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本科论文同名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394012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本科论文同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本科论文同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本科论文同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本科论文同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本科论文同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本科论文同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本科论文同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本科)教学计划(2003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的,为卫生事业管理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为发展我国现代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为人民健服务的献身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知识能力方面:熟悉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医疗卫生制度和政策法规;基本掌握现代化卫生管理理论与技能,并具有基本医学与卫生学的理

2、论知识。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学知识;具备参与卫生管理决策与操作以及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运用一门外语查阅读专业文献。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一)教学计划进程表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二)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三)限选课为本专业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提供考试命题等服务。(四)选修课供地方电大和试点教学单位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选用。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和当地需要自开有针对性的选修课,自开

3、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由各省级电大负责。相应的教学安排报中央电大备案。(五)大学英语()(1)(2)课程,是大学英语三级水平课程,学员可选学,并可代替英语(2)、(3)作为必修课。(六)学生可以从“公共选修课程目录”中选修课程,也允许学生跨科类选修课程,但这部分课程的学分不得超过课程总学分的10。(七)有实习和作业的课程,办学单位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凡没按要求完成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八)集中实践环节(包括毕业论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试点电大依据中央电大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组织实施,学员不得免修。(九)中央电大、北医大和试点电大共同组织教学,

4、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提供的文字、音像、电视直播课、CAI课件、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 答疑等各种学习媒体和手段自主学习。三、修业年限与毕业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中央电大按二年学习安排教学计划。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71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生,可授予学士学位。四、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公共管理类统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本科)教学计划进程表。五、课

5、程说明必修课1.公共关系学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技能,树立公共关系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掌握公共关系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本领。2.行政管理学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关于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行政行政管理学的主要理论规范和研究方法。3.卫生事业管理本课程6学分,开设一学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卫生计划和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卫生组织现状和管理、卫生人力管理,卫生服务研究方法,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课程内容:管理学原理绪论,主要代

6、表的管理学派和管理理论;卫生管理概论,卫生方针政策,卫生计划,卫生计划评价,卫生服务研究,卫生人力管理,卫生组织及改革,卫生防疫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卫生统计信息理论及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4.实用卫生统计学本课程学分3学分,开设一学期。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统计思维方法和能力。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学会用卫生服务统计和居民健康统计等方面的统计指标综合评价人群健康状况,为卫生决策提供统计信息。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直线回归与相关;卫生服务调查统计

7、;居民健康统计。5流行病学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为医学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独特的方法学领域,逐渐成为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流行病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不仅在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病因不明的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病因研究与防治起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流行病学在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社区卫生干预和评价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通过流行病学的系统学习,使学员初步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研究的思维;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8、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疾病分布;病因和病因推断;描述性研究(一);描述性研究(二);病例对照研究(一);病例对照研究(二);队列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方法总结;预防策略与措施;传染病流行病学(一);传染病流行病学(二);呼吸系统传染病;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自然疫源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肿瘤流行病学;糖尿病流行病学STD与AIDS流行病学;伤害流行病学。6卫生经济学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卫生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理

9、论和方法研究和探索卫生领域中的经济规律,解决卫生领域中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是卫生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系统学习,使学员系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目前在卫生领域中存在的主要卫生经济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和解决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卫生经济学绪论;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供给;卫生服务市场;政府职能及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卫生筹资;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理论与实践;医疗机构筹资与经济管理;卫生服务成本测量与成本分析;疾病经济负担分析;卫生经济评价方法;药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先修课为:卫生统计学7社会医学本课程学分4学分,开设一学期。掌握社会医学的基本概念,学习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社会因素对健

10、康的影响,掌握社会调查研究、健康状况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生命质量评价的方法,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课程的内容:绪论;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调查研究;健康状况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社会卫生策略;社会医学各论。本课程的先修课为:实用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8社会保障原理与政策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社会保障原理与政策是运用保障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医疗保障问题一门学科,是卫生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系统学习,使学员系统了解医疗保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中国的医疗保障系统及存在的问题及医疗保障政策的内容和作用。课程的主要内容:医疗保障系统

11、概述;医疗保障筹资系统;医疗保险原理;医疗保险的基本模式与特征;医疗保险的组织与管理体制;医疗保险范围与基本医疗界定;医疗保险费测算原理及方法;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中国农村的医疗保障体制;商业医疗保险系统。9医院管理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掌握医院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医院管理的基本内容、原理的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医院管理概念;医院战略管理;医院文化;医院经营;医院财务管理;医院人力管理;医院后勤与设备管理;医院信息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院诊疗管理;医院公共关系;医疗纠纷与事故;院内感染;护理管理。先修课为:卫生统计学、管理学原理、流行病学。10卫生法学本课程2学

12、分,开设一学期。随着社会各方面法制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卫生领域已有许多法律、法规相继颁布与实施。作为卫生管理者和一般卫生工作者首先应作一名受法者,若在卫生行政相关或卫生监督机构则还应成为合格的执法者,为此必须学好有关卫生法学知识。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讲述卫生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卫生行政立法与卫生行政执法的特点、以及同行政执法违法所引起的卫生行政诉讼与卫生行政复议;第二部分讲述几个重要卫生法律法规,包括: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事政处理办法。考试方式将采用执业医师考试及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全面考察与考核。1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本课程2学分

13、,开设一学期。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意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促进是通过包括健康教育在内,以及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区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支持等策略,从根本上促进健康的综合体。因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这门课程能帮助学习者立足于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相关行为的多方面因素,进而确定解决健康问题的策略,包括政策倡导、信息传播、个人技能发展、环境支持、提供服务、社区行动等,使学习者具备运用生态学思想制定解决健康问题的策略,

14、为促进全民做出贡献。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在具备现代化事业理论和技能,了解我国卫生方针政策的同时,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健康教育于健康促进理论与技术,因为它是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促进健康措施,而且全面体现了科学管理的思路。因此,是培养新世纪卫生管理人才过程中需要纳入的课程之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相关的健康传播、健康行为理论与技术,具备分析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立足于行为改变的健康促进策略,评价干预策略有效性的能力,并能将上述理论与技术运用于不同的场所,以及解决当前主要的健康问题。课程的主要内容:健康教育于健康促进概论;健康行为;健康传播;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工作场所健康促进。选修课1公共政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