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青花瓷官窑和民窑特点对比分析并鉴定鉴别真伪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572083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青花瓷官窑和民窑特点对比分析并鉴定鉴别真伪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明清青花瓷官窑和民窑特点对比分析并鉴定鉴别真伪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明清青花瓷官窑和民窑特点对比分析并鉴定鉴别真伪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明清青花瓷官窑和民窑特点对比分析并鉴定鉴别真伪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明清青花瓷官窑和民窑特点对比分析并鉴定鉴别真伪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青花瓷官窑和民窑特点对比分析并鉴定鉴别真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青花瓷官窑和民窑特点对比分析并鉴定鉴别真伪(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花瓷是采用钻料在瓷胎上绘画,罩以透明釉,在1300度高温炉火烧成。明代青花官窑瓷器,造型浑厚古朴,釉质肥厚滋润,纹饰布局严谨,画法豪放洒脱为基本特征。为了论述方便,我把明代分成早、中、晚三个时期。一. 明代早期:洪武、建文、永乐、宣德。以永、宣瓷为代表。1 .洪武官窑:洪武(13681398)计31年。传世品不多,主要特征如下:胎质洁白,较为粗松, 有不规则的气孔或开片;底足修削规整,圈足内墙为离心切削,外墙向内重刀斜削,少有塌底现象,薄底大盘有塌底现象。玉壶春瓶则颈短腹粗,圈足增大。绘画工整有余,而变化不多。回纹以正反两个一组,蕉叶纹以中径留白,叶脉细如鱼骨,轮廓线复笔加粗;扁菊纹:花型随

2、圆,花蕊双构画斜格,里层线描,外层填色;缠枝莲纹: 麦粒状花瓣,花叶瘦劲;牡丹纹:花瓣内填色,外加单线勾边。钻料以国产料为主,淘炼不精。发色谈蓝清丽有层次 ,无晕散;或淡兰中深兰色斑,有少量晕 散;或者呈苏麻离青,有黑色铁锈斑,釉层肥厚,滋润平滑;较少有开片;无釉砂底多刷有一层 红浆色为洪武特有。2 .洪武民窑:以日常生活用瓷为主,早期瓷化程度差,中后期瓷化程度好。圈足由小到大;足壁由厚到薄;挖足由浅到深;足壁切削由斜到直,由轻到重;足心多留有乳突;底部均不施釉; 内墙外撇,外墙内收。画法以一笔点划;以圆弧形线条居多;釉质肥厚,以淡卵青为主,少有缩 釉现象。3 .建文朝仅4年(13991402

3、)无官窑传世,民窑面目不清。4 .永乐朝22年(14031424),官窑胎体细薄,造型规整,制作精湛轻盈,器内外修削平整光滑;典型特征是挖足精细讲究;露胎处多有火石红。碗类圈足以挖足过肩为典型。画法以双勾填色为主,线条纤细而清晰;并留有深浅不一笔痕;牡丹纹:花大叶小,双勾填 色,花瓣层次渐少,较少留白;缠枝莲纹:花大口t小,花朵状如火珠,勾边不留白;蕉叶 纹:中径线条较粗,叶呈细长三角形,叶周锯齿较粗,单线勾成;早期青花以国产料为主,发色兰中泛紫无黑斑;中晚期以苏麻离青钻料为主 ,呈色以纯正宝石 兰,有下凹的黑铁斑,并有晕散;器物口沿锋利;釉色白中泛青,釉层肥厚莹润。帝王年号始于此;多为永乐年

4、制四字篆书款,有刻,印两种。起笔尖细,笔道浑厚圆润;结构紧 凑。5 .永乐民窑:胎色白净,瓷化程度好,圈足较深,内壁旋削平净;足端露胎处平切,砂底为多; 发色以靛青为主,有黑竭色斑点并有晕散;釉色白中泛青;釉面滋润,玉质感强;有细桔皮纹及 缩釉现象。民窑缠枝莲:花心为螺旋状,轮廓出脊;牡丹纹:有元代风格,花下部两侧各飘出二,三片 尖状花托;6 .洪熙朝不满一年,而无考。7 .宣德朝历时10年(1426 1436),是明代青花瓷顶峰;制造工艺先进,纹饰精美;品种繁多, 产量非常大。器物口沿浑圆,胎体匀称;造型端庄优雅;胎质洁白细致,以釉底为主,挖足更为讲究;有台阶 式底,砂平底宽圈足,带有火石红

5、,有的涂浅红色护胎汁;还有直墙圈足;外墙内收圈足及外直 墙内斜坡足等。绘画纹饰粗重豪放,一反永乐时纤细风格;细小纹饰一笔勾成;成块面大先勾勒后填色,并留 有笔痕;缠枝莲:花大叶大,叶形近似三角形,卷曲婀娜,双勾平涂,随圆形花,二层三 层双勾平涂叶片之间留白;海水纹:海浪卷起状如佛手,在佛手中包有螺旋状水涡;松竹 梅纹:松针为球状,竹叶多五枝一组,梅花外圈加染。青料用进口钻料为主,发色兰中发绿;浓艳欲滴;有黑竭色结晶斑;也有用国产料及进口料与 国产料配合使用。釉面肥润,玉质感强,并有明显桔皮纹,气泡较多;另一特点:釉质内外有别,器身与底足釉也 不一样。年号款有书写及刻款两种,有6字及4字款;有楷

6、书及篆字两种。8 .宣德民窑:以日用品为主,胎土精细,白中泛灰,底足多为无釉砂底,手感平滑,不象洪武 期有毛刺扎手之感。绘画流畅,缠枝莲:花心排列整齐,花辨粗如麦粒,花叶为飞鸟状;松针细长随圆,梅花 较大,竹叶写实;民窑器物无年号,题写年号多为明中期及清代仿品。二. 明代中期产品鉴定要点:中期有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 ,以成化为代表。1. 正统朝计14年(14361449),官窑绝无仅有,有的书上称为空白期。2. 正统民窑:以国产钻料为主,胎质细白,挖足多不过肩,釉层细薄,纹饰工整细致发色浓郁泛蓝,有结晶斑;釉色光亮透明,有细小桔皮纹,有缩釉现象;不见有年号款器物。3. 景泰朝计8

7、年(1450 1457),不见有年号款器物(有的书上也称为空白期 ,胎质较粗,底足垂直,足深大于或小于足高;纹饰笔法流畅,以国产钻料为主;有浓淡之分;釉层较 厚;少量器物有开片。4. 天顺朝共计8年(1457 1464),与正统同为一个皇帝;署有年号款官窑不曾见(称空白期);有“天顺年” 3字款及“天顺七年” 4 字款民窑器物传世。5. 成化朝历时23年(1465 -1487年),是永宣后第二次制瓷高峰。器型丰富 ,造型轻盈俊秀;大型器物少见,俗称成化无大器;胎土洁白细腻,胎体呈半透明;胎壁修削十分细 薄;底足挖削精细;大多数底施釉,无釉砂底有饭烧焦状,俗称“糊米底”。纹饰以勾勒填色为主,线条

8、细硬而流畅;填色时一笔填满;与永宣时小笔触填色不同;松竹椭 圆,中心点染,竹枚劲挺,梅朵较大,多有山洞或灵芝及地面场景相配 ;折枚花果:花朵 硕大,叶片细长,外廓重笔涂染,内用细笔勾叶脉;牡丹纹:花头扁圆丰满,勾轮廓填色, 枝叶疏朗;花鸟:多与梵文,藏文配合使用;早期用进口料,发色浓艳有铁绣斑;中后期用国产料(平等青),发色淡雅,以此为代表色;也 有发色深兰泛紫或偏黑;釉层肥厚,有小而密集气泡;玉质感强。年款以6字楷书双行为主, 色泽浓重,中锋运笔,苍劲有力。成化民窑:胎土白净细腻,瓷化程度高;胎体细薄规整;挖足精细往往过肩;纹饰以勾勒点染和单线平涂为主,先用较深色勾轮廓,后用较浅色渲染;花卉

9、:大多根,径, 花,叶齐全;莲花,勾勒平涂,花叶之上多饰以莲实;松竹梅纹:梅枝主卞f双勾,梅朵较 大,支杆一笔点划,多有复线,梅朵较小。6. 弘治朝历时18年(1488 1505年),官窑继承了成化纤巧淡雅风格 ,传世品不多,以九龙(绿龙)梅瓶为典型器。器型圆润秀美,制作精细,胎体轮削认真,器壁匀称周正;底足平整,足墙较薄,足端不是一刀 平削,而是修削得比较平整圆润;圈足有轻浅火石红痕迹,盘类器物的塌底现象在明代盘类 中最为典型,即盘心一定下凹;纹饰构图疏朗,线条舒展流畅;但不及成化瓷精炼;蕉叶纹:排列疏朗,中茎双勾留白,边 廓细笔勾勒,叶筋细笔描绘至叶尘;松竹梅:松针随圆或一头尖一头圆,梅花

10、排列整齐, 花芯细尖,竹叶双勾,为放射状。以国产平等青为主;发色清淡微带灰色;晚期呈色较浓,色泽深兰泛紫或偏黑;釉质肥美,但 不及成化凝厚;釉色白净,也有青白,灰白;口沿下少见积釉;器物底足和器身釉色不如成 化那样一致,而有差别。官窑款以“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为主;外饰以青花双圈;字体较小而清秀;笔力瘦劲;顿捺分明;并首创了用红彩书写“弘治年制”四字二行款;也有红彩“上用”两字款。弘治民窑:胎体厚重;胎质不如官窑纯净;均有火石红痕迹;画法以双勾填色为主。笔触较细, 线条流畅;尤以人物故事的飘逸最具时代特征;笔意洒脱,多为跳跃状孩童;云纹:多为弹 簧状用粗笔绘成云气;用国产青料,呈色浓烈,

11、色调深沉;釉层有厚有薄,均有缩釉点。7. 正德朝计16年(1506 1521年)。官窑制瓷又兴盛起来;前承成化、弘治;后启嘉靖、万历;胎土细洁,胎体厚重;制作粗糙;琢器接痕明显;胎土淘炼不精,火石红加深;挖足 不够精细,常有深浅不一螺旋状跳刀痕;圈足为直立式足墙,也有外撇式;浅圈足大多内敛 与弘治朝相似。纹饰以双勾填色为主;蕉叶纹:多为双层,叶片细长,中茎粗笔勾勒而留白;外廓细线勾 勒,叶筋用细笔描绘至叶尖;梵文:字体纤秀;一笔点划或双勾填色;缠枝莲纹:花朵硕 大,花叶卷曲,花辩叶面细笔勾痕,花心状似如意云头;牡丹纹:花朵硕大,层次较多 花叶状如蝴蝶,勾边填色时有留白早期用平等青,中后期用回青

12、,石子青;青花发色以清淡典雅与浓郁重彩并存;有晕散现象早期用平等青;还用石子青,呈色稳定匀净;中后期用回青,呈色浓艳发紫;青料聚集处常有 黑色铁锈斑;为成化,弘治所不见;釉层肥厚莹润;白中泛青现象较弘治明显;釉泡小而密 集;呈鱼籽状;圈足底部为亮青釉是正德主要特征之一。款识以“大明正德年制”六字二行 及“正德年制”四字二行,外加双圈;字体较大,笔峰 顿捺并不明显;德字中间少一横为特征。正德民窑,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胎土陶炼不精,胎质虽白但粗糙;胎体笨重而厚薄不一;底 有跳刀痕及乳钉;露胎处火石红明显;纹饰以双勾填色为主,图案清新疏朗,线条细弱;用笔 工致细腻传神,题材广泛;釉层有厚薄二种,厚者

13、乳浊,呈鸭蛋青者,薄者不甚透明,白中泛青。三. 明代晚期产品鉴定要点。晚期有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以嘉靖,万历为代表。)1. 嘉靖一朝长达45年(1522 1566年),官窑烧造数量可观,传世品也较多;胎质粗糙,胎色白中闪灰,黄;轮削不规整,接痕明显;火石红痕迹较重;纹饰以双勾填色为主;工整与粗放并存;布局疏朗与繁缗共存;正面龙,龙首居中,左右对 称,为嘉靖朝首创;三羊开泰为嘉靖官窑首创,并辅以松竹梅纹;并蒂莲,并蒂牡丹,折 枝并蒂菊等为首创;孩童后脑门大,穿深色衣服,或头上画三撮毛发;鱼藻纹:鳞鳍清晰, 水藻繁密;钻料采用回青,呈色兰中泛紫红;色泽浓艳亮丽;不见永宣时的黑铁斑;底釉都

14、为亮青釉; 胎与釉交接处有一条橙黄色窑红为主要特征。官窑款识有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嘉靖年造和嘉靖年制三种,均为楷体;有青花和红彩写款及 刻款;早期字体清秀工整,有弘治遗风;中期字体刚柔相济,笔力遒劲;晚期笔道加粗,青 花发色浓郁。2. 嘉靖民窑,青花瓷艺术成就较高,民窑真正有规模烧造高级精细瓷始于嘉靖朝; 此期,民窑烧造数量很大,不仅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大量陈设用瓷;胎质细白,胎 体较为厚重,生产大罐,大盘等较为粗糙;不注意修胎;圆器都有翘棱,夹扁,底心下凹 现象;圈足内敛;纹饰以双勾填色为主,双勾线条细硬;也有用较粗线条单笔勾勒画法;道教内容画面较多;特别是开光装饰广为流行;各种边饰图案己

15、定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青料大多用回青,土青两种;回青发色浓艳,兰中泛紫;土青发色黑兰,混浊泛灰,呈色不 稳;款识有本朝年号款,寄托款及吉语款三种。3. 隆庆朝计6年(15671572年),官窑传世品数量不多;器型注重变化,成型技术较高;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较为厚重,露胎处火石红痕迹深;画面风格豪放,并首创了青花留白工艺;线条细月流畅,青地留白不勾轮廓,似木刻版画 一样工整;花卉纹,勾边平涂,花大叶茂;花鸟图:多绘有栏干山石,神态自然; 官窑选料精细,仍用回青,发色艳丽而微泛紫;釉面光亮透明;款识为“大明隆庆年造” 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笔道挺拨,顿捺有力,结构严谨。隆庆民窑,以生活用品为主,胎

16、体较薄,造型规整,道教内容明显减少;代之而起是缠枝 花卉,莲池水鸟,人物故事,尤以画法草率螭龙纹为时代特征;“马上封侯”图案始于此 ; 青花留白勾轮廊,白描层次较少;大多用浙料及土青,发色浓郁泛紫;釉质肥润光亮,釉面红中泛青。4. 万历一朝长达48年(15731620年),为明朝最长;烧造官窑器也最多,器型丰富,造 型变化多,制作奇巧;大型花口瓶,大龙缸,大梅瓶为最具特色;大型器胎土淘炼不精, 胎质粗松,胎体厚重;制作不及嘉靖时精细;时有变形现象;琢器接痕明显;小件器物制作精细,胎质洁白坚致,盘类多有塌底现象;纹饰布局繁满,以双勾填色为主,也用淡描线绘;青花留白细笔线描,花朵形状变化较大,线条硬朗,叶茎为复线;松竹梅菊纹:多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