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化学试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462713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化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化学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化学试卷1. 下列选项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B化肥农药合理施用C研制开发清洁能源D工业废水灌溉农田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水的电解C干冰升华D铁的冶炼3.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CO2 验满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滴加液体D.测溶液 pH 4.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活性炭用作除味剂B氧气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教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D碳酸氢钠可用于糕点焙制5. 如图是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此反应

2、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D图中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比为 2:1:2 6. 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A变化与守恒:某物质 R 燃烧后生成 CO2 和 H2O,则 R 中一定含 C 、 H 元素,可能含 O 元素B模型与推理: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C宏观与微观: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D探究与创新: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7. 现有 Al 、 Cu 、 Ag 三种金属,限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就可以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则该试剂

3、是 A CuSO4 溶液B稀 H2SO4 C AgNO3 溶液D AlCl3 溶液8.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t2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t1C 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 D当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9. 某工厂排出的废水 pH 小于 7,并含有较多的 Cu2+,对环境污染严重。从环保及回收利用考虑,较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是应适量加入 A烧碱和纯碱B盐酸和铁粉C生石灰和铁粉D熟石灰和金属银10. 在复习时要善于梳理归纳化学知识。以下归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 B B

4、C C D D 11.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化学符号2S名称或意义磷元素氧化铁 12. 发挥化学力量,抵御新冠疫情!请你回管相关问题。(1) 口罩作为防疫必需品:为防止病原微生物,颗粒物的直接透过提供一定的物理屏障。常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口罩体、鼻夹和口罩带组成。口罩体为三层结构,内外两层为纺粘无纺布(聚丙烯),中间层过滤材料为聚丙烯熔喷无纺布。鼻夹由金属裹塑材料制成,口罩带由氢纶弹性带制成。其中,三层材料为 (填“有机合成材料或“合金”)。(2) 75% 的酒精是常用消毒剂。酒精的学名叫乙醇,化学式为 C2H5OH,它属于 (填“有机物

5、”或“无机物”),其中 C 、 H 、 O 元素的质量比为 。使用时务必防燃防爆,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 84 消毒液(有效成分为 NaClO)也是常用消毒剂。使用时务必不能与“洁测灵”(有效成分为 HCl)混用,原因是混用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 X,其原理 NaClO+2HCl=NaCl+X+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13. NaCl 、 Na2CO3 、 NaHCO3 三种物质均属于钠盐,缘自三者都含有相同的 (用符号表示),其微粒结构示意图如图,可以推测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若要鉴别 NaCl 、 Na2CO3 这两种钠盐,下列试剂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多选,填序

6、号)。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 Ca(OH)2 溶液 KCl 溶液 Ca(NO3)2 14. 己知 A 、 E 、 F 是单质,B 、 C 、 D 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 B 乃生命之源,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氢化物,D 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 B 和 C,且 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 A 的名称 ,请写出 A 和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请写出 DB+C 的化学方程式 ,并说出 C 的一种用途 。15. 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 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2

7、) 实验室常用装置 BD 制取的气体有 (用化学式表示,任写一种),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 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得 NH3,用该法制取 NH3 时,其发生装置应选用 装置,其收集装置若选择用 F 这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 F 中。1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微专题复习时,围绕酸、碱中和反应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按要求回答问题和开展探究。(1) 下列选项的应用与中和反应的原理无关的是 。A、使用浓硫酸干燥 CO2 气体B、使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服用含有 Al(OH)3 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8、症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2) 某工厂化验室用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 8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 g。(3) 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内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i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一:只合有 CaCl2;清想二:含有 CaCl2 、 HCl 和 Ca(OH)2;清想三:含有 CaCl2 和 Ca(OH)2;清想四:含有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不合

9、理,理由是 。ii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清想四是成立的。请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万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一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二将一颗生锈铁钉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其中-三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第三支试管中,加入-产生气泡 iii (反思与拓展)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 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杯中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为了验证猜想三中不含有 Ca(OH)2;小智的方案是: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10、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即说明猜想三不正确。你还有什么方案,请说出一种: 。结合下图,分析 HCl 和 NaOH 反应的实质: 。答案1. 【答案】D【解析】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化肥农药合理施用,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C、研制开发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D、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土壤,破坏环境,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符合题意。2. 【答案】C【解析】A、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水的电解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

11、合题意;C、干冰升华,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D、铁的冶炼,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3. 【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验满: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cm 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测溶液的 pH 值: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

12、 pH 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4. 【答案】A【解析】A、活性炭因为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做除味剂,利用的是物理性质,选项A符合题意;B、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可以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救,利用的是化学性质,选项B不符合题;C、生石灰是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用做干燥剂,利用的是化学性质,选项C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钠能与面粉发过程中产生的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使糕点口感甜而松软,利用的是化学性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5. 【答案】B【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

13、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符合题意;C、氢元素和氧元素都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图中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比为 2:1:2,不符合题意。6. 【答案】D【解析】A、由题意可知物质 R 燃烧是 R 和氧气反应生成 CO2 和 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 R 中定含 C 、 H 元素,生成物中有氧元素,而反应物氧气中己含有氧元素,故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 NH4NO3 就不

14、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C、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水中扩散,不符合题;D、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能否改变反应速率、红砖粉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D。7. 【答案】A【解析】A、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铜活泼,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可以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B、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有气泡产生,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在氢前,铜、银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银排在氢之后,由此可推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不符合题意;C、铝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银活泼,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D、铝、银都不与氯化铝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比铜、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故选A。8. 【答案】C【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知道,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溶解度曲线知道,t2C 时,甲、乙两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