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红【学员】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8464456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志红【学员】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志红【学员】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志红【学员】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志红【学员】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志红【学员】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志红【学员】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志红【学员】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观察视角一、教什么观察者:马志红观察视点观察记录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比较明确恰当。能围绕“体会西湖不同天气中呈现的美,表达对西湖的赞美之情”这一教学重点读中感悟。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通过创设情境、配乐范读、师生评读、教师故事引读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并把不同难度的问题及展示机会交于不同层次的学生。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课前收集有关苏东坡写这首诗的相关资料,想拉近时空的距离,比较好的补充了诗的内涵。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还好,为了很好地理解“水

2、光潋滟、山色空蒙、淡妆浓抹”这些语言文字,让孩子通过图片对照,直观地看与语言描述相结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这节课背景内容讲得有些多,占据了孩子品读展示的时间,必须改。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较好地使用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诵读、学习古诗方法上有指导。补充视点: 由于平常教室中没有电子白板,在多媒体教室上这节课时,学生被眼前的多媒体课件吸引,所以在深入思考这方面做得不够。再加上课前孩子收集到有关资料的情况在课前没有进行了解,课上闹出了“雷峰塔下压着雷锋”的笑话。教学改进建议:在课堂结

3、构方面需要改进,课件没必要太复杂,应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体会、去表达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观察视角二、怎么教观察者:马志红观察视点观察记录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能,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掌握生字音节、部首、音序及课前读书情况。2.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努力去做,课堂四十分钟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要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节。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确实存在,要精心备课,尽量在问题设计方面做到精。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

4、水平操作行为?在范读、写字方面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做得还不够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在读和写方面,课堂上能通过小组合作及教师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测。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做得还不够补充视点:精讲多读,把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改进建议:探究学生学习的规律,优化课堂教学。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观察视角三、怎么学观察者:马志红观察视点观察记录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是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

5、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在主动提问上需加强引导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是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然后灵活积极地回应?是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在这一方面做得欠缺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有预习的具体要求和书上批注重点的指导,在读书、练笔方面有所指导补充视点:课外实践少,活动作业少,在孩子学习迁移这一方面要行动研究,进行引导。教学改进建议:注意课外拓展,“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指导学生学以致

6、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服务生活。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学科语文年级三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观察视角四、学得如何观察者:马志红观察视点观察记录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在理解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上效果不太好。学生语言苍白,有的照本宣科。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学生感知不同,当然获得有多有少。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各有特点,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教师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但由于学生程度存在落差,不可避免出现“吃不饱、消化不了”的情况。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还需努力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是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比较好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有补充视点:分层次提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学改进建议:在“因才(材)施教”方面需加倍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