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419619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 史第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2考古学家采用新的技术复原了一位半坡人(下图)他手握一把双刃石矛,背后是一处河畔,散落几处茅屋,山间炊烟袅袅。这是一个宁静而美丽、原始而淳朴的世界。下列哪一现象不会出现在这“原始而淳朴的世界”之中A农田里粟谷长势喜人B荒地上人们用石铲耕地C半地穴式房屋错落有致D青铜器工艺精美31982年,北京人遗

2、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4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5下列原始文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B.C.D.6 “夏、商以来的所谓诸侯,都是古代自然发生的部落,他们的存在既非天子所建,天子自己也不能无故地废去他们。于是周初列爵分土,只索明定一个办法,表示政由己出,所有锡土

3、分茅的荣典,都是天子亲亲奖功的恩赏。我们只看当时的封建,便可明白周初的开国方略了。”由此可见A.三代分封的诸侯都是位高权重B.周朝代商并继承了商的分封制C.“当时的封建”显示了王权至上D.周的开国方略侧重于广封宗亲7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制度它用来确定贵族的等级,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宗法制度是分封制的基础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周礼ABCD8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分封制A改变了中原地区

4、的落后面貌B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C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D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9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这说明商鞅变法主张:A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B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C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D确立土地私有制10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俗称“对子”,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伤调,独具魅力。“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有牧野之战春秋吴越争霸巨鹿之战楚汉之争ABCD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5、,始于足下。”持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2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不同学派思想的趋同性日益明显13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变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样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孔子A.注重美育对道德教化的作用B.注重道德,维护天理

6、C.注重发展私立教育,有教无类D.注重用仁爱之心调节社会关系14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D.“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15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

7、法家16观察下图所示,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有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秦朝颁行标准衡器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统一文字A.B.C.D.17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是关于“秦皇”的说法,最准确的是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国B.确立中央集权制度C.“焚书坑儒”,导致道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D.最早建立县制18下图为某博物馆馆藏秦砖,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A.是大一统王朝B.没有自然灾害C.人民生活富足D.社会安定团结1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

8、书。”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B.统一六国焚书坑儒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20秦朝时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些措施的深远历史影响是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C.避免了国家分裂,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2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9、22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23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24后汉书记载:“明帝幸辟雍(太学),初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礼毕,引桓

10、荣及弟子升堂。上自为辩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儒学为尊,排斥了其他学说B.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改变D.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25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II卷本卷包括四大题,共计5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26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

11、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材料二 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 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

12、3分)(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4分)(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其原因。(3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材料一: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地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

13、料二: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材料三:汉武帝以前,汉朝与西域几乎处于隔绝状态,后世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1)阅读材料一,汉武帝继位以后曾经面临“守业之难”,他以自己的文韬武略化解了难题,守业成功。守业难之一诸侯国问题,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什么?(2分)守业难之二思想不统一,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及意义。(6分)(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张骞“凿空”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他的哪些精神和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4分)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七八千

14、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闻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据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歌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多枚铜钱,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6分)(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4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由于血缘宗族社会是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其中孕育生长的传统价值观念,便成为引导这一社会形态稳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