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450662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色游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角色游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角色游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角色游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角色游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角色游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色游戏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三 角色游戏任务 1 角色游戏的概念及特点一、 角色游戏的概念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 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 动作、 表情等, 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为象征性游戏。它在儿童2、3 岁时产生,在学前晚期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为有规则游戏所取代。二、 角色游戏的特点(一)角色游戏表征的特点表征的实质是学前儿童表达意思表意。游戏中的这些“假想”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非常“当真”的。(二)自主性和创造性特点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自己的游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选择主题、角色、材料,游戏过程中自由切换情节和发展内容,使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

2、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些创造性也是未来创造活动的萌芽。(三)角色游戏社会性的特点角色游戏既是学前儿童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也是学前儿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模拟,还常常包含了学前儿童对成人社会的某种期待。三、角色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意义(信息搜索)( 1)角色游戏具有游戏发展价值的独特性。首先, 它为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对其积极的情绪,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 在角色游戏中,儿童独特的想象活动为儿童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并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再次, 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有力地推动了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促进了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最后, 在角色游戏中,言语也得到了发展。(

3、2)角色游戏具有游戏发展价值的全面性。角色游戏是幼儿获得动作、语言、 情感、 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全面推动着游戏发展价值的实现。思考题: 简述我所理解的角色游戏。任务 2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 角色游戏的组织(一)游戏的准备1. 丰富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增加现实生活的印象,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2. 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为学前儿童开展角色游戏创造物质条件。3. 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二)游戏的过程1. 观察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为有针对性教育提供依据。2. 观察儿童游戏活动,了解儿童真实的游戏水平,为评价、

4、 指导学前儿童游戏提供依据。3. 针对各年龄班学前儿童的水平,抓住游戏的主要环节,以间接的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学前儿童组织和开展游戏游戏中,应该注意1. 以间接的指导方式为主。2. 抓住游戏主要环节,结合学前儿童发展水平帮助学前儿童开展游戏成人要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教师要帮助学前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三)游戏的结束1. 结束游戏( 1)结束的时间教师要在儿童的游戏性质尚未低落时结束游戏,可使学前儿童保持继续游戏的积极性。学前儿童活动持续时间一般为:小班 5-10 分钟; 中班 15-20 分钟;大班25-30 分钟。( 2)结束的方式“天黑了” “下班了” “关门了”来结束

5、游戏。3)时间过长的原因一个游戏情节长,导致时间长,如“娃娃医院”。学前儿童游戏兴致高而让学前儿童反复游戏导致时间长。2. 收拾整理( 1)老师主要在旁边指导,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对学前儿童收拾好玩具的要求不同。如, 小班能把一些稍大点东西放好;中班能把基本的玩教具放回原位;大班已经能对玩教具分类放好。( 2)提要求时,老师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这样会起到良好的效果。3. 评价游戏4. 1)小班可由老师讲评,让学前儿童简单评价。主要以鼓励、表扬学前儿童的某行为。5. 2)中、大班可由老师和学前儿童共同参加讲评,这样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分析能力,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有助于游戏质量的进一

6、步二、 大中小班儿童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一)小班儿童角色游戏的指导小班儿童的思维水平处于感知运动性向直觉形象性过渡的阶段。小班角色游戏多为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 1)玩具的种类适当少些,但相同种类的玩具应多些( 2) 教师应更多地参与游戏过程,以平行游戏法与合作游戏法的指导方式,通过角色之间的语言交流来指导儿童。( 3)教师应在游戏指导过程,及时协调角色关系与现实关系,减少现实关系的冲突对游戏的干扰。( 4)游戏结束时宜采用情感式评讲,并带领儿童整理场地培养良好游戏习惯。(二)中班儿童角色游戏的指导中班儿童最感兴趣的是角色,但是只考虑个人的愿望不善于分配角色,开始向结伴游戏和合作游戏发展。(

7、 1)引导并鼓励儿童独立提出主题,通过协商的方式培养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正面提醒培养集体意识。( 2)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增强儿童角色扮演的创造性和游戏内容的新奇性。( 3)游戏结束时吸引儿童参与评讲,引导反思,培养观察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三)大班儿童角色游戏的指导大班儿童角色游戏水平明显提高,关注的焦点在于游戏的规则及角色扮演的逼真程度,游戏主题明确,独立性强,角色游戏的反思与评价能力萌芽。( 1)较多地采用直接指导方法,尽量在游戏中引入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保持想象的合理性( 2)指导儿童采取协商方式,独立开展合作游戏并解决问题,鼓励配合主题自制玩具。( 3)引导儿童把外部言行与内部动机一

8、致起来,深化游戏主题,在深层次上把握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 4)游戏结束时的讲评引导儿童反思主题和内容的深刻性,心理活动,最终目的在于使儿童适应社会生活。思考题:结合幼儿园见习或学前儿童角色游戏观察活动,编写一份学前儿童角色游戏指导方案任务3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评价与设计一、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评价游戏名称:班级:指导教师:观察者:观察日期:观察时间:学前儿童角色游戏能力评价表项目评价标准评分1.主题的确定听从教师建议或指定;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 独立确定主题,并能很快进入游戏情境2.材料的运用运用模拟实物的玩具;运用替代物游戏;运用替代物并能 以言语运用替代3.角色表现形式重复个别动作

9、;系列动作行为态度符合角色要求;角色意 识明确并有相应动作,能协调角色关系4.创新性主题,卜春节及材料运用有新颖性、独创性5.社会性水平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6.伙伴游戏友好相处积极交往7.组织能力在别人带领下游戏;会出主意使游戏玩下去;能带领别人 或教别人玩8.持续性游戏呈间断性(时常走出主题或情景);游戏呈分节型(仍 为间断性,但每次游戏持续时间较长);游戏呈连续性9.常规遵守游戏规则,行为有序、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目标(意义)活动内容娃娃家、超市活动准备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活动过程导入、组织、观察、指导,评价等思考题:1. 内容:结合幼儿园见习或学前儿童游戏观摩活动,自定主题编写一份中班角色游戏 方案。2. 要求:格式规范、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合适的活动内容、活动准备及具体的活动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