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带板书次北固山下板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45404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带板书次北固山下板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带板书次北固山下板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带板书次北固山下板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带板书次北固山下板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带板书次北固山下板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带板书次北固山下板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带板书次北固山下板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次北固山下优秀教案带板书次北固山下板书【教案一】一、新课导入古时交通不兴旺,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出名于天下。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以下各词的意思。次:停留。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风正:风顺。悬:挂。残夜:夜将尽未尽。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风格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

2、歌安康开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交流点拨】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交流点拨】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思念故土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根底上,有

3、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考虑以下问题。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交流点拨】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风光。“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途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

4、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交流点拨】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全诗覆盖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三)深层探究1.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交流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缺乏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

5、极为传神。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交流点拨】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妙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 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季节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四)熟读成诵四、板书设计【教案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2通过学习,能体会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2过程

6、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释疑解难。2通过比照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释疑解难,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比照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诗以言志,歌从心起。”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那什么是律诗呢?介绍律诗小知识律诗发于南北朝时期,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7、。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律、六律、七律。通常的律诗每首 8 句,每2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律诗还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二学习目的。1理解律诗相关知识,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3通过比拟阅读,培养鉴赏诗歌的才能。4 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背诵。三作者简介。王湾约公元 693 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公元 7_年进士,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最有名气的当数今天要学的这首次北固山下。四品读欣赏1听录音。2指

8、导学生朗读。3学生朗读。4学生齐读。五释词明义。出示疑难词语,学生考虑后投影,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1次:诗人途经镇江,在北固山下过夜,“次”应当理解为“停泊”。2客路:指驿道,是陆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3潮平:指潮与岸齐,因此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4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5残夜:夜将尽未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6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时令上指残冬腊月。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7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古人说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

9、意。据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拘留 19 年,汉使要求放归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六诗歌鉴赏。1你从诗歌当中看到了什么?每人写一到两个,把答案交小组长,由小组长答复。例如: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看到了月光,投射在地上就像霜一样。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看到了夕阳在山的那边渐渐落下;我看到了黄河的水滚滚流入大海。参考答案:1我看到了山,河岸两边连绵的青山。2我看到了水,在山和草的映衬下有些发绿的水。3我看到了船,帆高高悬挂着的船。4我看到了江,看不到两岸的江。5我看

10、到了风,轻轻吹着的风。6我看到了天开场亮了,太阳刚刚露出来。7我看到了大雁,正在往洛阳方向飞。8我看到一个诗人,站在船上,看着大雁飞往洛阳,他想念家乡。注意:“客路”一词,这是诗人的想象 ,说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从陆路 到 别的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2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独立考虑参考:古代交通 不兴旺,船行缓慢,又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在 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大雁给他传递家书。3哪些诗句是写景?哪些诗句是抒情?独立考虑明确:前三联写景,后一联抒情。简单介绍诗歌的“情景交融”。4名句赏析,体会诗情。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请用自

11、己的话描绘出来。独立考虑参考:春潮上涨,放眼望去,江面显得很开阔,似乎与两岸平了;和风顺畅,船帆高高直起,仿佛悬挂在半空。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a这两种景象有一样的地方吗?小组讨论提示:黑夜未尽,太阳已从海平面露出半个头,时令还是冬天,已经能看到春天的绿色了。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b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小组讨论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一天一天过去了,一年也将过去了,很快就到春节,而诗人照旧在外奔波,不得回家,怎能不产生 淡淡的乡愁 呢?小结次北固山下,过渡到比照阅读。诗人在隆冬腊月的时令看到江南的春景,感慨时间的流逝,自己却久不能归,引发了他淡淡的思乡之情,

12、下面,我们来读读这首诗,你能体会当中的情感吗?七比照阅读。1出示王湾江南意,朗读。江南意王湾江南新意多,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2简单解释个别词语。伺:趁着。从来:向来。惟:只有。偏:独特。3介绍背景知识。这两首诗写于不用的时期。开元二年即公元 714 年,王湾在高陵县做官,年底得到时机遨游江南。他长期生活在洛阳等地,早就希望能到南方一游。隆冬腊月,洛阳一带一片萧条,可江南却是另一番景象,江南意正是写于王湾第一次游江南途中。可是第二年,王湾又一次来到江南,这次可能是有事,逗留的时间比拟长,以致到了年关,还未能回乡,才会产生“乡书何处达

13、?归雁洛阳边。”的愁绪。4 质疑:小组讨论,组员答复1在江南意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如何的?2“ 失 ” 字如何理解?“两岸阔”和“两岸失”情景一样吗?3两首诗中一样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达的感情一样吗?5师生释疑:1隆冬腊月,洛阳一带万木萧条。可是江南却充满了新意,让他眼界大开,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兴奋之情。2“ 失 ” 是看不见两岸之意。 “ 阔 ” 和 “ 失 ”都是说春潮上涨,江面辽阔,只觉江水滔滔,海天茫茫,景象壮伟。3这首诗的主旨是歌咏江南新意。颈联写的是黑夜将尽未尽,太阳已从海平面露出脸来;时令还是冬天,已经能看到春的景象了,旧的还没有过去,新事物就出现了,这活力勃发的气象让诗人感动无比兴奋,这两句诗也反映出作者积极向上、达观发奋的情绪。八课堂小结。诗人在一样的时令,不同的境况之下来到北固山,同样的风光却引发诗人不同的感受。初游江南,一切都是新奇而独特的,他眼界大开、心情舒畅,诗中流露出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第二次来到镇江,却是因故久不能归,看到江南的春景,竟引起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中华上下五千年,留给我们的是数之不尽的文化瑰宝,而诗歌,是情感最真实的表达,是“我手写我心”最好的诠释。【作业布置】1堂上作业 背诵次北固山下。2课外延伸:请你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改写成一段话。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