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分享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465592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分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 看云识天气一文是一篇科普文。整理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课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说明。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的生动形象,学习本文时,应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思想】“整体感

2、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授之与渔”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二)能力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以及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内容的知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2学会速读课文,熟悉知识点,自己动手列出表格。(三)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观察的

3、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2学习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三.【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难点。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五.学法指导:六.教具准备:多媒体七.【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要点:积累文中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理解词义并学会运用,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明标: 复习:集体背诵

4、化石吟,默写字词目标:1.了解整理,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2、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3、理清文章的思路(二 )探究交流1.前置作业检查注音: 峰峦(lun) 一霎(sh)间 点缀(zhu) 绫纱(lng)弥漫(m)晕(yn)头转向 月晕(yn) 崩塌(bng t) 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1)了解整理及写作背景(2)了解学习说明文文体及特点(

5、3) 理清文章结构(4) 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 3.展示成果,交流体会(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整理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2)、文体知识定义: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

6、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六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 (3)、第一部分 (1) 总说云和天气的关系,点明说明的主题-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 (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跟天气的关系,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 (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4)、 2-6自然段4.答疑解惑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整理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

7、?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明确: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整理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三)归纳练习 1.课堂小结:以简表的形式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 看云可以识天气 云就是天气的“招牌” 总 卷云 卷积云 怎样看云识天气 积云 高积云轻 高 薄(晴) 看 形态 卷层云 高层云 云 雨层云 积雨云低 厚 密(雨 雪) 识 光彩: 晕 华 虹 霞 分

8、2.课堂练习: 1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十分准确。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 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_(一定有时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出现了高层云,_(一定有时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 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_(一定有时常常)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五、作业布置: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第二课时一. 教学要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二. 教学过程:(一) 复习明标复习:.听写生字词,注音解词明标:1、 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 如何说明语言的生动

9、、形象? (二)探究交流1.前置作业:(1)、能根据云的光彩,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2)、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对很难描摹的云彩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之美,有的是运用了某种或多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则是选取了优美准确传神的词语。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只就文中的某一比喻句(在说明文中称为“打比方”)进行赏析。也可以不用此句式,自己随便说。如: 本文的语言美在“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因为它运用了八个

10、比喻,准确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的动态特点。 3.展示成果,交流体会1、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用“招牌”比喻天上的云,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2、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用“羽毛、绫纱”比喻天上的云,生动形象地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3、“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用了“鳞波”比喻卷积云,把卷积云难以描摹的形态特征具体化。4、“像棉花团似的白云”用“棉花团”比喻天上的云,形象地说明积云的松软洁白。4. 答疑解惑讨论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1)、分类别。各种云的描写;光彩有晕、华、虹、霞。 2)

11、、打比方说明。如:“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统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3)、摹状貌说明。如:“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发展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塌”、“乌云弥漫”等词语描写了积雨云的发展变化4)、作诠释说明,如“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做积云。 5)、引用说明:如:“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2、,引用民间谚语来说明物象的道理.(三)、归纳练习1.课堂小结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不但使人们对各种云的认识非常清楚,而且显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为我们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实例。说明文运用比喻有别于叙事写景文中的比喻,简而言之,是为了“使人有所知”,而不是“使人有所感”。 2.课堂练习 1、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答案:1、下定义拟人分类别引用拟人分类别作诠释2、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三(四)、作业布置1、收集并积累有关云的谚语、成语、诗词等。2、仔细观察我们这多媒体教室,并向你的亲人或朋友介绍它。注意要抓住它的特点,条理清楚,语言生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