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352497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7-1-1 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出处:21教育名师】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

2、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21cnjy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4)将马铃

3、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5)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材料为植物的茎尖,叶片,茎段或花药,花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优点: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有利于获得更加健壮的植株。7-1-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1)完全变态: 同家蚕(4次蜕皮)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蚂蚁、金龟子、赤眼蜂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2)不完全变态:蝗虫(5次蜕皮)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

4、、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蟑螂、椿象、蜻蜓、豆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2.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3.无论哪种发育方式,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完全变态发育的动物危害农作物所处的发育时期都是幼虫期,而灭蚊的最佳时期也是幼虫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害虫(如蝗虫),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时期是成虫期。灭蝗的最佳时期为三龄前的若虫,原因为此期蝗虫翅发育不完全,活动能力差,可集中消灭。7-1-3

5、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消失)。(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两栖动物一定是两栖生活,但两栖生活不一定是两栖动物。21*cnjy*co

6、m7-1-4 鸟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无变态发育。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系带悬挂卵黄,固定和减震,利于孵化。气室储存气体,由内外两层卵壳膜构成。真正卵细胞的部分:胚盘、卵黄、卵黄膜。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7、。21世纪*教育网4. 孵化箱可以保证孵化时所需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孵化过程中要适时翻蛋,以确保胚胎正常发育。用照蛋机检查,及时清除未受精和坏死的鸡卵。孵化21天破壳而出。母鸡到19周龄即可产蛋,每天要满足14-16小时的光照时间。2-1-c-n-j-y7-2-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www.21-cn-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如ABO血型)和行为方式(如各种先天性行为

8、: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吸、惯用右手)统称为性状。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5.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6.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7.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7-2-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

9、旋结构。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不成对存在。比如:玉米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数均为10条,10条不成对5.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

10、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6. 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和许多个蛋白质经螺旋、盘绕、折叠后形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孟德尔:奥地利人,是遗传学的奠基人。(2)实验材料:选择的是具有明显相对性状且闭花受粉的豌豆。(豌豆的相对性状:植株的高和矮,种子的黄和绿,种皮的光滑和皱缩。)21教育网(3)实验方法: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4)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都是高杆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高矮之比为31)。(5)对实

11、验现象的解释为:a.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b.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c. 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形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2.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原因: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7-2-4

12、人的性别遗传1.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朗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种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后来,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 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2. 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3.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常染色体+XY,女:44条常染色体+XX)。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4.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精子(22条Y或22条X),卵细胞(22条X)。5.

1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原因:精子有两种类型,X或Y,卵细胞有一种类型X,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生男生女由_男_方决定。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变异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2.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3.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诱变育种)。4. 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人类起源于

14、 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即地球形成后10亿年左右。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4.科学推测的条件:确凿的证据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2)产物(证据):氨基酸。(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6.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

15、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来源:21世纪教育网】7.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21cnjycom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例如: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3. 生物进化的历程:(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