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学习案例(苏晋红)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834695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员】学习案例(苏晋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员】学习案例(苏晋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员】学习案例(苏晋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员】学习案例(苏晋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员】学习案例(苏晋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员】学习案例(苏晋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员研修学习案例(要素)“国培计划(201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研修学习案例或总结模板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初期,扑面而来的研修模式变化、学习共同体建设、研修活动开展、引领性课程、如何备课、上课、如何做好老师等诸多教育教学活动,曾经给我们带来困惑与感动;工学矛盾,写日志、传资源、运用研修工具等繁琐之事及技术操作难题,曾经给我们带来苦恼与惊喜一路走来,我们慢慢地发现,我们的学习习惯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学中遇到困惑时,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扩大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让我们以研修案例或总结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研修路上的故事或所悟所获,特别是通过研修对自己产生的

2、影响与变化。案例可以“发生在研修中的难忘故事”为副标题,总结可以“研修给了我什么我的研修总结”为标题,也可以自设标题。一、研修案例 注一篇完整的研修案例通常可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 题目:可以用事件或主题定标题。标题要紧扣案例内容、角度新颖2. 背景:事件发生的具体背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环境和条件等。3. 过程:事件的经过及对问题的干预与解决的过程(详写,可附照片或图片)4. 结局:问题的解决、结论、结果,有待解决的其他问题5. 评析与反思6. 其他(如有需要注明的参考文献、网络资源)。注关于案例这里的“案例”指教师个体职业生活中的案例。它是特定情境下的真实故事,是含有问题情

3、境的真实发生的关键性事件。把这个事件叙述下来加以评析就是一个“案例”。在研修生活中,或在研修期间的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挑战,以及问题的应对和解决,都可能是案例的素材。选择那些有影响的、有价值的、能够反映某个“主题”的事件,加以叙述并反思评析,就是案例故事。 要求:真实、生动、1000字左右。二、研修总结 总结,是对已经完成的校本研修任务进行理性的思考。也就是把参加本次校本研修项目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反思、总评析。校本研修项目的学员个人“总结”可参考以下要素进行撰写,文字要求:实事求是,条理清楚,详略得当,1000字左右。1. 标题 2. 正文 * 开头:情况概述,主客观条件、

4、有利和不利环境和基础等;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成绩和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教学工作的改进、学习习惯的变化等),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 经验和缺憾:对自己对他人值得借鉴的有什么,值得汲取或教训是什么。*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今后的打算。3. 落款 署名,日期附:案例或总结模板:省市县(区)学校姓名:苏晋红 研修帐号:__题目: 尝试情境教学,培养文言文语感 小石潭记教学案例案例或总结内容: 尝试情境教学,培养文言文语感 小石潭记教学案例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语言”上,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十分鲜明

5、,于是在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板着面孔教,学生板着面孔学的现象。学生谈古色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很想在揭开文言文教学“严肃的面纱”这方面做一些探究。于是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尝试着进行了情境教学。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于是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一“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

6、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课件,让学生分组观看。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乐和忧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我还精心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当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开发成旅游盛景区,如果请你作为设计师来设计景点,你会怎样设计?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亮了:“幽竹阁”、“玉佩泉”、“翠蔓廊”、“观鱼台”、“望溪亭”争先恐后的发言,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 可是第二天早读,却发现同学们断句不准,朗读尚成问题,更不用说背诵了。对一些字词理解也有误,虽然进行了补救,但教

7、学效果很不理想。反思良久,明白了我的失误在于: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他们毕竟只是初中的学生,基础薄弱,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差,且缺乏良好的自学习惯;第二、忽视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基本环节,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训练方面缺失,丢掉了最基本的“抓手”。 现代人总会对文言形式的语言感到遥远而且陌生。这首先从心理上加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的难度。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就必须首先越过这个障碍。这个“越过”绝不是“跨过”,而是“穿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培养语感入手,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

8、义是前提,决不能忽略这个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其次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形成诵读能力。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一切学生都必须切切实实地“经历”才行。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才能在学习小石潭记这样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想象,才会在脑海里呈现山水的本真性灵。才会透过语言文字看到活泼的绿色,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空灵、静谧,甚至有几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