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77246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创新整合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天士博白板软件的交互式功能,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教材分析:圆的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内容标准是“知道圆的定义;能够准确表述圆的特征;能够准确表述圆的半径、直径特征以及关系;在教师的示范下,通过观察、思考、练习能够准确的画出圆形。”其实

2、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对圆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的1、2题。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

3、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并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教学工具:天士博 电子白板教学资源:音乐熊出没、动画车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关于圆的图片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观察圆。播放熊出没音乐师:听着这熟悉的音乐,你想到了谁?看来熊大、熊二还是同学们心中的大

4、明星嘛。今天,老师也把这两位大明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来,有请熊大、熊二闪亮登场。【说明】这里运用了聚光灯功能,让熊大、熊二在聚光灯下闪亮登场。这一运用不仅保留了神秘感,还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今天,熊大、熊二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看看吗?礼物就藏在他们的口袋里,好,老师先来掏一下。哪位同学想来掏掏看?(安排2个学生,他的口袋里还有没有,老师再掏掏看)教师白板演示掏出图片,学生进行尝试。师:同学们,仔细瞧瞧这些物品,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圆形)观察的真仔细。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出示课题)瞧,(出示一个信封)这信封里有好多图形(展示给学生看),老师从这些图形中一下子就能摸

5、出一个圆,你信吗?为什么?那你能一下子摸出圆吗?师:谁来试一试? 师:现在,要从这一堆平面图形中把圆摸出来,有难度吧?师:奇怪,为什么这些图形都有角,而圆却没有呢?师:!我们把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做线段图形。圆是线段图形吗?师:所以,圆看起来特别生:光滑。生:圆润。师:这词用得好!该给这类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取个怎样的名称呢?生:曲线图形。师:没错!那现在,要从这一堆线段图形中把圆摸出来,难不难?师:不过,问题可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信封里,还有其它图形呢。师:怎么样,它也是由曲线围成的吧?师:看来,你们一定会把它也当做圆摸出来。! 生:不会!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个图形看起来

6、扁扁的,不像圆那么鼓。师(将椭圆旋转90后):现在看起来呢?生:感觉这个图形瘦瘦的。师:那圆呢?(教师出示圆片,并不停旋转。)感觉怎么样?生:怎么转,看起来都一样。生:而且,圆看起来特别匀称。师:难怪2000多年前,伟大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2.动手操作,学画圆。师:那你们想不想画个圆,我们可以怎样画圆呢?(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沿圆形物体边缘、用圆规)师:方法可真多!这里有人提到了圆规,你们都有圆规吗?拿出圆规看看它是什么样子呀?学生介绍圆规。视频播放圆规的用法。(定长是指画圆时候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在画一个圆的时候不能随便改变)师:下面就请大家用圆规尝试着

7、画一个圆。画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运用圆规画圆的。师:经过同学们的指导,老师也想画一个圆。请看,(教师白板演示画圆)我画的圆怎么样?给点掌声好不好。【说明】这里应用白板中的圆规,教师现场演示如何画圆,更加直观明了。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介绍一下这个圆,应该介绍圆的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本86页,拿笔画一画、圈一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学生自学)师:好,哪位同学能汇报一下你的收获?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识了圆的哪些部分?(把学生描述的展示出来,讲清各部分的作用)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刚才画好的圆中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圆心,你觉得它有什么作用)师:什么叫

8、半径呢?它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介绍完以后,同桌位互相说一说,再画一画)那直径呢?师:画好的同学把圆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画得真不错。老师这儿也有三个圆,你能快速找出它们的直径和半径吗? 3.合作探究,认识圆。师:真不错,为了表扬大家,老师和大家做个小游戏轻松一下。限时20秒比比谁画的半径最多。出示时钟进行计时。师:如果我们把时间延长,是不是就可以画更多的半径呢?从这儿你发现了什么?那直径呢? 你能猜想一下如果要画直径能画多少条?试试看。师:刚才同学们在一个圆里画了那么多的半径,请你量一量它们的长度是多少?你又有什么发现?直径呢?师:仔细算算,你所画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

9、师这儿还有一个圆,可是我找不到圆心了,怎么办?把圆对折时你发现了什么?对折以后你发现两边重合所以它是什么图形?圆有多少条对称轴呀?【说明】经历画一画、量一量后,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分析,在实践活动中得出结论,真正达到了合作探究认识圆的目的。4.巩固练习,深化圆知识。师:看来真不能小瞧你们,这么厉害。那老师这儿有几道题想考考你,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出示练习十三第1题,学生口答,教师以拖动的方式显示答案。教师利用拉幕出示判断题,学生口答,教师利用白板笔直接书写对错。师:那你能用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一下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吗?【说明】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车轮做成圆形的原因,这里链接了一段FL

10、ASH,完整地演示出车轮不做成方形,只做成圆形的原因。形象生动的画面给了孩子明了的认识,教学效果很好。5.总结评价,联系实际。师:时间过的真快,谁能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呀?师:看来呀,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出示生活中的圆)它还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那就让我们用心观察,去发现探索圆世界中更多的奥秘吧!【说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出示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到圆无处不在。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第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图形的单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立体图形。本节课是让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

11、名称,学会用圆规正确地画出圆,并了解圆的一些基本特征。学生学习完本节课后,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完成了既定目标。这点可以从学生上课的发言以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得出结论。本节课核心在于通过“看”“画”“找”的实践操作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我认为本节课适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例如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在突破重难点时,通过教师的白板操作圆规画圆,体验了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真正做到让学生明确画圆要注意的事项,从而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合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12、,使得教具具有多样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在本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以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利用音乐营造课堂情境。根据本节课内容,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我在课的初始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熊出没音乐,从熊大、熊二口袋里掏宝贝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掏宝”游戏中开始圆的认识。其次,在加深理解、突破重难点时使用。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对于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比如用圆规画圆,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第三,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现象时,借助FLASH动画更形象、更直观、更有趣。学生在欢快地观看动画中获得知识。当然,这只是我的不成熟想法。对于白板的开发和使用,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了解,逐渐熟练。恳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