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845120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怎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怎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新课程强调,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不只是一个依靠道德知识灌输的单向传递过程,而且是依靠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经历、体验、建构的过程。高效率的品德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以学生个体的亲身经历、主体体验为前提的;离开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离开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德性的自主建构,提高品德课堂效率就只是一句空话。基于此,品德课堂教学是否有实效,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如何,要看学生在学习中观察、探究、与人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如何,要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如何。评价品德课堂教学,首先就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评价

2、。问题与困惑一位品德教师的困惑一位教师在教学竞争与合作一课时是这样安排活动环节的:(1)我们一起唱唱五指兄弟歌;(2)我们一起画画自己的双手;(3)我们一起做游戏击鼓传花;(4)我们比一比合作拼图;(5)想一想,还有哪些活动我们可以试着做一做。这位教师安排的活动环节可谓丰富多样,而且课堂的气氛热烈,孩子们在紧张的游戏中玩得非常投入。但在听课时,引起大家注意的却是:在“我们一起画”活动中,教师让同桌互相画手,比比谁画的手漂亮。结果,手画得不漂亮的那个学生一个劲儿地抱怨同桌没给他画好;在“击鼓传花”游戏中,因为鼓停时手中有花的学生要表演节目,学生们为了不让花在自己手中停留而把花乱扔;在“还有哪些活

3、动我们可以一起做”活动中,学生想一个做一个,在课堂里奔波追逐,嬉戏忙碌,不亦乐乎课后,面对教师们对这节课的意见和建议,执教者满脸困惑:“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已经很努力了呀,安排这么多的游戏、讨论,让他们充分发言,但结果却不令人满意。哎,这是为什么呢!”(张旺)思考与解析众所周知,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活动课程,在教学中要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实践中学习生活,感悟做人的道理。但是,评价品德课堂教学,不单是看它有无活动,更不是活动越多、课堂越热闹,这节课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是否真正有实效,学生是否真正有所收获,关键不在活动的形式是否多样,而在于活动的安排是否切合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学生在

4、活动中是否真正全身心地参与、积极地体验。在以上案例中,这位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在体验竞争的同时,学会合作,感受合作的快乐。”但课堂上,“学会合作”的教学目标似乎已经偏离,“让孩子们相互帮助,画出漂亮的双手”的初衷,变成了相互的指责和抱怨,甚至有学生提出“我不要他帮我画,我自己就能画出来!”“击鼓传花”,孩子们关注的是要被罚表演节目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去体味游戏中大家一起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活动过程的快乐,虽然学生在活动中显得兴奋,但仅仅是表面的好看,缺少静心的思考,真情的投入,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令人满意,一场热闹过后,留给学生的东西却很少。究其原因,除了教师教学机智不足、应变能力不够

5、以外,还在于长期形成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带来的惯性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视角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看一堂课的效果,就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评价教学目标、过程、方法、语言、板书、教态等,关注的是教师讲得好不好,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教师,更应关注学生。主要应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以学生课堂上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行为表现作为重要的课堂评价指标,“以学论教”;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为其人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评价具有“过程化”

6、的特点,要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因此,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做好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具体来讲,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就是要做好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状态”的评价。(1)评价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不断增强。(2)评价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

7、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3)评价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4)评价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合理分工与友好合作,是否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5)评价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

8、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6)评价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了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当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这六种学习状态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同时,在评价方式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方式,更好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做好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才能促使教师“以学定教”,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调整课堂教学的设计,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