表现出合乎规范的言行。但在小学阶段,都存在对行为规范适应的问题,因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正处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外在纪律对小学生的约束还没有完全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儿童,对规范本身还需要学习、理解和记忆,需要教师不断提醒,及时强化他们合乎规范的行为。小学生在行为规范的适应方面一般存在以下的

11、问题。(1)有热情但坚持性不足刚入学的小学生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充满好奇,表示出很大的热情。在老师向他们提出这些规范要求时,小学生往往满怀信心地表示一定能遵守这些规范和要求,做一个好学生。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由于坚持性不足而不能将规范贯彻到底,有时候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例如,对于学校的不迟到、不早退的要求,最初小学生很有积极性,每天能够早早来到学校,放学后也是直接回家,不乱跑,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就往往不能坚持下去,有时早上不能按时起床而上课迟到,有时贪玩,放学途中改道去了别的地方玩,等等。(2)有愿望但自我约束力不够小学生进入小学,面对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遵守学校

12、规范的愿望。但是,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够,对无需多少努力就能遵守的规范,他们往往能够遵守;而对于需要付出较大努力才能遵守的规范,他们就容易违反。尤其是教师与家长监督不严的情况下,他们就不能自我约束。有时虽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符合学校的纪律要求,还是不能很好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3)有独立意识但依赖心理较重小学生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及与同伴、教师交往的影响下,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起来。小学生开始可以意识并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也明显提高,独立意识较学前期有较大的发展。然而,由于小学生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面临问题或困难时,往往表现得手足无措,多数时候还是需要求助成人,

13、依赖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表现在学习、行为和社会交往上对成人的依赖。例如,在学习上,尽管小学生有独立学习的意识,但如果没有成人的监督和指导,小学生往往不能独立自主地学习。3社会交往的适应学前儿童的活动场所多是在家里和幼儿园,主要是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和游戏活动。儿童进入小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校,交往的对象由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转到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家长对儿童的影响减少,老师和同学对儿童的影响增大。随着交往环境与对象的改变,儿童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能否友爱合群,能否与老师、同学相处良好,就成为小学生社会适应良好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小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中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自

14、我认识的发展、人际关系的认知上。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实现的。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以他人为镜,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又可以促进小学生人际交往。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可以使小学生认识到社会中的人是相互关联的,在交往中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而要考虑他人的心理感受,换个角度看问题,学会调节与他人的关系;只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能赢得朋友,才能愉快地从事交往活动。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能力和技巧,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常常会出现不适应,产生人际冲突或矛盾,影响交往的效能。小学生在社会交往适应方面一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交往范围扩大而交往观念不成熟小学生进入小学,交往的范

15、围扩大了,但是对交往的认识不清晰。小学生还不能认识到交往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的关系,而常常以是否对自己有利、是否符合自己要求为目的进行交往。例如,有的小学生认为某个同学是自己的朋友,因为这个同学曾帮助过自己。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不是建立在共同的志趣爱好的基础之上,不能形成深厚的友谊。伙伴之间出现矛盾,常常是从各自的立场去考虑,将责任推到对方身上,而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总体来看,小学生的交往观念不成熟,因此,在小学阶段应注意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交往观,以便为将来纯化人际关系打下基础。(2)交往动机强烈而交往技能缺乏每个小学生都渴望与他人和谐融洽相处,成为深受同伴喜欢的

16、人。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常常看到两个平日很好的朋友,因为一点点的小事突然互不理睬,这往往是由于小学生缺乏交往的技能所致。社会交往是有技巧的,并且需要一定的能力。小学生在交往中由于缺乏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容易在无意中伤害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交往是一门艺术,需要在不断的交往实践中反复磨练,才能形成相应的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对学生交往技能的实际训练。(3)交往中的角色认知提高而自我中心状态仍存在随着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小学生逐渐认识到自我的角色,逐渐认识到他人的特点以及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学会了与其他人一起共同活动,学会了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学会了如何遵守协定、承担责任、互助互利,等等。但是,由于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一些家长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往往使他们形成了自我中心,导致他们在交往中,强调评价标准的自我性,用自己的观点对环境、社会及他人进行评价;强调环境和他人对自己应该承认、接受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