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逻辑学知识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663406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炼逻辑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炼逻辑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炼逻辑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炼逻辑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炼逻辑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炼逻辑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炼逻辑学知识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式逻辑题一)lb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性质。对于种属(属种)的一定要注意人数不能相加,交叉的人数既可以相加 也可以不加,全异的人数一定要相加。(二)简单命题:1、性质命题主项:对象;谓项:主项具有的性质;量项:全称量项(所有、任一、都)和特称量项(有的、有些);联项:联接词,分为肯定联项(是)和否定联项(不是)。六种基本类型:全称肯定命题A,全称否定命题E,特称肯定命题I,特称否定命题0, 单称肯定命题a,单称否定命题e。 命题间对当关系: 同性质可推,则单称真,则特称真。矛盾关系:所有逻辑常项都相反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2、模态命题概念:包含模态词(如可能、大概、也许或一定、必定、

2、必然等) 矛盾关系:必然P与可能非P;必然非P与可能P。反对关系:必然P和必然非P。下反对关系:可能P和可能非P。从属关系:必然P和可能P;必然非P和可能非P。 否定词在前: 非必然卩=可能非P 非可能卩=必然非P 非必然非P=可能P 非可能非P=必然P(三)直接推理试题1、概念:中项:前提出现两次而结论不出现的这个词项。周延:在一个命题中,词项(主题和谓词)的外延是否全部被涉及,全部被涉 及,该词项是周延的,否则是不周延的。2、周延判断方法:主项看量项,全称周延,特称不周延;谓项看联项,肯定不周延,否定周延。单称命题的主项只有一个,所以其主项一定周延。 用处:推理中结论周延的项,前提中该词项

3、也必须周延。3、一句命题推结论的规则。 前提是肯定的,结论是肯定或者双重否定; 前提是否定的,结论只能是否定的。4、两句命题推结论的规则。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 当两句命题都肯定,结论是肯定或者双重否定; 当两句命题一句肯定,一句否定,结论必然是否定; 当两句命题都是否定,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当两句命题都是特称时,也不能得到任何结论。5、考题类型:结构比较。 两句前提推结论的三段论。看结构。补充前提。 结合推理原则推导结论。 代入法(四)复合命题1、假言命题 概念: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依存条件关系的复合命题。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 充要条件。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承诺发生关系。“如果,

4、那么”、“只要,就” “P则Q” 只有前真后假的情况下才是假。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承诺不发生关系。“只有,才”和“除非,否则不” 只有前假后真的情况下才是假。 充分和必要转换公式: (P-Q)=(非Qf非P)充分转必要 (非P-非Q) = (QfP)必要转充分充要条件: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P当且仅当q; p (非p,q,非q)。所以,q (非q,p,非p)。 总结:充分f必要,充分(结果)真,则结果(必要)真 充分f必要,结果(必要)假,则充分(结果)假2、联言命题 概念: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为真的复合命题。“p 并且 q”并列、转折、递进(1)合成式:p,q。所以,p并且q。

5、(2)分解式:p平且q。所以,p;所以,q。3、选言命题概念:断定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复合命题。分为相容和不相容命题(1) 相容选言:“p或者q。” 至少一真,也可以都真。全假才假。(2)不相容选言:“要么p,要么q”有且只有一个真。4、二难推理“q” 和 “q 或 r”。5、复合命题的否定、转换原则 “并非: p 并且 q” =“非 p 或非 q”。 “并非: p 或者 q” =“非 p 且非 q”。 “并非:要么P,要么q” = “P且q,或者,非p且非q”。 对于假言命题,“充分一必要”,其否定=“充分并且非必要”。 “并非,p当且仅当q” = “P且非q,或者,非p且q”。(了

6、解)二、演绎推理试题(一)命题之间关系推理题(二)复合命题推理题 假言命题的三步骤:将假言命题形式化为pq的形式(2)p-q在逻辑含义上等价于选言“非p或者q”,矛盾于联言“p并且非q” 有关p-q的推理规则是“前真推后真,后假推前假”(三)广义演绎推理题(四)逻辑数学计算题 采取列表格、直接代入或者排除等方法。(五)其他演绎推理试题三、因果论证基础知识与非演绎推理试题(一)因果论证基础知识因果关系有: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和双向关系(强化式和弱化式)。论证目的:作者在证明一个结论(立论),还是在反驳一个结论(驳论)。2题干作者所论证的结论性质是在寻找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还是在说明一件事 情会

7、引发的结果,还是在证明一种因果关系。1、立论和驳论立论:证明一个结论。驳论:往往先叙述一个理论,然后通过对该立论的驳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可 是”、“然而”、“但是”等。2、论证模式A模式: 概念:描述一个已经发生的现象,然后做出结论,该结论是对上述现象的一个 解释或者是提供一种建议,结论属于原因。 加强方法: “无他因加强”论证认为B的原因是A,选项的信息是“没有其他原因能 够解释B”这是对A模式的加强。 “有他因削弱” 论证认为B的原因是A,选项的信息是“存在其他原因能 够解释B”这是对A模式的削弱。(2)B模式:,该结论是对上述现象的一个后继说明,结论属于结果。 情况: 题干描述现象或作

8、法,并说明可以获得某一个结果 题干说明一个条件,并说明该条件成立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题干描述了一个方法,并说明用此方法可以实现某一目的 题干描述了某些事实、现象等,并说明根据研究,由这些事实、现象可以: 类推:由此及彼外推:由过去即将来归纳:有部分及全部特点:论证的结论是某一现象或事情的结果。AB模式:概念:题干主要内容是两个现象,结论本身就是因果联系。特点:论证的结论不具体到原因或者结果,仅仅笼统地说明A和B之间存在 因果关系,至于孰为因果,或者不确定,或者论证还没有深入至此。(二)结论型试题及其解题技巧非演绎结论题两种思路:1、归纳(类比或者类推), 2、概括。(三)削弱加强型试题及其解题

9、技巧O关系:A是B的充分条件,对此削弱应该寻找有A同时没有B的选项;加强则是证 明有A同时有B。A是B的必要条件,寻找的削弱选项应该是没有A同时有B,加强则是说明 没有A同时没有B。1、例证法:题干通过在某一场合下,两个现象(A、B)的联系性,作出结论:A和B具有 因果关系。A、B共生共灭,为加强;A、B单独存在,为削弱。2、因果倒置:题干论证认为A是B的原因,但真实的情况可能是B引起了 A,原因和结果被 颠倒了。3、有无他因:总结:叙述A事件,结论认为A将导致结果B。选项中指出,A1也将导致B,这是 对B的加强;A2将导致非B,这是对B的削弱。叙述B事件,结论认为是A导致了事件B。选项中指出,A1导致了 B,这是 对A的削弱;没有别的原因导致B,这是对B的加强。(四)假设型试题1、无他因假设2、过渡性假设1 和 2 的区别:“过”往往是对得到结论的一种附加条件的解释和说明,是一种 肯定;“无”是对得到结论的其他条件的排除,是一种否定。3、有效类比论证的假设4、比例论证中的假设(五)解释型试题1、现象解释题2、矛盾解释题(六)评价型试题(七)比较型试题演绎比较:直接推理(三段论推理)结构比较、复合命题推理结构比较非演绎比较:逻辑谬误结构比较、功能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