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8605348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实践论读后感 2000 字本文是关于 读后感 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实践论读后感 2000 字实践论 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 深刻地揭 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 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实践论 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 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 解释实践。实践论 首先说明了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而在 马克思主义理论里,人的社会实践其内容正是生产活动、阶级

2、斗争、 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等。 因此认识对社会实践同样有着依赖 关系。“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 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 在社会实践 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 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 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者成功之母”。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 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 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 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 认识。然后

3、,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 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 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 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 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 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 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 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 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在由感性到 理性的运动过

4、程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 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 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 想的目的”。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 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 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 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阶 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客观过程的发展 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因而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同样充满矛盾和斗争; 社会实践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过程也应当是无穷的。于是,我们得出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

5、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 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改造主观世界 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 着更高的内容。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 使我深受启发。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 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 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 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

6、意义。 我们大学生在学 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 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 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 机会 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 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关于正确、深刻的认识来源问题。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 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 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 (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 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

7、真理。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 一个人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他永远 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 在心里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 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 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关于真理的绝对与相对的问题。这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哲学问题。“没有绝对真理”,这句话如果是正确的话,那这句话本身是否看作 是绝对真理呢?这似乎存在着不小的矛盾。 实践论认为:“马克 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 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 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 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单独认识,不能 被某一句话阐述,因为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 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 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 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 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