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某住宅楼深基坑工程监测施工方案_(DOC 16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362841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某住宅楼深基坑工程监测施工方案_(DOC 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某住宅楼深基坑工程监测施工方案_(DOC 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某住宅楼深基坑工程监测施工方案_(DOC 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某住宅楼深基坑工程监测施工方案_(DOC 1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某住宅楼深基坑工程监测施工方案_(DOC 1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某住宅楼深基坑工程监测施工方案_(DOC 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某住宅楼深基坑工程监测施工方案_(DOC 16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3三、设计基本原则5四、设计依据6五、监测项目内容6六、测试方法原理6七、监测工作布置9八、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9九、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11十、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和保证措施13十一、附图15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况拟建的XX市XX小区位于XX北侧,由XX有限公司开发,XX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XX监理,XX发展总公司承建。场地四周为偏窄的市政道路,毗邻道路的建筑物较接近施工场地。本工程占地面积近36442,拟建19幢商住楼,其中1、6幢为2025层,25幢为25层,7、13幢为2023层,812幢为26层,14、19幢为2328层,15

2、18幢为28层,裙楼为2层,设二层地下室,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90米。现有场地已平整至标高-1.800,基坑开挖标高分别为:-8.900m(地下室底板垫层底);-10.000m(地下室筏板垫层底)。基坑开挖深度为8.20m。本工程基坑支护结构根据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采用二种方式:1深层水泥搅拌桩档水止水+放坡;2单排钻孔灌注桩档水+深层水泥搅拌桩止水+放坡。整个基坑从地面标高-1.800m至-5.800m采用放坡形式,坡面用60厚C20细石混凝土护坡,配6.5300双向钢筋,预留泄水孔,纵横间距1.5 m。基坑从-5.800m至基坑底分两种形式:东面亦采用放坡形式,坡面用60厚C

3、20细石混凝土护坡,配6.5300双向钢筋,预留泄水孔,纵横间距1.5 m。其余作业面(北、南、西面)采用单排排钻孔灌注桩档水+深层水泥搅拌桩止水结合方式,深层水泥搅拌村桩径600mm,桩长8m14m。采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渗入量为湿土容重的15%,水灰比为0.55;钻孔灌注桩桩径为700mm800mm,桩长18m28m,桩身砼强度等级C25(按水下砼进行设计施工),内配1218钢筋箍筋为8200。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二级。2、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特征拟建场地位于XX北侧,属于前残坡积成因及近海相沉积成因交替的地貌单元,场地地形较平坦,相对高差1.02米,现状为临时停车场。根据地

4、质勘探资料揭示,本工程地质自上而下可划分为杂填土、粘土、淤泥、粉质粘土、淤泥质土、中砂、砂质粘性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共10个层次。1)、 杂填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局部砼板所组成,呈杂色,松散状,层厚度为0.10m4.50m,平均1.66m。2)、粘土层呈灰黄、浅土灰、灰白色,软塑硬塑状,粘滞,以粘粒为主,层厚0.90m10.20m,平均2.33m。3)、淤泥层呈灰黑色,上部以流塑为主,下部呈软塑状,污手,含少量腐殖质,局部夹朽木,层厚0.50m8.20m,平均5.34m。4)、粉质粘土层呈浅土灰、灰黄、灰白色,软塑硬塑状,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粉砂,局部含少量石英砂粒,层厚0.60m

5、8.00m,平均4.13m。土层中部局部夹细砂层,中下部夹淤泥层,呈灰黑色,流塑软塑状,污手,含少量腐殖质及朽木,层厚0.80m1.80m,平均1.65m。5)、淤泥质土层呈灰黑色流塑软塑状,以粘粒为,含少量腐殖质及朽木,层厚0.50m3.90m,平均2.33m。6)、中砂层呈浅土灰色,松散中密状,饱和,中砂占5070%,余为细砂、粗砂及粘粒,层厚0.40m3.20m,平均1.89m。7)、砂质粘性土层全场区分布,呈浅土黄、灰绿、灰白、浅土红色,砂粒以石英粗砂为主,含量2030%,粘性差,软塑硬塑状,为中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局部地方有孤石,层厚0.50m26.65m,平均12.16m。8)

6、、全风化中粗粒花岗岩层全场区分布,呈浅土黄、灰绿、灰白色、岩心呈土状,手捻松散,可见原岩花岗结构,长石斑晶已全部粘土化,遇水易崩解或软化,层厚0.50m16.10m,平均5.57m。依岩石的特征,岩石的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完整程度属极破碎,岩石质量等级为级。9)、强风化中粗粒花岗岩层全场区分布,呈浅土黄、灰白、灰绿色,原岩结构构造遭受强烈破坏,长石斑晶已全部粘土化,岩心呈土状半岩状,以土状为主,用力可折断,遇水易崩解;层厚0.50m27.10m,平均11.29m。依岩石的特征,岩石的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完整程度属极破碎,岩石质量等级为级。局部地方有孤石,呈黄褐、棕灰色中微风化中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留体

7、,岩面较新鲜,坚硬略破碎。层厚1.20m7.48m,平均2.73m。10)、中风化中粗粒花岗岩层全场区分布,呈黄褐、棕灰色,原岩成分以花岗岩为主,局部夹辉绿岩,岩芯稍完整破碎,岩石硬脆,裂隙发育,层厚5.03m9.00m,平均6.77m。依岩石的特征,岩石的坚硬程度为较硬岩,完整程度属较破碎,岩石质量等级为级。(2) 、水文特征 据勘探资料显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砂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场地第四系孔隙水类型浅部为潜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层下部及粘土层顶部,中、下部为微承压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粉质粘土层中细砂层及中砂层中,补给充裕,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全、强、中风化岩层中,水量较少。地下水水位埋藏较

8、浅,野外施工期间一般在标高-1.212.86m之间,变化幅度约为2.00m;上层潜水(或包气带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建筑场地处于韩江地下水补给区内,地下水与韩江水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排泄方式以蒸发为主,水位受气候因素及韩江水位影响,雨水季节及韩江截流时水位上升,枯水季节及韩江开闸时水位下降。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本工程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等部分,且本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基坑开挖面积较大,开挖深度较深,工程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根据围护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场地工程地质及环境条件,针对本工程的监测保护应考虑到以下各因素的影响:本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

9、工,而且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施工流程较多,对周围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 本项目基坑南边道路为为市区主干道,车流量大,其道路下地下管线分布密集,其中包括管径较大的市政管线,对工程施工影响相当敏感,应严格控制土体的变形,确保周边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4层粉质粘土层为基坑开挖直接涉及土层,该层透水性较好,在水头差作用下易产生管涌、流砂等不良地质现象;应做好围护结构的止水、隔水及排水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因此,本工程监测工作极其重要,必须严格按有关管理部门、设计等有关变形控制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对基坑作重点监测。在基坑桩基施工期间,须周期性对周边环境进行观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成果相应地及时

10、调整施工速率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道路、市政管线及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本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1) 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2)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基坑影响的目的;(3

11、) 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4) 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5) 通过跟踪监测,使施工科学有序,保障基坑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三、设计基本原则1、 系统性原则(1) 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有效四维空间,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2) 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基坑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3) 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4) 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2、 可靠性原则(1) 设计

12、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2) 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3) 在设计中对布设的测点进行保护设计。3、 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1) 对结构设计中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2) 对结构设计中,在专家审查会上有争议的方法、原理所涉及的受力部位及受力内容进行监测,作为反演分析的依据;(3) 依据设计计算情况,确定围护结构及支撑系统的报警值;(4) 依据业主、设计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布点。4、 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1) 对围护体及支撑系统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2) 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

13、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3) 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5、 与施工相结合原则(1) 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2) 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3) 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6、 经济合理原则(1) 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2) 监测元件的选择,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国产及进口之仪器设备;(3) 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14、四、设计依据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4、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5、 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6、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8、 本工程相关围护设计说明及图纸(电子版)。五、监测项目内容基坑开挖施工的基本特点是先变形,后支撑。在软土地基中进行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和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都与围护结构、土

15、体位移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就是基坑开挖中经常运用的时空效应规律,做好监测工作可以可靠而合理地利用土体自身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控制土体位移的潜力,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最大限度保护相关方面利益的目的。根据本工程的要求、周围环境、基坑本身的特点及相关工程的经验,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拟设置的监测项目如下: 基坑围护监测1、 围护顶部垂直、水平位移监测2、 坑内潜水水位观测六、测试方法原理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工程施工,监测工作采用整体布设,分级布网的原则。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孔)。1、垂直位移监测高程控制网测量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布置3个以上稳固高程基准点,这些高程基准点与施工用高程控制点联测,沉降变形监测基准网以上述稳固高程基准点作为起算点,组成水准网进行联测。基准网按照国家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水准测量要求执行,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参照下表: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