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案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8431333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积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面积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面积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面积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面积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积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积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面积”走近学生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的分析与思考【主题阐述】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那么我们的数学教育就要重新定位: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视野应该更开阔一点,要让学生在数学教育中学到数学知识、增强数学能力、发展综合素质。毫无疑问寓数学于活动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来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面

2、积与面积单位这一内容,在学生认识线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概念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本节课是概念教学,学生必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教师必须在精读课程标准,深钻教材的同时,细研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尤其是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学习资源来安排教学活动。三年级学生,对于“面积”没有什么感性的概念,在我以往的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对“面积与长度”混淆不清,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在某一

3、知识方面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课堂生成资源,这样才能让“面积”真正走近学生。1、贴近生活,激趣引入。由于面积单位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光靠观察得到,所以教学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产生了疑问激起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知,使学生感到亲切,学生希望能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很强。2、在观察中,形成面积概念。面积的概念可以从比较物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引入。从中能比较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一般来说,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差异明显时,可以观察比较;当大小相差不大难以观察得出结论,

4、而物体又便于叠合时,则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同样又激起学生思考,当观察法和重叠法都无法比较大小时,又该怎么办呢?3、在操作中,建立面积单位。通过学生在1号图形中亲手摆一摆小方格,知道饿在小方格同样大的情况下,方格多面积就大。进而教师让学生拿出信封中的学具继续摆一摆2号图形,说说小方格的个数,判断练习纸上的2号图形是否有大小。再一次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现在就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大小了呢?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进一步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为学生的讨论交流合作提供了话题,创造了条件。对此,学生一般会从便于拼摆、测量的角度,

5、选择正方形。这当然是合理的,也符合现实规定。但教师应当明白,将面积单位定义为何种形状、尺寸的图形,纯属人为规定。根据需要,选用其他形状,比如正三角形,也是可以的。教学中以学生亲自摆一摆而引发矛盾的形式来开展活动,寓数学学习于活动中。4、回归生活中,掌握面积单位。认识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后,发展空间观念,教师引导学生再联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这些面积单位,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如拇指的指甲,门牙的大小;开关箱的面,手掌大小;门的一半,背投的屏幕;练习中设计修改契约,填上合适单位等等的一些环节来再现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观念。【课例描述】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1、

6、听故事:(播放)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这一份契约:“将自己的院子的60米,以10元钱卖给巴依老爷。明日就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特此证明。”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元钱,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大呼上了这契约的当。但他只能白白付出这10元钱了。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份契约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讨论,简单反馈)2、揭题:那么你知道这份契约到底该怎么改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以故事开头作为全课的开始,既缓解了上课开始时学生的紧张的心理,又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同学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故事的引入又恰到好处地为新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二、动手操作,自主探

7、索1、感知面积:(1) 摸一摸课本的边,说感觉,并复习长度单位。(2) 比较课本封面和课桌表面,谁大?(重叠法比较)(3) 出示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比大小。(4) 小结面积的意义。2、引出面积单位(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有争议,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重叠法无法比较,信封中拿出学具,四人小组讨论,)反馈: 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 画方格,数一数方格的个数。(课件演示)(2) 质疑:用教师发下来的不同规格的正方形摆一摆练习纸上的正方形。反馈:方格数不一样,面积就不一样了吗?从而引出需要统一面积单位。师:请同学们再来摆一下你刚才找出来的图形1,用你信封中的小方块摆一摆,

8、有几个方块那么大?生:有4个小方块那么大。生:不对,应该是9个。师:你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吗?生:是的。生:没错。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生:因为小方块的大小不一样。生:小方块小了,所以摆的个数就多了。师:观察得真仔细。如果这个方块再做得小一些去摆,结果会怎么样?生:需要的小方块会更多。师:做得再小一些,再小一些,还可以再小一些生:老师,这样方块的大小就定不好了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生:我们可以先预定好有多大。师:“预定”这个词用得真好!小方块需要有统一的大小才能进行比较,而且这大小不是我们统一就行了,国际上都要统一。我们就把确定下来的统一的大小,叫做“面积单位。” 【先在小方格同样大的情况

9、下,得到方格多面积就大。进而在小方格大小不一样,因而面积却相同的情况下,感悟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时小方格同样大的必要性,这样引进面积单位比较自然,以学生亲自摆一摆而引发矛盾的形式来开展活动,为学生的讨论交流合作提供了话题,创造了条件。寓数学学习于活动中。】3、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1、教学1平方厘米用学生准备的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练习纸上的正方形,问:摆了几个?(16)是啊。这个正方形可以摆16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得到: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平方厘米大小的东西。2、教学1平方分米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面,学生觉得麻烦,需

10、要较大的面积单位。拿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告诉学生: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测量课桌面,汇报。 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平方分米大小的东西。3、教学1平方米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多功能厅听,学生觉得麻烦,需要较大的面积单位。想象一下,1平方米会有多大,你能用手围围看吗?缓慢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告诉学生: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请学生猜测,1平方米可以站多少学生?请学生上来估一估,站一站,感悟1平方米很大。【面积单位平方厘米的教学,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教法由教师告诉学生平方厘米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在猜、量、说、记再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法

11、去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理解平方厘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概念,这就使得学习活动变得更有意义、更有趣味、更具有挑战性。】三、学以致用:1、修改契约。(明确长度与面积的不同)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在完成这道题目之前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笔记本的大小是24_,黑板大小是4_,讲台桌面是50_,篮球场是420_。四、课后延伸:要求测出长方形5(信封中)的面积:首先判断用哪个面积来测?再动手测一测,摸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反思】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教师设计一个个具体

12、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以上展开的过程中,不仅清楚地理解这个抽象的“面积单位”的含义,参与了面积单位产生的简单过程,亲身感受和体验了“面积单位”这个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形成过程,而且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再次体验或自己发现前人的思维方法,这不仅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展大有好处,而且也给了他们点燃智慧火花的机会,使这些今天的“准发现者”变得越来越聪明,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只是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学会象科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l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

13、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研究表明:当数学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数学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像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l 传统教学中的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习被动、消极。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教学效率低下,效益不高,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学校教师,应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强化培养个性化学生的意识,切实解放学生,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发展儿童的“天性”,使儿

14、童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用活动的体验去取代“说教”与“静听”,让学生学习得更为主动、更活泼,利于学习的意义建构。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真正意识到学习对于自己的意义的时候,他才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他才为之奋斗,才不会把艰苦但充满着挑战的学习视为负担。l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个案例从故事-购买土地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买卖土地,原来也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建立了面积单位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面接近这些面积单位,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举例中感受到数学的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