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77210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4学科门类:教育学主干学科:教育学 心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对信息技术环 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能力的,具备宽厚理论基础和前沿专业 技能、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到各类学校、教育管理部门、 宣传部门、电视台、广告公司、在线教学公司等行业,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 究与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影视创作和平面设计、教育电子出版物编辑等工作的教育技术专 业人才,同时为学生进一步深造

2、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二、培养规格1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求实, 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工作。2掌握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科研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3了解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与教育技术学专业相关的各交叉学科的知识,初步 具备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4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与文字表达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

3、与中等学校物理教育以及自我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的阅读、交流和写作能 力,具备国际化视野。6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软件 office 进行文字、表格及图像处理;至少 能够熟练运用一个专业软件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问题;能够熟练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初步的科研创新 活动;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工作。7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广泛的知识或兴趣,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 能力。8心理素质好,身体健康,拥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具有社交能力、合作精神和适应环 境变化的能力,了解国际化通识知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9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

4、法、教学组织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以及乐教、懂教、 会教、善教等教师教育专业素养。准确理解“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概念、行为准则,全面把握“中 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三、课程设置结构体系本专业课程结构分为理论教学和综合性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三个教学平台;综合性实践教学类包括入 学教育、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社会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课外素质拓展、创新与创业实践、专 业技能训练与测试、毕业论文(设计、创作)等。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社会实践、专业见习(教育见习)、专业实习 (教育实习)、课外素质拓

5、展、创新与创业实践、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具体 安排如下。1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包含思想道德教育、完全教育、学分学籍管理教育、大学生行为规范管理教育、党团 学教育、专业教育、大学生活与人生规划教育等。新生入学教育对新生在新的环境下的学习生活具有较 大积极作用。入学教育时间为1 周,安排在第一学期入学后进行。2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军训及军事理 论教育时间为2 周,计 2 学分。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社会实 践 3 周,在第一、二、三

6、学年寒、暑假进行。4专业见习、专业实习 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本专业根据专业方向的不 同,可以选择到学校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也可到教育管理部门或企业进行见习和实习。通过见习和实 习了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进一步消化所学理论知识,强化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对未来就业方向的选 择。时间为18周,其中专业见习6 周,安排在第三、五、七学期,各2周;专业实习12周,安排在第 七学期。5. 创新与创业实践 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校期间须参加职业资格或专业职 称考试、学科竞赛与创业实践、科研创新实践、科研论文(文艺作品)创作等各类创新

7、与创业实践活动, 并至少取得3 学分,超过学分可以冲抵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创新与创业实践活动时间为9周,安排在 第三、五、七学期各3 周。6. 课外素质拓展 课外素质拓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学校组织各种大学生课外素质拓展和创 新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参与各类活动。课外素质拓展时间为6 周,安排在第 二、四、六学期各2 周。具体项目包括音乐技能、体育技能、美术技能、职业礼仪、语言表达与演讲艺 术、“三笔字”与书法艺术等,学生经测试合格取得2 学分。7. 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 技能训练与测试进行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书写规范汉字训练、书面表达技能训练、教

8、学 工作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音乐技能训练、体育技能训练、美术技能训练、就业指导训练等, 安排在第 5-7 学期进行。8. 毕业论文(设计、创作)毕业论文(设计、创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 毕业论文(设计、创作)的撰写,使学生得到学术研究选题、文献综述、数据收集与处理、研究报告的 撰写以及论文答辩全过程规范化的初步训练,获得基本的研究能力。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安排在第 七、八学期进行,时间为12 周。五、学制、学时与学分要求1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区间为3 6 年。 2学时与学分:理论教学2836学时,142学分,实践教学

9、61 学分,合计165 学分。六、毕业条件、学位授予与学位课程1毕业条件:学生在规定年限内,完成本专业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且平均学分绩点达到 规定要求方能毕业。2位授予:取得毕业资格且学分绩点等达到学位条件授予要求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3学生修读第二专业课程达到规定学分,并完成该专业的毕业论文,符合双专业毕业条件的,学 校颁发第二专业毕业证书。4.学位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 课程教学论、教育传播学、远程教育。七:课程设置结构体系表教学 类别课程类别课程 性质应修学分学时数学分比重学时比重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

10、教学通识教育通识基础课必修281157229417%7%20%10%通识主干课选修8012805%0%4%0%通识选修课选修4264322%1%2%1%教师教育课必修71126184%1%4%1%学科基础学科基础课必修2033707212%2%13%2%专业教育专业主干课必修231345018814%8%16%6%专业方向课选修1262521807%4%9%6%专业任选课选修2236541%1%1%2%小计10438199883863%23%69%29%实践 教学入学教育必修1周1学分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2周2学分专业见习(教育见习)课余6周2学分专业实习(教育实习)12周4学分社会实践寒假、暑

11、假1学分创新与创业实践课余9周3学分课外素质拓展课余6周2学分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课余12周4学分毕业论文(设计)课余12周4学分小计23学分合计学分165(其中,实践教学学分为61,占总学分37%)八、教学时间计划总表年项学期、周数一二三四合计12345678授课周数1818181818181816142入学教育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专业实习(教育实习)1212毕业论文(设计等)与答辩课余12周考试2222222216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课余12周专业见习(教育见习)课余周社会实践寒、暑假周创新与创业实践课余周课外素质拓展课余周教育周数2020202020202018158寒、暑假6666666一4

12、2合计52525244200九、教学计划运行表课程类 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 程 性 质学时数学 分开课学年、学期和周学时总计理论实 践一二三四12345678通 识 教 育通 识 教 育 基 础 课410111001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 础必54361832410111002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必363622420111001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必96722464420111002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 论必5454334(1-4)0111003形势与政策(1-4)必323220.50.50.50.5410211001大学语文必363622410311001大学英语A(1-4)必2521807284433410311005(05-08)大学英语B(5-8)必2521807284433411411001大学计算机基础必54361833411411003计算机程序 设计基础(VB)必54361833411511001(01-04)大学体育(1-4)必14414441111410111004生涯规划必181811420111004创业教育必1818114(1-3)0011005职业发展与 就业指导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