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771015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施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惟一动力。人本观念 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 性。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整个教师队伍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管理 者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要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 员工。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采 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小气候,让每 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发展的 合力。容人之短,发挥教师长处 每位学校管理者都想用人所长,但 人又必有短处,有些人甚至因有其短才更显其长。在很多情况下,“扬 长”很容易做到,“避

2、短”就很难做到。既然难以“避短”,那就必 须学会“客人之短”。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机会的开发,问题的 消失,有效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一个可以开发的机 会,唯有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长处才能产生效果。身为学校领导者的 责任不是重新塑造教师,而是在于运用每一位教师的才干。学校中每 个人的才能各有不同。作为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激励的方法,激发每个 人的才能与潜力,以此激发组织的动能。这样,学校在面对不间断的 挑战时,才能保持最佳的团队力量。学校管理者要懂得整合团队成员 的能力,知人善任,用人之长来提升学校这个团队的综合绩效。撬动学校发展的杠杆不是经济利益,而是丰富教师的生命质 量

3、。每一位教师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学会用放大镜来看他们的优点。 用缩小镜来看他们的缺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发 现和发掘每一位教职工的创造能力,善于发现乃至挖掘教师工作的 “闪光点”,放手让其实践,并及时肯定有价值的劳动,促使其不断 自觉完善。要充分地信任教师。学校管理者用人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 了教师的长处,而不在于弥补了教师的短处。要懂得把每个教师放在 最合适的岗位上,每个教师都是人才。要注意满足和发展教师要求尊重的需要。每个教师是靠自己 的双手和大脑在学校工作的,他们的劳动理应得到尊重,这是教师最 基本的精神需要,有的教师不安心工作,并非是出于对物质贫乏的不 满,而恰恰是由于不能

4、受到领导的重视,自己的价值和才能无法得到 充分的认可、实现和展示,当教师有了缺点或者错误,做领导的必须 给予指出,批评、教育甚至处理。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方法。在适当 的场合,采用平等的,和风细雨式的谈话方式了解情况,让对方把话 说完,甚至用商量的口吻指出问题,让其心服口服,不背包袱,以利 他今后“轻装上阵”。人无完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无关大局, 不妨“容人之短”,决不要给教师“穿小鞋”。唯有这样,学校才可 能涌现一大批具有鲜明个性特长的老师。待人有情,温暖教师心灵 学校管理者要有一颗尊重平等的 心,有一预宽凉的心。要用宽厚、关心、尊重、信任、理解、激动。 去拨动教师的心弦。在领导工作中,需

5、要坚持校长负责制和教代会民 主监督制,不搞“一言堂”。学校管理者要走到教师中间,倾听他们 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 问题,及时为他们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学习进修等问题。有新教师 进校,则要及时对他们提出职业道德的要求,并请学校师德高尚的教 师现身说法,做好传、帮、带工作。学校管理者在与学校教职员工的互动中,要有尊重、平等的 意识。学校中,每个人的资质不同,所以要尊重他们的才能;每个思 考及看法的角度不同。所以要尊重他们的谏言。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 和对学校的忠诚感,是这个学校的宝贵资产,学校管理者要在学校管 理中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必须要反思自己在下列方面做得如

6、何:教师 有困难,你关心了吗?教师在想什么,你了解吗?每一位教师,你都 是公平对待的吗?你让教师感到自己重要了吗?你对教师的许诺兑 现了吗?教师提出的好建议,你采纳了吗?此外,满足和发展教师渴 求平等以及归属的需要也尾很重要的,渴求平等是人类最基本的需 要,教师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放下领导的架子,以平等的 态度对待教师,不仅时时处处如此,而且要有意识地与教师接触、交 流、沟通,方式方法很多,并且随时随地部有机会,只要时时做个有 心人。每个生活在群体中的人,都有归属的需要,教师都希望自己从 属于学校这个群体,特别是与领导能和睦相处,能得到领导的信任, 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使教师在

7、学校里有一种安全感。就能 够逐步形成“学校是我家”,“你我是一家”的良好局面。另外,教 师正当的物质上的愿望和需要都是学校管理目标的一个方面。学校管 理者要将办好学校与实现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如教师需要 有先进的教学,办公设备;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待遇,并逐年有所提高 等等都是正常的,作为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千方百计去努力争取,尽量 满足。“亲其师,信其道。”学校管理者唯有做到与别人实行“心理 位置互换”,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思考,用自己积极的情感 去感召每位教职员工,情到深处,必然能使教师在工作岗位上释放出无限的能量。只有教职工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学校才有一个家 的温馨感觉,这样才

8、能在学校内部形成凝聚力。激人奋进,给予教师 机会 学校管理者要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上抓主要工作,要实行科学 的管理。在人才培养上,要将每个教师作为人力资源库去开发。从教 师切身利益出发,鼓动教师参加各种活动,不放弃进修、学习的机会, 而且尽量为他们创造机会。学校管理者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培养教师。推行“值日校长制” 目前学校人事制度开明,即使学校管理人员与学校骨干教师流失很厉害,但也为教师潜力进一步开发提供 了条件。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在学校实行“我搭舞台,你展才华”的用 人机制。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如果道路通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对 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益的方式。大多数人都有的欲望,关键是学校领导 要将这条

9、道路打开,让教师成长。要让他们自由地寻找他们需要的东 西。要通过激发、帮助和鼓动性的领导行为创造有益教师实现自己的 积极本能的条件。“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为了鼓励教师敢 于争先,展示才华证明自己的实力,学校管理者可以在校内推行“值 日学校管理者制”。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可以采用自荐和推荐相 结合的方式担任实习学校管理者,在为期一周的任期内,担任起学校 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每周的工作安排、布置、检查及每周工作总结。 这样就可以为教师创造民主开放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发展。 通过“值日制”的实行,干群关系可以得到改善。还有效地把竞争机 制引入了学校管理工作之中,充分挖掘了教师的潜能,成

10、了青年教师 成长,尤其是管理人才的茁壮成长,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民主管理的一 项有力举措。规范教师考核为了改变传统教师考核为考核而考核的状况, 学校管理者要强调加强教师职业功能的开发,通过考核激发教师潜在 的能力。做到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最终的目的是促 进教师自主发展。除了广泛的宣传,还需鼓励教师用专业的眼光看待 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鼓动他们进行行动研究,并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搭 建平台,帮助教师组织材料,包括组织他们写论文,参加校外的公开 活动,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熟。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问题与困惑,并把它视 为教师认识发展的生长点。为了适时激发教师学习的愿望与热情,可 以适当

11、提供给教师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如差生心理学,情感教育学和(课堂教学技巧。通过研读, 做读书笔记,讨论,结合学校的工作,融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 考,教师们可以从中感悟提升使工作更上一层楼。根植实践。勤于思 考;点面结合,逐步推进,是学校管理者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总体思路。最终是要促使他们走上一条自主。理性。科学的专业发展道路, 只有每个教师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良好发展,也只有教 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才能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评选校级教学明星 作为一听学校的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 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奋斗目标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管理者除了要 为教师创造一种有利于教师进行

12、创造性劳动的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还要营造一种相互竞争、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一切对教师转变观念,增强业务能力有利的事,学校管理者 都应该坚决拥护。教育是一种服务。学校管理者的工作也是一种服务, 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服务。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比学校管理 者更重要,教师才是学校的灵魂,应该提倡以师立校,因为没有教师 的实践,宏伟蓝图只能是纸上谈兵。为了促进学校教师的自我塑造。 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管理音可以尝试每年在校内评选校级教学 明星,让他们每周上挂牌课,以“今日为你推荐”的形式,动员 其他教师向其学习,从而进一步促动教学明星。这一机制可以使学校 教学研究的风气更浓,使教师们的个性、才能得到锻炼、发挥和完善, 教学风格日益成熟,渐渐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甚至是一批又一批的“名家”。作为领导者,学校管理者既要带人也要带心,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对周遭教师要有敏感度,让他在学校内可 以获得自我的实现。让每个人有清楚的人生方向、使命。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学校管理者,就能真正体现“没有比脚长的路,没有比人 高的山”这句话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