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案例评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443466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周长》案例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识周长》案例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认识周长》案例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认识周长》案例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认识周长》案例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周长》案例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周长》案例评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情境化教学 认识周长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在学习本课 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测量线段的长度,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等平面图形,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悟,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 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方法和结果;通过说一说、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 算一算等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念;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结合具体情境,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总长就是它的 周长。认识周长是一节概念课,

2、根据以往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学生对于“周 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易混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 含义,教学难点是用不同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经常跑步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体质。体育课上,老师要求同 学们围着操场跑一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课件演示三位同学跑步的情境) 师:他们按要求跑了吗?说说你的理由。生 1:1 号同学没有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他跑到操场里面去了。生 2:2 号同学没有跑完一圈。师:怎样才算跑完一圈?生 2:从一个起点出发,最后跑到起点的位置。生 3:第三位同学围着操场跑了一圈,是按要求跑

3、的。 师:是的,只有第三位同学是按老师要求跑的,像这样从起点出发,沿着操场的 边线跑,最后又回到了起点,才是一圈。一圈在数学上叫做一周。(师板书:一周) 师:我们把操场一周的长度,叫做操场的周长。(师出示课件:操场一周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 师:同学们,一起来指一指,说一说。(学生边指边说)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认识周长。(师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评析:创设学生熟悉的跑步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观察 体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动画形式展示学生跑步时的运动轨迹,把 一周从面中剥离出来,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二、探索新知1. 认识一周。 师:你们能找到数学书封面

4、的一周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生边指边说) 师:你能指一指你找的起点在哪,终点在哪吗? 生:我找的起点在这里,从起点出发,沿着数学书封面指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 这就是一周。(学生边指边说)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找的起点不同?请你上来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学生 上台指一指,说一说) 师:虽然他们找的起点不同,但是都是从一个起点开始沿着数学书的边线绕一圈 又回到起点,所以都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数学书封面这一周上的任何一点,都 可以作为起点。(师板书:一周) 师:你们还能找出身边哪些物品的一周?同桌之间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先确定 起点。生 1

5、: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生 2:文具盒表面一周的长度,是文具盒表面一周的周长。生 3:黑板面一周的长度,黑板面的周长。2. 分类比较,理解周长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指出了这么物体表面的一周,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形。请 看,你能描出下面这些图形的一周吗?(教师课件展示图形)(学生拿出作业单 1,动手描一描,然后展示交流)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让学生对比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同学描的图形有什么不同?生 1:第一位同学 5 个图形都描了,第二位同学只描了上面的三个图形。 师:你们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生 2: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做法,因为下面的两个图形有缺口,不能从一个

6、起点 出发,沿边线描一圈又回到起点。生 3:下面的两个图形首尾没有连接在一起,它们没有周长。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是的,像下面这两个图形一样,首尾没有连接在一起, 没有围成一周,就不能描出它的一周,请你给这样的图形起个名字,叫什么? 生 1:叫缺口图形。师:不错,很形象。生 2:叫未封闭图形。 师:真棒,未封闭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们是不封闭图形。想一想,像上面 这样首尾相连,没有缺口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图形? 生(齐):封闭图形。师: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送图形回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 看明白了游戏规则?(师课件出示 12个图形,以及两个分类框生 1:老师,我知道游戏

7、规则了,把 12 个图形中的封闭图形送回左边写有“封 闭图形”的南瓜框里,把不封闭图形送回右边写有“不封闭图形”的南瓜框里。 老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会分析的孩子。同学们,你们都明白怎么做了吗? 生(齐):明白了。老师:好的,请这两个小组的同学“开火车”上来分一分。 (学生依次上台,每人送一个图形回家)【评析:结合生活情境,先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经历从物体表面感 知“一周”、关注“一周”的长度等活动过程,不断丰富学生对周长的认知,从 理性上认识周长。通过送图形回家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区别封闭图形 和不封闭图形】3. 小结归纳,定义周长师:同学们真棒!又快又准的把图形送回家了,

8、大家为自己来点掌声!(鼓掌)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图形才有周长?生(齐):封闭图形(师板书:封闭图形) 师:学到这里,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周长”中的“周”是什么意思吗? 生:一周(师板书:一周)师:周长中的“长”又是什么意思呢?生:长度。(师板书:长度) 师: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什么是周长?(师手指向板书,给学生提示) 生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师:你说得真好,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师板书:封闭图形一 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大家齐声说一遍。生(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评析:让学生用语言将自己所理解的周长表达出来,教师要适

9、时评价,引导学 生抓关键词,确保学生对周长有正确的理解。】4. 测量图形的周长。(1)提出疑问,明确任务。师: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周长,如果我想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长?你们 有什么好办法?生 1:用尺子量一量。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将要进行测量活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形及测量 工具,请看小组活动要求。(师课件出示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组,每组从信封 里选一个喜欢的图形,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记录、计算出这图形的周长,测量 结果取整厘米数),谁能说说什么是整厘米数?生 1:像 1 厘米、2 厘米这样的数。 师:是的,如果我们测量的结果是 7 厘米多一点点,记作多少? 生(齐):7 厘米。师:

10、如果是5 厘米还差一点点呢? 生(齐):5 厘米。(2)小组合作,操作探究。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图形和测量工具,开始测量吧! (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生 1:老师,这个圆形边线是弯的,怎么用直尺测呀? 老师:看看你的信封里还有什么工具,想一想,动手试一试。 (学生找出绳子,立刻有启示,开始围一围。)(3)学生汇报,展示交流。 老师:你们测量的是哪个物品的周长?你是怎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生1:我们测量的是三角形的周长,我们先把它的三条边测量出来,分别是6 厘 米、8 厘米、10 厘米,再把它的三条边加起来,周长是 24 厘米。生2:我们测量的是正方形的周长,先测量

11、出一条边的长度是8厘米,4怡=32, 正方形的周长是 32 厘米。老师:你为什么只测量正方形的一条边长?生 2:因为正方形的四边相等,测出一条边的长度就能算出它的周长了。老师:孩子,你真了不起,能利用正方形的特征,快速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同学 们,把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生 3:我测量的是树叶的周长,(学生用直尺比着树叶,测出叶尖到叶柄的距离 是 8 厘米)它的周长是 8 厘米。老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生 4:我不同意,因为树叶的周长应该是绕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老师问生 3:你明白了吗?请你指出这片树叶的一周。(学生指出树叶的一周) 生 3:我明白了。师对生 3 说:好的,请你下去再

12、测一测树叶的周长。(学生下去测量)老师:谁已经测出了树叶的周长?生 4:我已经测出树叶的周长是 20 厘米,我先用绳子绕树叶边缘一周,再把绳 子拉直,测量出绳子的长度是 20厘米,树叶的周长就是 20 厘米。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像他这样,先用绳子沿着曲边图形边线围一周, 再拉直用直尺测出绳子的长度的方法叫绕绳法,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叫做化曲为直 (师板书:化曲为直) 师:最后一个图形,圆形,有谁测出了它的周长?生 5:我也是用的绕绳法,测出圆形周长是 22 厘米。 【评析:测量三角形、正方形的周长,先测出各边的长度,记录下来,最后把各 边的长度加起来,每个图形所有边线的长度之和就是它的周

13、长,学生能很快测量 出来;但测量圆形、树叶的周长时,部分学生有困难,不会测量或测量时误差较 大。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动脑想办法,通过生生对话,引发学生 深度学习,探求解决办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4)比较归纳,总结方法 师:怎样的图形可以直接用直尺量出边长,再计算所有边长的总和得到周长?怎 样的图形得先用绳子绕一绕,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得到周长? 生:像三角形、正方形这样的直边图形可以直接用直尺量出边长,再计算所有边 长的总和得到周长,像圆形这样的曲边图形得先用绳子绕一绕,再量出绳子的长 度得到周长。师:无论是直线图形还是曲线图形,只要把这个图形所有的边线的长加起来就是 它的周

14、长。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师:我有一张照片,想给它装上漂亮的边框,至少需要买多长的边框才够呢?(师课件出示题目)生:30+40+30+40=140 (厘米)40厘米老师:在下面的长方形里面画一条线,把长方形分成两个图形,使分成的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可以怎样画?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画法?试一试。学生动手画一画,展示交流)老师:同学们都很棒,想出了很多种画法,老师这里还有一种画法,你们看,在老师:为什么?生:A部分小,B部分大老师:你说的A部分小,B部分大,是指它们的面的大小,还是周长的大小?生:A部分占的面小,B部分占的面大。老师:那它们的周长相等吗?仔细观察,谁有发现?生1:它们的周长是相等的,

15、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A、B两个图形的周长都可以看成三部分,都有一条长方形的长和一条长方形的宽,中间的曲线是公共部分, 所以它们的周长相等。【评析:富有层次的练习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还能让学生 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一题为基础性练习,第二题为开放型练习,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区分周长与面积】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生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生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生 3:我知道了周长很神奇,两个图形面积不同,周长却可能相同。师:周长的知识

16、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如:计算绿化带栅栏的周长,测量跑道 的长度,做衣服的时候量的腰围、胸围和臀围,买帽子时需要量头围等等,希望 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五、课后作业 老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软尺,同学们课后相互量一量腰围、胸围、头围。这节 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教学反思: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周长的认 识与测量计算是今后计算各种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 真正的理解,形成正确的表象,才能对日后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 理解。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 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