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35678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高台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肃省高台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肃省高台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甘肃省高台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甘肃省高台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高台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高台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高台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6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后以功迁云州观察使,契丹望见业

2、旌旗即引去。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

3、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宋史 忠义篇1下列文中,画线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B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C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

4、/犹手刃数十百人D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B祖与宗,属于帝王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为宗,文中太宗是指唐太宗。C中国古代历法,多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依次循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文中“自寅至巳”就是属于干支纪时。D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有贬谪、放逐之意,如“迁谪”(贬官远地)、“迁客”、“左迁”。

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借用鹰犬逐雉兔兵法,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并非贪生怕死。 C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4分)(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5、按要求补写下列句子的空

6、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下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2) “易水诀别”中,作者通过送行士人们的神态描写来表现同仇敌忾的句子是 , 。(3)沉默呵,沉默呵!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7分)小区鸡鸣李忠元自打买了新楼房,张三就痛快地搬了进去。还是新房子好啊,躺在软绵绵的床上,真舒服,张三的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不知不觉睡着了。可这醉人的安适却只是一会儿的事儿。睡着睡着,张三突然觉得有声音,就扑棱爬起来,侧耳细听,声音是来自楼外。张三披衣下地,来到阳台,这回终于听清楚了,是一声声沙哑的鸡鸣,由远而近,很是吵人。张三顿时睡意全无,他

7、想不通是谁这么嚣张,竟在这时尚小区里堂而皇之地养上了鸡! 张三一忍再忍,可一连十几个凌晨两点,他都被这可恶的鸡叫声吵醒,他坐卧不宁,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顽固的失眠症。这天,实在忍无可忍的张三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悄无声息地下了楼,循声找去,却见对面一楼的一户人家窗前架着一个铁丝鸡笼子,一红一黑两只大公鸡正比赛似的扯着脖子欢叫呢!张三这个气啊:可恶的畜生,看你把老子折磨的!张三捡起脚下的一块石子,想惩罚一下这两个可恶的东西。没想到石头还没出手呢,就听耳边嗷的一嗓子,张三吓了一大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白发老头正怒目而视,张三一时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羞红了脸,挺着脖子,不知该怎么开口了。你干啥?想杀生?老

8、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看样子你也是农村出来的,怎么这么不爱惜生灵呢?张三低下头,打量了一下自己。农村人?我哪里还像农村人?从买楼那天起俺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张三不服气。老头子,看我不告你,两只破公鸡还动不得了,宝贝似的,俺找个说理的地方去!张三气呼呼的,一溜烟似的跑到了物业办。室内乌烟瘴气,满地垃圾,两个自动麻将机边坐满了打麻将的人,吆五喝六,战得正欢,根本没人理睬张三。看到这场面,张三怯怯的,心中的怒火顷刻间被浇熄了一大半儿。张三悻悻地走出了屋子,但他还是满怀希望的,毕竟这半夜鸡叫是人人愤慨的事,难道他物业的就不嫌吵闹吗?张三在小区里也撺掇邻居一起去告公鸡扰民,可他话一出口,别人都

9、无奈地摇摇头走掉了,谁也不爱理睬他。回家后,张三越想越窝火,现在的城里人真是太麻木了!张三盼着物业早日解决这件事,心里一忍再忍,希望事情尽早出现转机。这天晚上,张三早早地躺下,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后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张三又被鸡叫声惊醒了。那可恶的鸡叫很有穿透力,由远及近,划破长长的夜空,一遍又一遍,让张三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张三睁着惺忪的睡眼,看天还没亮,就无奈地拿起一本杂志看起来,可这恼人的鸡叫竟没完没了,让他难以静下心神,看书也是心不在焉,一目十行。第二天一大早张三下楼时,竟意外地发现难得一见的开发商刘金正在给那两只公鸡送食吃。这一发现令张三大为吃惊,他更来气了。一打听,张三才知道,那个养

10、鸡的老头竟是刘金的父亲!我说这事儿怎么迟迟得不到处理呢!没有犹豫,张三又单枪匹马杀到物业办,去兴师问罪了。正好刘金在,张三就像个开了火的机关枪,一通嗒嗒,把心里的怨气竹筒倒豆子一样说给了刘金。刘金一拍桌子,张三,这楼里住着千百户,人家都不吱声,你凭什么来叫嚷啊?张三听刘金竟这么质问他,腾地火了。他不吱声,我也不吱声,大家都漠然置之,难道任凭这两只公鸡搅得大家一辈子不得安宁,还要我们忍气吞声吗?本来,张三是奔着干仗来的。没想到自己唇枪舌剑,却换来了刘金“扑哧”一笑,张三立时懵了。他还没回过神来,刘金又是一拍桌子,把张三吓了一跳,以为他要动手。没想到刘金不慌不忙从夹包里掏出一盒烟,抽出一支衔在嘴里

11、,“啪”的一声用打火机点上了,吞起云吐起雾来。“张三,你不是一直没工作吗?今天我正式通知你,你现在就是这个小区的物业办主任了,这里的一切事情由你全权负责!”张三一时愣住了,什么?什么?? ?“张三,我忙于北京的楼市开发,根本无暇顾及这里,这个小区的管理一团糟。为寻找一位认真负责的人来管理小区,管好小区,我家老爷子特地从农村买来两只爱打鸣的大公鸡,没想到激怒的是你!”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把张三和邻居做了对比,以邻居的麻木不仁、怕事躲事衬托了张三的与众不同,暗寓了张三被刘金看中而得到工作的必然性。B“你干啥?想杀生”

12、的话,与“老爷子精神矍铄,说话挺霸气”的描写,表现了刘金父亲对张三想拿石头砸鸡的不满以及他的财大气粗。C“张三,你不是一直没工作吗”的问话,说明刘金对张三做了认真的调查,他早就发现张三是个人才,所以借此机会要重用他。D张三撺掇邻居们和自己一起去告公鸡扰民,但邻居们都不愿意去,是因为他们知道养那两只公鸡的人是开发商刘金的父亲。E“人家都不吱声,你凭什么来叫嚷啊”是刘金的故意一问,旨在对张三做进一步考查,从其反应看他是否合乎自己的用人标准。7、小说中多次写到鸡鸣,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8、张三有哪些突出的个性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回答。(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

13、题。(18分)2008年春节于丹再次亮相百家讲坛,于是关于她的争议再度响起。下面是读者对她进行的访问。读者:2008年春节,我们又在百家讲坛中看到了你。在不绝于耳的争议声中,为何还要触碰这个敏感地带?于丹:其实我所有的言行都只想做一件事:完成生命态度的传递。就是说在一个喧嚣的、同化力量很强大的人间穿过,我们怎样才可以更坦率更真诚更快乐地做到自我?我坚信每个人在世界上,终其一生的成功不是成为偶像、楷模,而是最终成为自己。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生命热情,但我觉得多数人完成的是一种生存,一种默然存在,一种物理现象,不在状态。读者:何为“状态”?于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

14、三种不同境界。“好之”已经很高了,但我认为它尽管崇高,却未免沉重。我更喜欢第三种,“乐之”,即“enjoy”,不仅可以承担重任,还能够举重若轻,有一种生命的欢欣与轻盈。我们不可能成为超人,但可以完成自身的开发,让自己达到一种最饱满的状态。读者:你曾经说,昆曲是种生活方式,李白也是种生活方式。这让我们看到一种对立甚至矛盾的人生状态。于丹:这种矛盾就是我本质的存在。老话说: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宽度一直都是我所追求的。我从小是独生女,很孤僻,很小便体会到生命的瘠薄、脆弱、有限。如何才能令它阔大、舒朗、坚强?就是要靠文化的力量,靠心智去建立生命的格局。所以我喜欢的东西,后来会形成矛盾,我在矛盾中去构筑生命的两岸,因为两岸意味着宽度。你只有让河床越来越宽,你生命中的水流量才会越来越大。我喜欢很多种壮气豪迈。比如李白的“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比如苏东坡“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就连杜甫如此沉静,亦会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何等的胸襟与豪迈啊!古人是以天地为坐标,心是飞翔的,我喜欢那种生命飞扬的感觉。读者:那飞扬过后的细腻婉转呢?于丹:的确,我身上其实有不可救药的感伤,这与我不可救药的快乐是一样的东西。是不是又很矛盾?很多人奇怪,我的语言开放明亮,但文字却细致感伤。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