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高考文学常识专题教案和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309755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北京高考文学常识专题教案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北京高考文学常识专题教案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北京高考文学常识专题教案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北京高考文学常识专题教案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北京高考文学常识专题教案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北京高考文学常识专题教案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北京高考文学常识专题教案和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0年北京高考文学常识专题教案北京高考真题1、(2007年)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B.巴尔扎克和卡夫卡都是著名小说家,前者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后者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C.鲁迅曾对章回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给以很高评价,这部小说的整理是清代的蒲松龄。D.人称“小杜”的唐代作家杜牧,工诗善文,过华清宫和阿房宫赋都是他的名作。【解析】本题考查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基本了解。C项儒林外史的整理应为吴敬梓,表述有误,为本题正确选项。2

2、、(2008年)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A李清照 李 白 苏 轼 欧阳修B白居易 曹 植 辛弃疾 司马迁C白居易 李 白 辛弃疾 欧阳修D李清照 曹 植 苏 轼 司马迁【答案】B【解析】通过“司马青衫”即可判断是白居易;曹植“陈王”的称谓较为陌生,但选用课本中的诗句降低了难度;第三个注意“继东坡”,排除了苏轼,自然指另一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根据“信史”“幽愁发愤”等词语也会较容易判断出是司马迁。【错因】延续了去年的考查,难度不大,错因在平时的积累不够。3、(2009

3、年)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矛盾在子夜等小说创作中所努力实现的创作模式,是西方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所成功地实践了的创作模式。A. 子夜: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B. 巴尔扎克:19实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巴黎上流社会的编年史。C.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以气势恢弘著称。D. 左拉: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巴黎圣母院【答案】D【考点】考查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解析】这种形式的考查比较新颖,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学习和记忆。D

4、项左拉的代表作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娜拉四福音书等,巴黎圣母院的整理是雨果。【思路分析】该考点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北京市高考考情分析纵观北京近年高考题,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三年考查了文学常识题。2007年考查儒林外史的整理吴敬梓,2008年考查白居易、曹植、辛弃疾、司马迁等诗文作家,2009年考查巴黎圣母院的作家雨果。2007和2009两年考查形式比较直接,难度不大,2008年考查形式稍显隐晦,需要了解作家作品风格、姓氏称谓等基本知识。从题型上看,三年都是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降低了难度。北京市高考说明解读2010

5、年北京市高考说明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要求: 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文学体载基本常识的了解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在复习这一考点时,只要关注“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和“文学体裁基本常识”即可,不必找很多生僻的文学常识来背诵。 文学常识练习一与课文相关的名家颂对联辑录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颂孔子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颂屈原 3、A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B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诸葛亮。 4、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颂韩愈 5、韩潮学派百三汇,公起文章八代衰。颂韩愈 6、兵甲富

6、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颂范仲淹 7、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颂文天祥 8、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颂文天祥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颂辛弃疾 10、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撰联颂项羽、勾践11、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颂司马迁 12、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颂司马迁 13、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颂陶渊明 14、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颂汤显祖 15、 大明湖畔,趵

7、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16、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颂李白 17、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白 18、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颂杜甫 19、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颂社甫 20、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21、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颂白居易 22、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23、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24、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

8、,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颂陆游 25、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颂岳飞 26、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7、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颂鲁迅 28、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29“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 文学常识练习二文学常识梳理 1.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2.第一首长篇

9、政治抒情诗离骚3.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4.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5.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汉书6.第一部军事专著孙子兵法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8.第一部词典尔雅9.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10.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11.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12.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13.第一部长篇讽刺科举小说儒林外史14.第一部古代诗话集六一诗话15.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16风骚诗经和离骚17屈宋屈原和宋玉两位楚辞诗人18班马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19乐府双璧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20李杜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21苏辛宋词豪放派代表苏轼和辛弃疾22二安济南人辛弃疾(幼安)、李清

10、照(易安)23南洪北孔 清代戏剧家洪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2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5三曹汉魏诗人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26三吏三别 唐代杜甫反映安史之乱社会现实的著名古诗 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7三苏北宋文学家苏询及其子苏轼、苏辙28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29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30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31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3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33四大古典名著元末明初 罗贯中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明 吴承恩 西游记清 曹雪芹 红楼梦34元杂剧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11、35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 王实甫西厢记 白 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36临川四梦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江西临川人)著名剧作 牡丹亭(杜丽娘、柳梦梅)、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37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38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李尔王 麦克白奥赛罗39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 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法莫里哀悭吝人 阿巴公 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 俄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文学常识练习三1、 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_、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题型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体裁知识的主观性题型。【答

12、题技巧】做这种题,第一步先回忆文学体裁的内涵和外延,根据既定的信息,缩小答题范围,确定横线上要答的内容。【技巧运用】看到中国戏剧,第一步要回忆中国戏剧的知识,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而题干里已经出现了“宋元南戏、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等信息,因此就确定“元杂剧”就是横线上要填的答案。 2、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 途述了主人翁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题型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作品内容及整理填作品名称的主观性题型。有时可以根据风格或主旨来填写作品的名字。【答题技巧】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是根据已知推未知。做这种类型题,需要根据作品内容、主旨或主旨和作家这些前提信息,从而提出国别、时代、人物等有效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推断。【技巧运用】主人翁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明显来看,就是变形记,再用整理进行核实,准确无误后即可填在横线处。 3、中唐诗人 笔下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与盛唐诗人王维诗中的白云回望合, 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直为人们所传诵。【题型分析】这是一道根据名句填作家的主观性题型。【答题技巧】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是根据已知推未知。第一步先看已知条件,即名句,如果不能直接推出整理,再推名句所在的文章或诗歌的名称,通过名称推整理。【技巧运用】如果不能根据“草色遥看近却无”想到韩愈,就推出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