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刘禹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8363262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枝词-刘禹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竹枝词-刘禹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竹枝词-刘禹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竹枝词-刘禹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竹枝词-刘禹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竹枝词-刘禹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枝词-刘禹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枝词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种人,可还没有的确懂得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但愿,又具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体现。作者简介:刘禹锡(72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与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来宾,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来宾。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2、。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创作背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夏在夔(ku)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概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毕后,又重新创做完毕的,又不想在前九首背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词句注释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裔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白话译文杨柳青青

3、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尚有晴。文学赏析这首诗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种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体现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

4、,“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阐明,事实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方。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种聪颖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由于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困惑、眷恋和但愿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导致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体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始终成为后世

5、人们所爱慕和引用的佳句。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体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步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方。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体现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某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体现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由于会少离多,因此朝思暮想。悬丝是

6、悬思的双关。)此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爱慕。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因素之一。秋夕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体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

7、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测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测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词句注释秋夕:秋天的夜晚。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银,一作“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牵牛

8、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23白话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凉爽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文学赏析此诗写失意宫女孤单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种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单薄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种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具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芜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居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

9、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得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单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因此古诗里常以秋扇比方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浮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

10、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仍旧坐在石阶上,仰望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她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她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由于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诚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11、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正好可以阐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目前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氛围。“凉如水”的比方不仅有色感,并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盼望相交错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种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氛围,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赠花卿杜

12、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上元二年(1年)。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此诗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人寻味。作者简介:杜甫(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后来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发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多种诗歌

13、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体现能力。存诗140多首,有杜工部集。创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挖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虽然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级别界线。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词句注释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乱。卿,当时对地

14、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繁多而杂乱,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23白话译文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毕生能听几回?整体赏析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觉得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觉得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事实上却含挖苦,劝诫的意味。说是语含挖苦,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用了

15、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杰出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一般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精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固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事实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固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居然“得闻”,不仅“几回闻”,并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