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书写规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338267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病历书写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子病历书写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子病历书写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子病历书写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子病历书写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病历书写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病历书写规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病历根本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那么第一条 为标准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管理,保证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的建立、使用、保存、和管理。第三条 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的医疗信息资料,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应用字处理软件如Word文档、WPS文档等编辑、打印的病历,不属于本标准所称的电子病历,按照?病历书写根本标准试行?管理。第四条 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应当满足临床工作需要,遵循医

2、疗工作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第五条 电子病历录入应当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那么。第六条 电子病历录入应当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要求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病症、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使用阿拉伯数字记录日期,采用12小时制记录时间。第七条 电子病历内容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根本标准?要求,使用统一的工程名称、格式和内容,不得擅自变更。第八条 电子病历系统应当采用数字认证技术识别操作人员身份,并设置有相应权限;并确认该数字认证密钥用于电子病历时,为该操作人员专有且独立控制。第九条 医务人员采用数字认证密钥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完成各项病历记录

3、并予确认后,系统应当按照病历记录格式要求生成并显示医务人员数字认证签名。第十条 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建立的电子病历的权利和义务。电子病历系统应严格设置医务人员审查、修改的权限和时限。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记录的病历,应当经过在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予确认。医务人员修改时,电子病历系统应当进行身份鉴别、保存历次修改痕迹、标记准确的修改时间和修改人信息。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依托电子病历系统为患者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联系 等,授予唯一标识号即病案号并确保与患者的医疗记录相对应。电子病历系

4、统应设置相应功能,实现同一患者个人信息在病历记录中的自动生成,以保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不再重复录入,为医疗工作提供方便。第十二条 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有严格的复制管理功能。同一患者的相同信息可以复制,复制内容必须校对,不同患者的信息不得复制。第十三条 严禁篡改、伪造、隐匿、抢夺、窃取和毁坏电子病历。第十四条 电子病历系统应当设置医疗卫生效劳信息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支持医疗费用分类查询、手术分级管理、临床路径应用、单病种质量控制、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术前平均住院日、合理用药、药物占总收入比例等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的统计,利用系统优势建立医疗质量考核体系,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质量,

5、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第二章 实施电子病历根本条件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成立电子病历系统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二建立、健全电子病历使用的相关制度和规程,包括人员操作、系统维护和变更的管理规程,出现系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等。三具备电子病历系统运行和维护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设施,确保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的平安、稳定运行。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运行应满足以下条件:一平安性。符合国家信息平安管理的要求,保护患者隐私,保障医院日常运营数据平安,应有数据备份机制,并建立灾难恢复系统。二有效性。能自动记录进入电子病历系统的任何操

6、作(如录入、修改、查阅、复制、维护或监控等),记录操作人员姓名、时间及内容,并同电子病历保存。三标准性。电子病历使用的术语、编码、模板和标准数据应当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第三章 电子病历根本内容第十七条 根据患者就诊流程及临床诊疗工作特点,电子病历包括门急诊电子病历、住院电子病历及其他电子医疗记录。第十八条 门急诊电子病历内容包括门急诊电子病历首页、门急诊病历记录、门诊健康体检记录、医学检验资料、医学影像检查资料、门诊电子处方、知情同意书、诊断证明书等。第十九条 住院电子病历内容包括住院病案首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含抢救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手术护

7、理记录、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检查资料、医学检验资料、体温单、医嘱单、各类知情同意书、护理记录、住院健康体检记录、各类医学证明书等。第四章 门急电子病历要求第二十条门急诊电子病历首页可由患者个人信息数据库自动生成。包括患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药物过敏史等工程。在患者再次门诊就诊时,能够更新患者信息如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单位等并留有历史记录。门诊病历记录页面楣栏处应注明医疗机构名称、患者姓名和病案号。第二十一条门急诊病历记录应当由接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时及时完成。门急诊病历记录分为初诊病历记录和复诊病历记录。初诊

8、病历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时间、医疗机构名称、科别、主诉、现病史、既往史,阳性体征、必要的阴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及治疗意见等。复诊病历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时间、医疗机构名称、科别、主诉、病史、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处理意见等。第二十二条 门诊健康体检记录应当包括医疗机构名称,体检时间,简要病史,内科、外科、五官等系统体格检查情况,化验及辅助检查结果,体检结论及健康建议,相关医务人员数字认证签名等。第二十三条 抢救危重患者时,应当录入抢救记录。第二十四条 急诊留观记录是指急诊患者因病情需要留院观察期间的记录。应当重点记录患者观察期间病情变化、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并注明患

9、者去向。第二十五条 门急诊电子处方内容应包括医疗机构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费用分类医保、自费等、临床诊断,所开药品通用名称、剂型、剂量和用法等。急诊、儿科、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处方,需按照有关规定设标识区分。第二十六条门急诊辅助检查报告单是指患者门急诊期间所做各项化验、检查结果的记录。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检查工程、开单日期、检查日期、报告日期、检查结果等。第五章 住院电子病历内容要求第二十七条 住院电子病历首页包括患者个人信息和简要医疗信息。患者个人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单位、住址、通讯地址

10、、邮政编码、联系 ,联系人姓名、联系人的 ,费用类别,病案号等。简要医疗信息内容应当包括入院时间、入院科别、出院时间、出院科别、门急诊诊断、入院诊断、出院诊断主要诊断、其他诊断、并发症、院内感染、ICD编码、病理诊断、入院时情况病情危重、急、一般、入院后确诊日期、出院情况栏治愈、好转、未愈、未愈、死亡、其他、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过敏药物、血型、手术及操作名称、手术者、麻醉方式、麻醉医师、切口等级/愈合类别、操作编码、抢救次数及成功标准、病案质量甲、乙、丙、质控医师数字认证签名、住院费用等。首页由住院医师录入后,由主治医师、科主任或指定副主任以上医师审阅确认后完成。患者再次入院时,首页中个人信

11、息可由电子病历系统自动生成,能更新患者信息如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单位等和诊疗信息并留有历史记录。第二十八条 入院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获得有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归纳分析书写而成的记录。既往的住院志、入院志、入院记录统称为入院记录。可分为入院记录、再次或屡次入院记录、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入院记录、再次或屡次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当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第二十九条入院记录的内容及录入要求。一患者一般情况可由系统自动生成,包括姓名、性别、

12、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出生地、职业、入院时间、记录时间、病史陈述者等内容。二主诉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病症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三现病史是指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应当按时间顺序记录。内容包括发病情况、主要病症特点及其开展变化情况、伴随病症、发病后诊疗经过及结果、睡眠、饮食等一般情况的变化,以及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等。 与本次疾病虽无紧密关系、但仍需治疗的其他疾病情况,可在现病史后另起一段予以记录。四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内容包括既往一般健康状况、疾病史、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手术外伤史、输血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等。五个人史,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

13、六体格检查应当按照系统循序进行记录。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般情况,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头部及其器官,颈部,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腹部肝、脾、肾等,直肠肛门,外生殖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等。七专科情况应当根据专科需要记录专科特殊情况。八辅助检查是指入院前所作的与本次疾病相关的主要检查及其结果。应分类按检查时间顺序记录检查结果,如系在其他医疗机构所作检查,应当注明该机构名称及检查号。九初步诊断是指经治医师根据患者入院时情况,综合分析所作出的诊断。如初步诊断为多项时,应当主次清楚。对待查病例应列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十显示录入入院记录的医师数字认证签名。第三十条再次或屡次入

14、院记录是指患者因同一种疾病再次或屡次在同一医疗机构住院时录入的记录。其主诉是记录患者本次入院的主要病症或体征及持续时间;其现病史要求首先对本次住院前历次住院诊疗有关经过进行小结,然后再记录本次入院的现病史。第三十一条患者入院缺乏24小时出院的,可以录入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出院情况、出院诊断、出院医嘱等。第三十二条 患者入院缺乏24小时死亡的,可以书写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入院时间、死亡时间、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抢救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等。第三十三

15、条病程记录是指继入院记录之后,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的重要事项等。第三十四条病程记录的内容及录入要求。一首次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录入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例特点、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方案等。二日常病程记录是指对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由经治医师录入,也可以由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录入但应有经治医师审阅确认。录入日常病程记录时,系统自动生成记录时间,另起一行记录具体内容。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录入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是指上级医师查房时对患者病情、诊断、鉴别诊断、当前治疗措施疗效的分析及下一步诊疗意见等的记录。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补充的病史和体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