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合中优化和建构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45219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整合中优化和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整合中优化和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整合中优化和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整合中优化和建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整合中优化和建构 大家知道,苏教版教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民族化、现代化和简约化。所以,苏教版教材编得大气。在这三个特点中,“简约化”不仅体现为一种技术,更体现着编者的智慧和气魄。因为“可作为教材的内容浩如烟海,可作为教学的要求复杂纷繁,苏教版教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削枝强干,固本培元,坚决做到简洁,简明,简要”。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科学与艺术的本质都是创造,创造则是以简单解读复杂,化解迷茫。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也是教学的灵魂。孔子的“由博返约”的教学思想,就是“以简驭繁,触类旁通”。 如何做到教材编写的简约化?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抓住根本,进行整合。翻开苏教

2、版教材,处处体现着编者的整合智慧,比如,汉语拼音中的“情景图和语境歌”;80个基本字的“认一认”;还有词串识字、熟记成语等等。 “”中的“学用字词句”也体现着编者的整合智慧。 一、“”的整合特性 什么是整合?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1.整合是一种优化。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一旦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它就必然是综合的。综合才成系统,整合优化系统。知识不进网络,永远不能形成能力。整合使知识的功能更大,有更强的

3、生命力。因为整合赋予了知识以活力,知识是整块整块而不是一点一点地进入学生大脑的,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旦接受相应的刺激,这些模块就马上被激活,并以整块整块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学习和积累的模块多了,模块之间经过融会,将扩大为更大的系统。 每次拿到新教材,看到“学用字词句”部分,老师们总会觉得眼前一亮,在这里,没有了孤立枯燥的“辨字”、“组词”、“造句”;取而代之的是,每一次的设计都暗含一个主题,从目标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巧妙的整合。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有启发有激趣,学生乐于学习;有引导有方法,学生乐于运用;有鼓励有期待,学生乐于探究。 2.整合是一种建构。 知识的建构是基于人们的利

4、益、立场、需要、趣味、眼界、胸襟而实现的。以往的“字词句”,搞的是“单打一”,赋予字词句上的人文内涵不见了,有情有趣的语文,变成了枯燥无味的零部件,丢掉了“大语文”的背景,孤立地学习字词句,只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单凭一片浪花,怎么解释整个大海?更为严重的是,“单打一”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人为地束缚了学生的眼界和胸襟,学生所得也只能是一些知识的碎片,自然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了。“学用字词句”,把“字词句”置于一个广阔的背景中,让学生认识一朵浪花,首先让他看到一片大海。不要问我们的学生有多大的眼界,首先要问我们给了学生多大的视野。在这个大背景中,“事、景、物皆有,字、词、句兼备”,这给学生学习语文以积极的暗示:学语文是有用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根本就离不开语文。学生学用这样的字词句,要动手、动口、动笔、动脑,这给他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变革,要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往往决定着他们今后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